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 面對這一階段男孩表現出來的種種問題, 家長們一定要用科學的方法對待。 在養育這一階段男孩的過程中, 家長們可以借鑒以下幾種方法:
方法一:對男孩多些關注
對於五六歲之前的男孩來講, 他們在情緒上要比女孩脆弱得多, 因此他們需要父母的關注也會更多。 當然, 如果家長沒能及時地滿足他們的需要, 他們往往會做出很多不可思議的行為。
一位幼稚園的老師曾講述過這樣一件事情:
一天, 我問孩子們誰想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孩子們都爭著舉起了手, 並搶著說“我講”、“我來講”。 於是,
Advertisiment
事後, 我耐心地問那個男孩:“你為什麼要打那個小朋友?”
這個孩子的回答讓我大吃一驚, 他說:“只有這樣, 老師才會注意我, 下次才有可能讓我講故事。 ”
是的, 此時的小男孩可不像我們平時所熟知的大男孩一樣大大咧咧、任何事情都不放在心上。 他們很在意他人是否關注他們, 當然, 這個“他人”的範圍很窄, 主要包括家長和老師。 就像上面那位老師所說的那樣, 如果家長和老師沒有給他們足夠的關注, 他們就會通過壞行為來吸引家長和老師的眼球。
Advertisiment
當然, 如果男孩長時期通過這種方式來獲得家長的關注, 這說明他們一直是在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下成長的, 這將很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以及良好性格的形成。
因此, 家長千萬不要被固有的性別觀念束縛住頭腦。 的確, 男人經歷磨礪後才會變得更成熟, 但小時候的他們是脆弱的, 是需要家長特殊關注的。
另外, 幼稚園的老師還發現了這樣一種現象:當男孩得到足夠的關注時, 他們不但不會搗亂, 學習知識的速度也會變快。
那麼, 家長應該如何關注自己的兒子呢?
一位家長這樣分享他的經驗:
在生活中, 我總會向兒子傳達這樣一種資訊:你是與眾不同的。 例如, 當兒子聽從了我的建議,
Advertisiment
事情就是這樣奇怪, 每當我與兒子結束這樣的談話之後, 他房間的衛生總會維持好幾天。
這位家長的做法, 就是關注男孩的一種表現。 其實, 在男孩的內心深處, 他們希望自己與眾不同, 他們更希望自己的與眾不同會被別人發現。 因此, 即便家長所指出的那些並不是男孩與眾不同的地方, 就像上面事例中的那個男孩, 他並不一定愛整理房間, 也許僅僅是偶然的一次整理被家長發現了, 但如果家長把“愛整理房間”看做是他的一種與眾不同之後,
Advertisiment
我們都說, 女孩需要“寵”著養, 這樣她才會自信、才會培養出高貴的公主氣質。 但對男孩的教育卻應遵循另外一條原則:
※男孩是喜歡被“期望”的動物, 所以需要被“關注”著養。
但這種“關注”是有一定規律的:你越關注男孩的積極行為, 他們的積極行為就會越來越多;同樣, 你越關注他們的壞行為, 他們的壞行為也會越來越多。
方法二:不要讓男孩過早地進入幼稚園
由於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講究競爭的社會, 家長們常常過早地把孩子送入幼稚園。 對此, 他們還給出了各種合理的理由:
“讓孩子去幼稚園學點東西, 增強他的競爭力。 ”
“為了孩子將來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Advertisiment
……
從表面來看, 家長們的這些理由既合情又合理, 但很多教育專家卻給家長們提了一個完全相反的建議:男孩在3歲之前應該留在家裡, 由家長照看。 對此, 專家們給出了這樣的理由:幼稚園不適合3歲以下的男孩, 這是由他們的本性決定的。
的確, 我們都知道, 與女孩相比, 男孩的情感是脆弱的, 他們更需要家長的關注。 如果在這個時候, 家長讓男孩過早地經歷分離, 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是被拋棄了, 從而會變得很焦慮, 嚴重時, 他們甚至還會在情感上封閉自己。 另外, 由於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很容易煩躁, 很容易表現出好鬥的行為, 長久如此, 將十分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和品德的培養。
因此,專家們一直呼籲,3歲以下的男孩要由細心的親人來看護。從出生到3歲,男孩要與看護人一起度過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對於男孩來講,看護人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她(他)要給男孩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課:學會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係。
有時候,我們常常會這樣評價男孩:不會關心人、冷血動物……其實,男孩表現出的“冷血”除了與他們的表達方式有關外,還與他在3歲之前的看護人有關。因為男孩的看護人除了要照顧孩子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讓男孩感受到溫暖,理解自己的善意,並與自己建立親密的關係。
一位4歲男孩的爸爸這樣分享他的經驗:
我家兒子4歲才上幼稚園。在幼稚園裡,老師常常誇獎他懂事,很多家長也向我請教教子經驗。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我們夫妻倆的確下了真工夫。
由於我和妻子的工作忙都不能脫身,在孩子足夠大時,我們為他找了一位有責任心的保姆。當然,保姆的工作不僅僅是照看孩子的生活,還包括教育孩子,我們也常常會把在書上學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講給保姆聽。由於教育得當,兒子身上的壞毛病很少。
另外,在一次家庭教育講座中我瞭解到,在3歲之前,男孩需要與看護人學習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於是,每天回家後,我都會用講座中所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當兒子對我們的某些行為不滿而發脾氣時,我們會及時地引導孩子把心裡的真實想法說出來:“你是不是覺得爸爸媽媽這樣做不對?”
當我們為兒子買了他喜歡的玩具,他正高興得手舞足蹈時,我們會引導孩子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你幸福嗎?”“你覺得爸爸媽媽愛你嗎?”當然,即使孩子不會說話時,我們也會示意他親親我們,以表示感謝。
……
正因為如此,我家兒子不但不“冷血”,還常常會主動關心我們和別的小朋友。
這位家長的做法很科學,與送幼稚園相比,為孩子請一個有責任心的保姆,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在幼稚園,雖然孩子能夠學到一些比較科學的知識,但老師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他們不可能滿足每一個孩子被關注的心理需求,也不可能與每一個孩子都建立十分親密的關係。因此,要想使這些小男孩正確地感受和理解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一對一是最合適的教育方式。
另外,這位元家長教育方式的科學之處還在於,他會引導孩子去感受自己的感受,並說出自己的感受,這不僅彌補了男孩不善表達的缺點,而且會極大地推進了男孩對情感的感受能力,從而使男孩很快就與家長建立親密關係。
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有這樣一個觀點:在生命初期,男孩需要親密關係。也就是說,男孩需要明確地知道家長在關注他們,在愛他們。
然而,大多數的家長都持有這樣一個陳舊的觀點:如果男孩哭泣時立刻前去安慰,就會慣壞他,從而使他變得嬌氣、沒有男子漢氣概。
其實,這些家長的觀點不但陳舊,而且具有很大的不科學性。嬰幼兒時期男孩的情感往往會比女孩更脆弱,他們需要在與父母身體不斷接觸的過程中得到安慰。因此,當一個3歲的小男孩哭泣時,家長更應該抱抱他們、撫摸他們,或者耐心地引導男孩說出自己的心聲,讓他們感受到家長的愛與關心,從而建立起更為親密的親子關係。
男孩們是很聰明的,當他們年齡稍大一點,他們很快就會將在家庭中學到的親密關係運用到他的人際關係中。例如:
當幼稚園的老師幫他們擦掉鼻涕時,他們會在內心真誠地感謝老師,有時甚至還會習慣性地親親老師以表示感謝;
當幼稚園的小朋友遇到困難時,他們也會熱心地伸出援助之手;
……
在這種情況下,肯定再也不會有人說男孩“冷血”了。當然,這一切都得益于在男孩進入幼稚園之前,家長教會了他們如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方法三:滿懷熱情地鼓勵男孩
細心的家長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即使是剛剛3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性格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有的男孩膽子很大,喜歡探索;而有的男孩好像什麼都害怕,不願意去接觸新事物。
為什麼如此小的孩子就會產生這麼大的性格差異呢?
其實,孩子性格的形成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態度也有很大關係。對於年齡比較小的男孩來講,家長對待他的態度,往往決定他們看待外部世界的態度。
兒童發展理論學的專家認為,嬰兒期的孩子首先產生的情感是信任與不信任。如果家長總讓嬰兒保持暖和、乾燥,並定時喂飽他們,他們就會學會信任周圍的世界和周圍的人。反之,他們就會不信任一切人,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家長以及他們自己。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當孩子學習走路時,由於不小心而被絆倒,這時如果家長不斷地埋怨他:“我告訴過你多少次,走路時要注意腳下,你就是記不住,看,摔倒了吧!真是笨死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般都會委屈地哭起來,而且從此還會產生消極的想法:學走路太難了,我永遠都學不會!
然而,當孩子摔倒後,如果家長沒有埋怨和辱駡孩子,而是耐心地告訴孩子明確的規則:走路的時候,要先看看腳下,這樣就不會被絆倒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僅不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而且還會對家長產生好感。這時,在他的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孩子很快就會學會走路。
與女孩相比,男孩的情感更脆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更要滿懷熱情地去教育男孩、鼓勵男孩。
也許家長們會很奇怪:為什麼教育孩子還要滿懷熱情?其實,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研究發現,在男孩出生後的幾年裡,如果家長消極厭世,整天板著臉、皺著眉頭,那麼男孩的大腦就會發生變化,也會因此而裝滿憂鬱;當然,在這幾年裡,如果家長很容易生氣、發脾氣,動不動就批評孩子,那男孩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爸爸媽媽愛我嗎?我的存在有意義嗎?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對待男孩的態度,決定著男孩看待外部世界的態度。所以,即使家長的心情欠佳,在教育兒子時,也要表現出足夠的理智和熱情。
對此,一位家長這樣總結經驗:
我家兒子剛剛4歲,但他好像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一次,他拎著一隻壁虎的尾巴興奮地對我說:“媽媽,快看,我抓到了一隻蟲子(兒子把他不認識的,比較小的小動物都稱做‘蟲子’),不過它卻把尾巴留下,自己逃走了!”
看到兒子用手抓壁虎,我剛想批評他不講衛生,但看到兒子那股可愛勁兒,我決定改變策略,轉而鼓勵他說:“兒子,你真聰明,竟然能抓住一隻跑得這麼快的‘蟲子’!”
將十分不利於孩子良好性格和品德的培養。因此,專家們一直呼籲,3歲以下的男孩要由細心的親人來看護。從出生到3歲,男孩要與看護人一起度過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對於男孩來講,看護人具有特殊的意義,因為她(他)要給男孩上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課:學會與他人保持親密的關係。
有時候,我們常常會這樣評價男孩:不會關心人、冷血動物……其實,男孩表現出的“冷血”除了與他們的表達方式有關外,還與他在3歲之前的看護人有關。因為男孩的看護人除了要照顧孩子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讓男孩感受到溫暖,理解自己的善意,並與自己建立親密的關係。
一位4歲男孩的爸爸這樣分享他的經驗:
我家兒子4歲才上幼稚園。在幼稚園裡,老師常常誇獎他懂事,很多家長也向我請教教子經驗。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我們夫妻倆的確下了真工夫。
由於我和妻子的工作忙都不能脫身,在孩子足夠大時,我們為他找了一位有責任心的保姆。當然,保姆的工作不僅僅是照看孩子的生活,還包括教育孩子,我們也常常會把在書上學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講給保姆聽。由於教育得當,兒子身上的壞毛病很少。
另外,在一次家庭教育講座中我瞭解到,在3歲之前,男孩需要與看護人學習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於是,每天回家後,我都會用講座中所學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當兒子對我們的某些行為不滿而發脾氣時,我們會及時地引導孩子把心裡的真實想法說出來:“你是不是覺得爸爸媽媽這樣做不對?”
當我們為兒子買了他喜歡的玩具,他正高興得手舞足蹈時,我們會引導孩子把內心的感受說出來:“你幸福嗎?”“你覺得爸爸媽媽愛你嗎?”當然,即使孩子不會說話時,我們也會示意他親親我們,以表示感謝。
……
正因為如此,我家兒子不但不“冷血”,還常常會主動關心我們和別的小朋友。
這位家長的做法很科學,與送幼稚園相比,為孩子請一個有責任心的保姆,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在幼稚園,雖然孩子能夠學到一些比較科學的知識,但老師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他們不可能滿足每一個孩子被關注的心理需求,也不可能與每一個孩子都建立十分親密的關係。因此,要想使這些小男孩正確地感受和理解與他人之間的關係,一對一是最合適的教育方式。
另外,這位元家長教育方式的科學之處還在於,他會引導孩子去感受自己的感受,並說出自己的感受,這不僅彌補了男孩不善表達的缺點,而且會極大地推進了男孩對情感的感受能力,從而使男孩很快就與家長建立親密關係。
對於孩子的早期教育,有這樣一個觀點:在生命初期,男孩需要親密關係。也就是說,男孩需要明確地知道家長在關注他們,在愛他們。
然而,大多數的家長都持有這樣一個陳舊的觀點:如果男孩哭泣時立刻前去安慰,就會慣壞他,從而使他變得嬌氣、沒有男子漢氣概。
其實,這些家長的觀點不但陳舊,而且具有很大的不科學性。嬰幼兒時期男孩的情感往往會比女孩更脆弱,他們需要在與父母身體不斷接觸的過程中得到安慰。因此,當一個3歲的小男孩哭泣時,家長更應該抱抱他們、撫摸他們,或者耐心地引導男孩說出自己的心聲,讓他們感受到家長的愛與關心,從而建立起更為親密的親子關係。
男孩們是很聰明的,當他們年齡稍大一點,他們很快就會將在家庭中學到的親密關係運用到他的人際關係中。例如:
當幼稚園的老師幫他們擦掉鼻涕時,他們會在內心真誠地感謝老師,有時甚至還會習慣性地親親老師以表示感謝;
當幼稚園的小朋友遇到困難時,他們也會熱心地伸出援助之手;
……
在這種情況下,肯定再也不會有人說男孩“冷血”了。當然,這一切都得益于在男孩進入幼稚園之前,家長教會了他們如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
方法三:滿懷熱情地鼓勵男孩
細心的家長常常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即使是剛剛3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性格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例如,有的男孩膽子很大,喜歡探索;而有的男孩好像什麼都害怕,不願意去接觸新事物。
為什麼如此小的孩子就會產生這麼大的性格差異呢?
其實,孩子性格的形成除了與遺傳因素有關外,與家長的教育方式和態度也有很大關係。對於年齡比較小的男孩來講,家長對待他的態度,往往決定他們看待外部世界的態度。
兒童發展理論學的專家認為,嬰兒期的孩子首先產生的情感是信任與不信任。如果家長總讓嬰兒保持暖和、乾燥,並定時喂飽他們,他們就會學會信任周圍的世界和周圍的人。反之,他們就會不信任一切人,當然這其中也包括家長以及他們自己。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當孩子學習走路時,由於不小心而被絆倒,這時如果家長不斷地埋怨他:“我告訴過你多少次,走路時要注意腳下,你就是記不住,看,摔倒了吧!真是笨死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般都會委屈地哭起來,而且從此還會產生消極的想法:學走路太難了,我永遠都學不會!
然而,當孩子摔倒後,如果家長沒有埋怨和辱駡孩子,而是耐心地告訴孩子明確的規則:走路的時候,要先看看腳下,這樣就不會被絆倒了。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不僅不會對自己失去信心,而且還會對家長產生好感。這時,在他的眼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這種心態的影響下,孩子很快就會學會走路。
與女孩相比,男孩的情感更脆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更要滿懷熱情地去教育男孩、鼓勵男孩。
也許家長們會很奇怪:為什麼教育孩子還要滿懷熱情?其實,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研究發現,在男孩出生後的幾年裡,如果家長消極厭世,整天板著臉、皺著眉頭,那麼男孩的大腦就會發生變化,也會因此而裝滿憂鬱;當然,在這幾年裡,如果家長很容易生氣、發脾氣,動不動就批評孩子,那男孩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爸爸媽媽愛我嗎?我的存在有意義嗎?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家長對待男孩的態度,決定著男孩看待外部世界的態度。所以,即使家長的心情欠佳,在教育兒子時,也要表現出足夠的理智和熱情。
對此,一位家長這樣總結經驗:
我家兒子剛剛4歲,但他好像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一次,他拎著一隻壁虎的尾巴興奮地對我說:“媽媽,快看,我抓到了一隻蟲子(兒子把他不認識的,比較小的小動物都稱做‘蟲子’),不過它卻把尾巴留下,自己逃走了!”
看到兒子用手抓壁虎,我剛想批評他不講衛生,但看到兒子那股可愛勁兒,我決定改變策略,轉而鼓勵他說:“兒子,你真聰明,竟然能抓住一隻跑得這麼快的‘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