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正確引導寶寶的肢體發育

‍‍‍‍‍‍‍‍‍

‍‍寶寶要想更加茁壯的成長, 光靠自己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 在這個時候, 家長要正確引導寶寶做一些有利於肢體發育的方法, 它們對於嬰兒生長發育可是非常有幫助的。 如何正確引導寶寶肢體運動和肢體發育呢?一起來看看星寶寶媽媽家家長們的建議吧!‍‍‍

星媽—宇萱媽媽:

嬰兒4個月開始可以用小手無意地握住搖鈴, 父母在逗引時可有意地將搖鈴放在小兒手中, 訓練抓握物體;

5個月後可將嬰兒放在家長腿上, 前面桌上放講幹或玩具讓嬰兒試著伸手去抓取;

6個月以後讓嬰兒拿著餅乾吃, 或拿方塊積木;

Advertisiment

7個月以後可同時兩手拿一塊積木;

8個月以後能把一個手中的積木遞交到另一隻手;

9個月可以試抓小丸;

10個月拿小方塊相互敲擊;

11個11會用拇指和食指抓小丸;

通過這種抓握練習, 促進眼、手的協調, 為寶寶的手成為感覺認識和勞動的器官創造條件。

星媽—睿媽:

首先培養寶寶正常的生活作息習慣, 一定早睡, 人腦中下丘腦組織能分泌一種促進兒童發育的生長激素, 它主要是在夜間10時至淩晨1時分泌。 在兒童熟睡後60-90分鐘左右, 分泌明顯增加, 占全天分泌量的1/2-3/4, 遲睡會影響身體發育。

我每天給寶寶洗完澡後給寶寶抹潤膚油做撫觸並給寶寶做健身操活動四肢, 平常讓寶寶多爬行, 不強迫寶寶及早坐立或站立, 會鼓勵寶寶做自己喜歡做的創意小遊戲,

Advertisiment
買一些益智小玩具讓寶寶自己研究適時的做一些引導。


還會利用吃的東西來引導, 如要吃小蛋糕了, 我會把袋子撕開一點, 然後寶寶就自己想辦法把吃的拿出來, 還給寶寶買了吃飯訓練小勺, 寶寶能準確得用小勺挖火龍果送到嘴裡。


最重要的還是配合肢體語言多跟寶寶說話, 多與寶寶互動包括室外和小朋友一起玩, 並且每天聽音樂如兒歌小手拍拍、鼻子、耳朵等就邊說邊做給寶寶看, 寶寶4個月時問她耳朵在哪裡寶寶就會去摸摸自己的小耳朵, 其它的寶媽看到都覺得不可思議。

寶寶現在15個月已然是個小大人了, 我覺得生活中把寶寶看成小大人她就什麼都懂而且寶寶的模仿能力超強,

Advertisiment
我們大人的一言一行很重要。

星媽—恢恢媽媽:

在寶寶0-6歲生命過程中, 會逐個閃現一系列的敏感期, 如“語言敏感期(0-6歲)”“秩序敏感期(2-4歲)”“感官敏感期(0-6歲)”“動作敏感期(2-6歲)”“塗鴉敏感期”等等。 父母們如果抓住這個時期的教育也會事半功倍, 輕而易舉地讓寶寶掌握這類知識或特性。


手眼協調能力看似簡單, 卻十分神奇, 並可以通過特定的肢體遊戲來改善, 就讓我從下面這三個方面來講講吧。


1.營造一種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 比如可以多帶寶寶到大自然中走一走崎嶇的小道、寬寬的大道、草坪, 看一看藍天白雲, 摸一摸欄杆、牆壁, 聽一聽蟲鳥的聲音, 聞一聞花香草香, 抓一抓蝴蝶, 抱一抱大樹感受大自然的偉大, 一切鬼斧神工。

Advertisiment
讓不同顏色、形狀、質地、功能等各種物體給寶寶帶來的豐富多彩的感官感受。 裝修一個漂亮兒童房也不錯哦。 最主要讓寶寶生活在我們中間, 生活中什麼都可以給他介紹, 讓他去感受, 而不是這不能碰那也不能玩, 沒有一點樂趣, 而把他們也推上遊戲機、手機等電子物品。

‍‍

‍‍

‍‍

2.所謂心靈手巧, 讓我們看一看讓小手更加靈巧的動作有那些:如搖一搖玩具、敲一敲積木(鼓)、抓橡皮球、自己托奶瓶、掏洞洞、倒出來、裝進去、抓東西吃(手抓餅乾、小寶喜歡用手抓麵條那就抓吧)、摁一摁(開關)、投籃(有一定距離把球投進一個籃筐裡即可), 這些都是鍛煉小寶寶手指的控制力, 左右手一起使用, 促進左右腦的均衡發展。 還有一些大孩子鍛煉小肌肉的遊戲:如剪紙、泥工、折紙、繪畫(塗鴉)、編織、演奏、搭積木、打彈珠等。

Advertisiment

‍‍

‍‍

‍‍

3.讓雙腳更靈活的並鍛煉大肌肉的遊戲:如走走跑跑(常帶小寶寶到大空間安全的地方讓他自己走跑跳)、走樓梯、爬樓梯、踩水(我小時候最喜歡玩的, 每當下過大雨後在凹下去的草地上讓水趟過腳或腳背)、踢球(每個小寶寶都喜歡用腳去踢, 其實踢足球奧運會拿金牌我們從小培養就不難了, 呵呵!)、蛙跳(大寶帶著小寶一起跳, 那模樣真可愛)、跳繩、攀登、單腳跳、打籃球、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運動都帶動全身的運動, 就不只是發達肢體動作、精細小動作、更是促進大腦智慧的發展。 生命在於運動, 現在宣導全民運動, 那就從娃娃開始吧!

‍‍‍

‍‍‍

‍‍‍‍‍‍‍

‍‍‍‍育兒專家的話:‍‍‍‍

‍‍‍‍

‍‍‍‍抬頭訓練:母親抱孩子,扶其頭靠在自己肩上,然後試著放開手,讓孩子嘗試自然豎直頭部片刻,每天可嘗試數次。每次訓練後,要輕揉孩子背部,使其肌肉放鬆,亦可讓孩子自然仰臥床上休息。‍‍‍‍

坐得訓練:讓孩子平躺,母親站在他腳前,開始可抓住孩子的臂或手,輕輕將孩子拉到坐姿,把手時不要過分勉強,以免將孩子手臂拉傷。經過一段練習發現孩子主動配合用力時,可逐漸從手把手改為讓孩子兩手各拉住母親的一個拇指,母親慢慢把手提起,引導孩子用力慢慢坐起,但是開始不可坐太久。


爬的訓練:讓孩子腹臥,雙手放在頭兩側,孩子前方放個帶響的玩具,家長搖動玩具引逗孩子向前爬。

走的訓練:10個月以後的小孩,應培養從扶站到邁步的能力,逐漸過渡到獨立行走。前期先用手拉住寶寶的手,讓寶寶自己用力站起來,讓他可以自己扶著椅子在玩玩具,到可以沿著桌邊行走,過度到獨立行走。

手的訓練:出生2—3月的孩子會無意撫摸各種東西,從4個月左右起,可以訓練孩子有意地抓東西,比如在孩子面前搖動鮮豔,帶響的玩具,吸引孩子抓。

‍‍‍‍‍‍‍‍ ‍‍‍‍

‍‍‍‍抬頭訓練:母親抱孩子,扶其頭靠在自己肩上,然後試著放開手,讓孩子嘗試自然豎直頭部片刻,每天可嘗試數次。每次訓練後,要輕揉孩子背部,使其肌肉放鬆,亦可讓孩子自然仰臥床上休息。‍‍‍‍

坐得訓練:讓孩子平躺,母親站在他腳前,開始可抓住孩子的臂或手,輕輕將孩子拉到坐姿,把手時不要過分勉強,以免將孩子手臂拉傷。經過一段練習發現孩子主動配合用力時,可逐漸從手把手改為讓孩子兩手各拉住母親的一個拇指,母親慢慢把手提起,引導孩子用力慢慢坐起,但是開始不可坐太久。


爬的訓練:讓孩子腹臥,雙手放在頭兩側,孩子前方放個帶響的玩具,家長搖動玩具引逗孩子向前爬。

走的訓練:10個月以後的小孩,應培養從扶站到邁步的能力,逐漸過渡到獨立行走。前期先用手拉住寶寶的手,讓寶寶自己用力站起來,讓他可以自己扶著椅子在玩玩具,到可以沿著桌邊行走,過度到獨立行走。

手的訓練:出生2—3月的孩子會無意撫摸各種東西,從4個月左右起,可以訓練孩子有意地抓東西,比如在孩子面前搖動鮮豔,帶響的玩具,吸引孩子抓。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