中醫食療理論認為, 各種食物均有其營養特性。 中醫治療很重視由得當的飲食攝取, 使原本就處於陰陽平衡的身體能繼續持平, 或促使已受干擾(或破壞)的陰陽兩方, 恢復其平衡狀態。 另外, 又因為中醫在人體生理、病理、發病以及養生防病的基礎理論中, 特別強調個別“體質”(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差別。 因此, 懷孕期的准媽媽並無絕對應禁忌的食物種類, 僅是應依懷孕後母體生理的調變通則, 調整食物的攝取;依孕前及孕期不同機體狀態, 給予相對性建議或限制。
因此, 均衡、平淡而適量的飲食習慣,
Advertisiment
根據妊娠月份的不同, 隨時更換食譜
中醫強調根據妊娠月份的不同, 隨時更換食譜, 以在胎兒發育的不同時期有針對性地進行調養。
妊娠前3個月以養胎氣為主。 據古代醫家孫思邈《千金要方》“逐月養胎法”的看法, 在此時期, 胎兒還未定形, 不宜服食藥物, 重要的是調心。 孕婦要做到:目不視惡色, 耳不聽淫☆禁☆聲, 口不吐傲言, 心無邪念, 心無恐怯等身心的調養。 飲食方面要饑飽適中, 食物要清淡, 飲食要精熟, 宜清熱、滋補而不宜溫補, 否則導致胎熱、胎動,
Advertisiment
妊娠4~6個月時, 以助胎氣為主。 這是受孕中期, 胎兒成長迅速, 要調養身心以助胎氣。 孕婦要注意動作輕柔, 心平氣和, 因為太勞會氣衰, 太逸會氣滯;還要多曬太陽少受寒。 在飲食方面, 孕婦要做到美味及多樣化, 也就是營養豐富, 但不能吃得太飽;要多吃蔬果利通便。 這時期, 孕婦陰血常不足, 易生內熱, 宜養陰補血。 在食療方面, 孕婦可用黑豆100克和紅棗10枚, 煮排骨湯以養血;或黨參30克、龍眼乾10克和紅棗10枚, 煮水當茶飲,
Advertisiment
妊娠後3個月, 孕婦以利生產為主。 這時, 多數孕婦因脾氣虛, 出現水腫的症狀。 此時的孕婦因陰虛血熱, 胎熱不安, 極易出現早產。 在這時期孕婦衣著要寬鬆, 不能坐浴, 要行走搖身, 且要心靜不可大怒;飲食要熱飲, 但不可進食燥熱的食品;要補氣健脾, 滋補肝腎以利生產。 食療方法可以用補而不燥的高麗參3克燉燕窩;白木耳燉山藥和幹龍眼;海參燴香菇、瘦肉。
臨產時, 孕婦不可大量服食野山泡參、西洋參、高麗參等補氣藥, 否則會造成氣行血行, 導致孕婦生產時出血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