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正確引導學齡初期的孩子

學齡初期是指孩子在從六七歲到十一二歲的時期, 是孩子心理發展的重大轉折期, 其第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從這個時候開始, 孩子進入學校從事正規的、有系統的學習, “學習”逐步成為主導孩子發展的重要活動。 第二個特點是開始逐步掌握書面語言, 並邁入從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期。

從小學時期開始, 語言, 特別是書面語言成為孩子學習的主要對象。 他們在識字、閱讀、作文、數學等學科中掌握書面語言, 擴大知識範圍, 並隨著身體器官的逐步成熟, 他們的觀察力、感知力和理解力也有很大的提升。

Advertisiment
在這段過程中, 孩子的各種心理過程也同時在發展。 這促使孩子掌握概念和進行判斷, 發展抽象的推理邏輯思維能力, 同時也發展了各種心理過程的自我意識和自覺性。 此時父母和老師要在孩子的學習態度、習慣和方法上多下工夫。

父母應使用一定的技巧鼓勵孩子, 讓他們對“上學”產生嚮往的心理, 千萬不要用學校或老師嚇唬孩子。 父母言談中對老師的批評, 往往會在無意中損害老師的威信, 成為孩子抵抗受教育的理由。 在學習習慣方面, 大人要幫助孩子有規律地生活, 糾正不良的行為, 培養孩子守紀律、愛整潔的習慣。 在對行為表現的要求方面, 大人提出的要求必須統一, 絕不能允許孩子在學校裡是一種表現,

Advertisiment
在家裡又是另一種表現。 大人一方面要督促和幫助孩子, 不要放任;另一方面, 大人切勿包辦孩子分內的事情。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 教師和父母應密切合作, 統一雙方的觀念。 在此時期, 孩子的道德觀正開始形成, 但由於道德知識的理解不精確、不全面, 他們對道德的評價流於片面和主觀。 大人根據這一時期的心理特點, 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 應主要放在學習方面。 特別是剛進入陌生的學習環境時, 孩子在適應環境、克服困難和養成良好習慣等方面, 都需要從細微處著手。 此外大人應給予正面評價, 啟發孩子的自覺性, 使之有意識地、主動地向正確的方向努力。

教育孩子, 一定要根據其心理特點, 循循善誘,

Advertisiment
從細微著手, 同時父母和老師一定要積極溝通, 瞭解孩子的動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