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正確對待學生的興趣

1.把注意力放在對學生興趣後面真實需要的研究上, 而不要孤立地研究教材表面“興趣”

有位班主任帶領學生“三進美術館”就是很好的範例。 第一次他帶領學生參觀美術館, 想進行審美教育。 結果失敗, 學生十分鐘就參觀完畢;第二次他把學生帶到了名畫

“興趣產生於需要, 表現著需要”。 教師的任務是不斷引導學生理解自己的需要, 發現自己內在的需要, 發展自己的需要, 這時學生就會發現有更多的事物引起自己的認識興趣。

2.根據教學目的, 選擇適合學生主體認識興趣的客觀內容, 還要設置價值意識“最近發展區”,

Advertisiment
使學生的價值意識不斷得到發展

例如春遊如何使不同年齡的學生發展認識興趣?年幼的學生, 根據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 捕捉昆蟲, 收集樹葉, 滿足他們好奇的需要;而大些的學生, 則應該根據他們以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 引導他們調查訪問, 研究歷史, 以滿足他們深入思考的需要。 通過活動使他們體驗到這種活動對他們的意義與價值。

發展哪些認識興趣呢?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 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 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熱愛。 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 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

Advertisiment
——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 “興趣並不在於認識一眼就能看出的東西, 而在於認識深藏的奧秘”, “興趣的源泉還在於把知識加以運用, 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於事實和現象的, 權力感, 。 在人的心靈深處, 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 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 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 看來, 腦力勞動和實踐創造的需要都將激起主體的認識興趣。

3.根據未成熟主體的年齡特點, 逐漸培養學生的長遠興趣, 穩定興趣, 形成興趣中心

一般采說無意注意產生直接興趣, 有意注意才能產生間接興趣。 而學生都是從無意注意逐漸發展到有意注意,

Advertisiment
因此培養他們的間接興趣必須根據未成熟主體的年齡特點逐漸展開。

.有些學習任務表面看起來是枯燥無味的, 只有逐漸理解了它對自己的意義之後, 才能產生間接興趣。 例如英語學習, 大量記憶單詞會讓人感到枯燥無味, 但是學生如果理解了, 掌握一種外語對於自己今後的發展如何重要, 就會產生間接興趣。

主體認識興趣的發展與主體性的成熟密切相關。 間接興趣的建立, 實際上只能在一個人能夠理解客觀事物對自己的意義之後, 也就是價值意識有了發展之後。 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地在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的過程中, 發展著學生的興趣。

而如果學生能在自己眾多的長遠興趣、穩定興趣中逐步形成重要的興趣中心,

Advertisiment
必將有利於他一生圍繞興趣中心做堅持不懈的努力, 最終對人類做出貢獻。 當然這時的興趣中心, 已經和他的信念、信仰和價值觀融為一體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