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正確給寶寶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是把雙刃劍, 一方面得益於科技的不斷進步而研製出的抗生素可以有效殺死或抑制致使寶寶生病的某些細菌。 另一方面, 因為不正確的使用, 它也可能對寶寶的健康產生壞影響。 如何能取其長避其短?在使用它時父母要注意什麼?該想到什麼?

抗生素定義

抗生素是能抵抗致病微生物的藥物, 是抗菌消炎藥中最大的一類。 抗生素是由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物質, 具有抑制或殺滅細菌、真菌、螺 旋體、支原體、依原體等致病微生物的作用, 抗生素是以項非常了不起的發現,

Advertisiment
對人壽命的延長至少貢獻了10歲。

從二十世紀英國科學家弗萊明發明了青黴素(抗生素的一種)開始, 不斷有新型的抗生素被研製出來, 它們被稱為“細菌導彈”。 從這個名稱中不難看出, 抗生素的主要針對目標是:細菌。

什麼是“廣譜”和“窄譜”

所謂譜就是範圍的大小, 相對來說有針對性的窄譜類抗生素更安全, 更實用。 但是寶寶生病時, 通常會出現全身症狀, 窄譜類就會不大實用。

數據:

每種新型的抗生素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被研製出來, 但是, 人體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只需要2~3年就可以產生。 所以,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的身體已經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 哪來10年的時間再等待新藥的產生呢?

如何給寶寶正確使用抗生素?

Advertisiment

(www.mama.cn/)育兒專家告訴你:

1.不以價格為判斷標準

沒有一種抗生素能抑制或殺滅所有的細菌, 只有使用對引起感染的細菌敏感的抗生素才能有效。 抗生素無高級與低級之分, 只有病原菌對藥物敏感與不敏 感之分, 以價格的高低來判斷藥物的好壞和級別是錯誤的。 因此, 家長不要一味追求價格高的抗生素, 而是應該聽從醫囑, 根據寶寶的症狀及有關化驗結果合理選用 抗生素。

2.辨明症狀再用

應瞭解和掌握寶寶所使用抗生素的適應證、使用方法、劑量、禁忌證等。 如對一般的傷風感冒, 用些抗病毒的藥就可以了, 只要不合併細菌感染, 家長就 不要隨便給孩子服用抗生素。 必須使用抗生素時, 能用口服的就不要打針, 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用靜脈滴注。

Advertisiment
另外, 用一種抗生素能治療疾病的就不要用兩種, 能用 普通抗生素就不要用藥效特別強的抗生素, 以免機體產生耐藥性。

3.適當的給藥途徑

各種給藥途徑各有優缺點及應用指征, 治療輕、中度感染時可採用口服給藥, 宜選用口服吸收完全、利用度高的藥物。 有些藥物如慶大黴素、多黏菌素等, 由於口服後吸收入人體的特別少, 故不能用口服法治療全身性☆禁☆感染, 但可用於敏感菌所致的腸道感染。 較嚴重感染應採用靜脈給藥。

4.不要隨意換藥

抗生素的用量和療程要依照寶寶感染的輕重程度來決定, 家長切記不要自行加藥、加大服用劑量, 否則會導致藥物的副作用加重或使前期治療前功盡棄。

Advertisiment
一般來說, 抗生素可使用至體溫恢復正常、感染症狀消失後3~4天。 家長應注意使用抗生素不可用一陣停一陣, 也不能過於頻繁地調換, 一種藥物起效往往需要一 定的時間, 用藥後短時間內症狀未見好轉, 就盲目認為該藥不靈而頻繁地調換其他抗生素, 這樣不僅達不到治療效果, 還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延誤治療。 如果是急 性☆禁☆感染, 用藥48~72小時後效果不明顯、症狀沒有改善, 可在醫生的指導下考慮調整用藥。

5.抗生素不是萬能消炎藥

有時寶寶不慎扭傷了胳膊或腳踝, 受傷的地方很快就會出現紅腫熱痛, 家長一看有炎症, 便趕快用點抗生素“消炎”。 其實, 這種炎症與細菌感染引起的 炎症不一樣, 它是由於局部肌肉、血管、淋巴管及末梢神經牽拉受傷而形成的水腫,

Advertisiment
並不是細菌感染所致。 還有些對某種物質過敏而引起的炎症反應, 如過敏性皮 炎、過敏性鼻炎等, 也同樣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炎症, 這時使用抗生素不僅無效, 反而會引起新的過敏反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