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護理寶寶

養生之道網導讀:

如何正確護理寶寶?寶寶身體抵抗力差, 媽媽們需要正確護理寶寶, 為寶寶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那麼如何正確護理寶寶?下面養生之道網為您介紹有關知識。

Advertisiment

一、新生兒護理常識

“新生兒期”主要是指胎兒從母親子宮內娩出到外界生活的適應期, 由於這段時期新生兒的身體系統各個臟器功能的發育尚未成熟, 臨床上一般將新生兒分為三類:

1、足月兒

胎齡滿37周至不滿42足周的新生兒。

2、早產兒

胎齡滿28周至不滿37足周的新生兒。

3、過期產兒

胎齡滿42周以上的新生兒。

二、護理寶寶的方法

新生兒免疫功能低下, 體溫調節功能較差, 因而易感染, 護理起來必須細心、科學、合理。 專家們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給予指導。

1、溫度和光線

新生兒對外界溫差的變化有些不適應, 適宜的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5℃~28℃, 要適當降溫, 但均應注意通風時最好有取暖器在身旁。

Advertisiment

而室內的光線不能太暗或太亮, 有些家長認為新生兒感光較弱, 害怕刺激眼睛, 常常喜歡掛上厚重的窗簾, 其實這是不宜的, 應讓寶寶在自然的室內光線裡學會適應, 而避免陽光直射眼部。

2、衣服和尿布

新生兒的內衣(包括尿布)應以柔軟且易於吸水的棉織品為主, 最好不要用化纖或印染織品;衣服的顏色宜淺淡, 便於發現汙物, 並防止染料對新生兒皮膚的刺激;衣服儘量寬鬆, 不妨礙肢體活動且易穿易脫;由於新生兒頭部散熱較大, 氣候寒冷或室溫較低時應該戴小帽子, 同樣要柔軟舒適。

尿布用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 做到勤洗勤換, 通常白天要換4次以上, 晚上應換2次以上, 每次更換時均應清洗小屁股,

Advertisiment
並外塗適量護膚油劑;尿不濕則選擇品質較好且透氣性能好的, 在家裡時儘量用尿片, 出門或睡覺時則用尿不濕;注意尿片或尿不濕包裹不宜太緊, 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三、新生兒護理禁忌

1、塑膠薄膜忌作嬰兒尿布

由於塑膠薄膜並不透氣, 如果把它當成尿布來給寶寶使用, 勢必會影響寶寶身體皮膚的正常發育, 寶寶原本的汗液分泌等將會受到影響。 另外由於塑膠薄膜會隨著時間的關係而慢慢老化, 其中的一些化學成分因此會刺激到寶寶的皮膚而使之發紅, 嚴重的甚至會發生感染而危及生命。

2、忌擰捏嬰兒臉蛋

很多的新手爸媽覺得自己的寶寶實在太可愛了, 因此常常去捏寶寶的臉。 殊不知, 這樣經常捏嬰幼兒的臉蛋會導致流口水、口腔黏膜等疾病,

Advertisiment
所以, 千萬不要經常去捏寶寶的臉蛋。

3、忌讓嬰兒睡在大人中間

很多的家長喜歡讓寶寶睡在大人中間, 覺得這樣不會讓寶寶掉下床, 很安全。 其實這樣會讓寶寶睡覺時造成缺氧的情況, 大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被寶寶吸收, 導致寶寶睡覺不穩, 直接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

4、忌用洗衣粉洗嬰兒衣服中間

由於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鈉, 所以如果用洗衣粉來洗嬰幼兒的衣物, 那麼一旦清洗不乾淨, 很容易讓寶寶的皮膚產生過敏, 給寶寶造成危害。

5、忌剪嬰兒剪睫毛

有種說法是:想讓自己還在的睫毛變長可以在給孩子剪睫毛。 因此很多家長會嘗試這種方法, 其實這樣的做法存在很大的危害,

Advertisiment
因為眼睫毛其實能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 如果把孩子的睫毛減掉了, 那麼一些灰塵就很容易進入孩子的眼睛。 這樣反而更容易讓孩子的眼睛出現感染, 引起眼部疾病。

6、忌新衣物寶寶不能直接穿

如果給寶寶買了新衣服, 那麼一定要先用較柔和的清潔劑先將衣服清洗乾淨曬乾以後再讓寶寶穿, 切記新衣服直接給寶寶穿上。

7、忌久留嬰兒頭垢

新生兒出生後頭上都會帶一些頭垢, 有些家長覺得這些頭垢有保護寶寶頭皮的作用, 因此不會將它們及時清理掉。 事實上, 寶寶頭上的這些頭垢其實是頭皮上的分泌物、皮脂, 加添一些灰塵堆積而成。 因此它們不但不會起到保護作用, 反而還會影響頭皮的正常生長和生理機能。 因此,應及時清洗。

8、忌用力拍打嬰兒的後腦、後背

由於新生兒的後腦和脊椎都尚處在發育階段,因此如果用力拍打寶寶的背部及後腦勺的話,那麼會產生較強的壓強和震動,很容易讓孩子的中樞神經受到損害。

9、忌嬰兒臥室忌放花卉

新生兒是很敏感的,稍有不注意就容易過敏。不少媽媽為了讓寶寶的房間聞起來味道清香,會放上一些花卉。但她們不知道的是,花卉中的花粉其實很容易讓寶寶過敏。所以不要在嬰兒房內放置花卉。

10、忌給嬰兒頻繁洗澡

寶寶出生後由於皮膚上的角質是很軟很薄的,因此不要過多的洗澡,這樣會破話寶寶原本的皮膚環境,降低了皮膚的防禦功能。

11、忌搖晃嬰兒

為了哄睡,很多大人喜歡搖晃寶寶。其實寶寶是被你們搖暈的,而不是睡著的。搖晃小寶寶,很容易損害到他們頸部的肌肉和韌帶的,嚴重的話甚至會扭傷寶寶的頸部。而且寶寶腦內組織如“豆腐”般脆弱,過度頻繁搖晃導致腦出血;另外,嬰兒顱底及內面較平滑,腦組織固定不是很結實,受到強大的外力時容易晃動,大腦表面與頭骨下的靜脈相接的血管也會晃動。晃動的大腦組織很容易被突然改變的外力“撕裂”,引發硬腦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急症。

12、忌綁腿

很多老一輩的認為孩子雙腿天生彎曲,需要通過綁腿來糾正。幼稚教育專家告訴你,其實捆綁方式包裹嬰兒使髖關節長期處於伸展位,不利於嬰兒髖關節的穩定,容易發生髖關節發育不良,隨著日齡、月齡或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半脫位,若不及時治療可能致殘。

13、忌喂涼水

有些家庭無所謂地讓小寶寶喝涼水,夏天還讓吃雪糕、冰棒等,因為嬰兒的消化系統未完善,一旦喝了涼水容易導致腹瀉。

四、新生兒睡眠習慣護理

1、儘量保持安靜的環境,當晚上餵奶或換尿布時,不要讓孩子醒透(最好處於半睡眠狀態)。這樣,當喂完奶或換完尿布後,會容易入睡。

2、白天不要讓孩子睡得太多,白天睡多了,自然晚上就不好好睡眠了。

3、發現孩子有睡意時,及時放到嬰兒床裡。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著或搖著他入睡。那麼每當晚上醒來時,他就會讓你抱起來或搖著他才能入睡。

4、不要讓嬰兒含著奶嘴入睡,奶嘴是讓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覺用的,若讓孩子含著奶嘴睡著了,在放到床上前,請輕輕將奶嘴抽出。

5、對4~6個月的嬰兒哭鬧,不要及時做出反應,等待幾分鐘,因為多數小孩夜間醒來幾分鐘後又會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鬧,父母應過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燈,也不應逗孩子玩、抱起來或搖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兩分鐘再檢查一遍,並考慮是否餓了,尿了,有沒有發燒等病兆。

6、讓孩子單獨睡一個房間。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會變得貪玩而不願入睡,尤其是在哥哥或姐姐未入睡之前,他是不想睡眠的。但應該知道從剛剛會走的小孩到學齡前兒童,每晚的是睡眠時間應保證10~12小時。

7、孩子不宜睡軟床,孩子還處於生長發育之中,骨骼硬度較小,容易發生彎曲變形。如果長期睡軟床,會由於睡覺時偏向一側,造成脊柱突向該側形成畸形。

8、睡覺前不應讓孩子興奮,應保持安靜,但可給孩子講一會書,唱只催眠曲或洗個熱水澡。睡前不應看電視或錄像節目。這會使孩子興奮,不利入睡。每天在同一時間讓孩子上床睡覺,這樣,孩子的生物鐘會自然調整過來。

9、每晚睡覺前讓孩子在床上抱一抱小玩具熊或其他玩具,這些東西會有助於孩子進入睡眠狀態,尤其是當孩子半夜醒來時。但要保證玩具的安全性,比如玩具熊上面是否有紐扣、帶子等易引起窒息的東西。

10、檢查孩子是否蓋得太多或太少,太熱或太冷都不利於睡眠。渴了或餓了也不利於入睡。孩子也可能要求亮著燈睡或房門不要關得太嚴,留些縫隙。避免讓孩子與父母一塊睡。當孩子要求或召喚時,不要去孩子的臥室,更不要躺在孩子床上就寢。

應採取如下措施:每次對召喚的回應都要等待幾秒鐘,並逐漸延長等待時間。讓孩子明白這是睡覺的時間,給他自己入睡的機會。讓孩子放心,你就在他身邊的不遠處。如果你不得不進入他的臥室,應離得儘量遠些,逐漸加大距離,直至你不用進入他的臥室,只用聲音就能使孩子安心入睡。

五、新生兒如何哺乳和餵養

新生兒餵養是門很大的學問。專家的觀點是出生後母乳餵養越早越好,一般為出生後半小時左右。如果媽媽暫時沒有分泌乳汁,也要儘量讓新生兒吮吸乳☆禁☆頭,以促進乳汁分泌,並增進母嬰的感情利於母體因分娩造成的產後傷口的癒合。

母乳餵養時應採取“豎抱位”即頭部略抬起,這是最理想、最符合自然規律的餵奶方式。在這種姿勢下新生兒和父母親相對而視,還可增加相互間的親密感;母乳餵奶前應先洗手並將乳☆禁☆頭清洗乾淨,母親如有呼吸道疾病餵養時應戴口罩,如乳☆禁☆房上皮膚有破裂或炎症,應諮詢醫生後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哺乳。

哺乳的時候最好是一邊乳☆禁☆房吸空喂飽後下一次再換另一邊乳☆禁☆房,以防殘奶淤積在乳☆禁☆房內,如一邊乳☆禁☆房一次喂飽後仍有多餘的乳汁,則最好將其擠掉,以促進乳☆禁☆房的正常泌乳並避免乳汁淤積或繼發感染。

人工餵養儘量不要直接喂服新鮮奶,因為其中所含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不適合新生兒;混合餵養(母乳餵養和代乳品餵養相結合)時,應先以母乳餵養為主。

人工餵養時奶嘴洞大小應適中並注意溫度,奶嘴餵奶時儘量不要讓寶寶吸進空氣,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後可輕拍寶寶背部,以免積氣。此外要對奶瓶、奶嘴嚴格煮沸消毒。

餵養不需太講究定時,一般情況下3小時左右喂一次,每次以吃飽吃好為原則:即寶寶吃奶後不哭不吵,且體重正常增長。

餵奶量的多少是按照由少到多慢慢增加的原則,寶寶吃飽的標誌是心滿意足,無意再吃了。小肚子摸上去也不會脹鼓鼓的,不會有嘔吐的情況,就說明喂得差不多了。一般情況下,只要寶寶食量穩定,體重穩步增加,就沒有什麼大問題。如果寶寶食欲不振,總是吐奶,或者大小便不正常,就要及時就診檢查了。

而早產兒因為先天不足,更需要攝取母乳中的營養成分。不過在餵養量的把握上,要注意胎齡越小、體重越輕的,每次的餵養量越少,間隔餵養的時間也要有所縮短。同時也要關注有無漲肚、嘔吐等情況。

隨著寶寶的食量日漸增大,媽媽也應該多補充營養。寶寶吃奶的時間間隔越來越長,但也有突然要求吃奶的情況,這時也應該及時予以滿足,不要拒絕,也不要擔心,因為你的身體會根據需要及時補充乳汁。

六、新生兒護理要點

新生兒的護理需要特別細緻周到,護理新生兒初步要注意以下要點:

1、清理口腔

胎兒娩出時應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兒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損傷。如果出現“鵝口瘡”─—口腔粘膜出現點片狀的白膜,可輕輕塗擦制黴菌素藥水。

2、保溫

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將其全身輕輕擦乾,用潔淨溫暖的棉毯包裹。室溫不能低於23℃。新生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生後第一天每4小時測一次體溫,體溫穩定在36.5℃左右時,以後可改為每6~12小時測一次。若體溫低於36℃或高於38℃時,應查找原因,進行處理。

3、滴眼

初生後即用0.5%新黴素或0.25%氯黴素滴眼,以防新生兒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時,可用生理鹽水或2%硼酸棉球拭淨後再滴眼藥。

4、體位

除媽媽抱起餵奶外,新生兒整日臥床休息。應保證有足夠睡眠時間,每日在20小時以上。最好採取側臥位,尤其餵奶後應向右側臥,平時採取左側臥。經常變換體位,可防止睡偏頭。仰臥不安全,此種體位,如漾奶時,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頭,如枕時枕頭的高度應大致同肩寬,更不能用硬枕頭來矯正頭形。

5、注意居住環境

居住環境要特別注意兩個因素:第一是通風因素。新生兒的居住環境要求有適當的通風氣流,同時要避免傳統房屋坐南朝北格局的穿堂風;第二是噪音因素。高分貝、刺耳噪音要注意隔離,以免對寶寶的聽覺器官造成傷害。

6、注意冷熱護理

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機能差,因此,保暖,防暑降溫很重要,平時要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7、注意皮膚護理

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損傷,因而接觸動作要輕柔,衣著要寬鬆,質地要柔軟,不宜釘扣子或用別針。要用溫水擦洗皮膚皺折處,每次大小便後清洗,並用毛巾擦乾。

8、注意臍帶護理

在新臍帶未脫落時,每天用0.5%聚乙烯醇醚絡碘溶液擦洗臍部一次,然後用消毒紗布蓋上,不要放盆內洗澡。臍帶脫落後,可以不用紗布,但必須保持臍部乾燥清潔。發現臍部有紅或有膿性分泌物,則應進行消炎處理。

9、要保證充足睡眠

經常變換新生兒的睡姿,以防止頭顱變形。

10、處理特殊生理現象

如所謂的新生兒“馬牙”、女嬰出生後數天內陰☆禁☆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紅尿、乳☆禁☆房腫大、紅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黃疸(出生後2-3天出現)等,這些過幾天後就會自然消失,不必特殊處理。如果時間較長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則應去醫院檢查。

七、新生兒護理誤區

1、生理性黃疸誤認為肝炎

新生兒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后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如果10天內黃疸消失,就不是病態,更不是肝炎,叫“生理性黃疸”。它一般在生後第4~5天出現,一周左右消失。早產兒黃疸可持續到14天消失,產生原因:

(1)孩子體內紅細胞破壞增加,使血中間接膽紅素增加,使皮膚發黃。

(2)新生兒肝臟發育不成熟,肝細胞產生的酶(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的將間膽轉化為直膽而由膽道排泄,間膽在血中濃度增高,引起皮膚黃染。

總之,生理性黃疸屬正常生理過程,不需要治療。

2、擠壓乳腺

新生兒的乳☆禁☆房在生後第4~5天出現輕度腫脹,並有少許乳汁溢出,7~10天達高☆禁☆潮。這是因為母親在妊娠後期體內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兒通過胎盤吸收了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時性腫脹,無論男孩、女孩都可有,屬於生理現象,2~3周即可消失,千萬不要擠壓,它的惡果就是患“乳腺炎”。

3、錯棄初乳

初乳是指產後12小時以內分泌的乳汁,因初乳顏色太黃,比較清淡,所以有的人認為“初乳”是“壞乳”而白白擠掉,甚為可惜。因為初乳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乳糖、礦物質,同時還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它能殺死破傷風桿菌、百日咳桿菌、肺炎雙球菌及引起腹瀉致病的大腸桿菌,且能抵抗麻疹、小兒麻痹等病毒。實踐證明:產後開奶時間越早,乳汁分泌越好;吸吮越勤越早,產乳越多。

4、正常溢乳誤為嘔吐

新生兒胃賁門括約肌鬆弛,幽門括約肌相對較緊張,胃容量小(約為30~60毫升),胃呈水準位,故易發生溢乳。喟奶後應將新生兒豎起,輕拍後背,排出咽下的空氣,然後取右側臥位,枕頭高3~4釐米即可。少量溢乳屬正常現象,不應按嘔吐治療。

5、誤擦胎脂

胎脂有保護皮膚、防止細菌感染及保溫的作用。除胎脂較厚,皮膚皺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處,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膚而發生糜爛外,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

6、脫水熱誤為感染

少數新生兒出生後的第3~4天有一過度性發熱,體溫驟升,有時可達39℃左右,但一般情況良好,若補足水份後,體溫可於短時間內恢復正常,不需治療。有人誤為感染,給予抗生素治療是不必要的。

7、新生兒脫髮

有些新生兒出生的時候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不是病態,屬正常現象,俗稱“奶禿”,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也會越長越好的。不過造成新生兒脫髮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8、四肢抖動是不是抽瘋了

因新生兒大腦發育不夠完善,對下級中樞的抑制能力較弱,常出現不自主和不協調的動作或睡眠時會因突然抖動而驚醒,父母不必擔心,這不是病態,是正常現象,慢慢可以隨孩子的增長而消失。

9、新生兒哭鬧

寶寶哭鬧的時候爸爸媽媽有時會覺得煩,保持新生兒不冷不熱,室內安靜就好了。

因此,應及時清洗。

8、忌用力拍打嬰兒的後腦、後背

由於新生兒的後腦和脊椎都尚處在發育階段,因此如果用力拍打寶寶的背部及後腦勺的話,那麼會產生較強的壓強和震動,很容易讓孩子的中樞神經受到損害。

9、忌嬰兒臥室忌放花卉

新生兒是很敏感的,稍有不注意就容易過敏。不少媽媽為了讓寶寶的房間聞起來味道清香,會放上一些花卉。但她們不知道的是,花卉中的花粉其實很容易讓寶寶過敏。所以不要在嬰兒房內放置花卉。

10、忌給嬰兒頻繁洗澡

寶寶出生後由於皮膚上的角質是很軟很薄的,因此不要過多的洗澡,這樣會破話寶寶原本的皮膚環境,降低了皮膚的防禦功能。

11、忌搖晃嬰兒

為了哄睡,很多大人喜歡搖晃寶寶。其實寶寶是被你們搖暈的,而不是睡著的。搖晃小寶寶,很容易損害到他們頸部的肌肉和韌帶的,嚴重的話甚至會扭傷寶寶的頸部。而且寶寶腦內組織如“豆腐”般脆弱,過度頻繁搖晃導致腦出血;另外,嬰兒顱底及內面較平滑,腦組織固定不是很結實,受到強大的外力時容易晃動,大腦表面與頭骨下的靜脈相接的血管也會晃動。晃動的大腦組織很容易被突然改變的外力“撕裂”,引發硬腦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急症。

12、忌綁腿

很多老一輩的認為孩子雙腿天生彎曲,需要通過綁腿來糾正。幼稚教育專家告訴你,其實捆綁方式包裹嬰兒使髖關節長期處於伸展位,不利於嬰兒髖關節的穩定,容易發生髖關節發育不良,隨著日齡、月齡或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半脫位,若不及時治療可能致殘。

13、忌喂涼水

有些家庭無所謂地讓小寶寶喝涼水,夏天還讓吃雪糕、冰棒等,因為嬰兒的消化系統未完善,一旦喝了涼水容易導致腹瀉。

四、新生兒睡眠習慣護理

1、儘量保持安靜的環境,當晚上餵奶或換尿布時,不要讓孩子醒透(最好處於半睡眠狀態)。這樣,當喂完奶或換完尿布後,會容易入睡。

2、白天不要讓孩子睡得太多,白天睡多了,自然晚上就不好好睡眠了。

3、發現孩子有睡意時,及時放到嬰兒床裡。最好是讓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著或搖著他入睡。那麼每當晚上醒來時,他就會讓你抱起來或搖著他才能入睡。

4、不要讓嬰兒含著奶嘴入睡,奶嘴是讓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覺用的,若讓孩子含著奶嘴睡著了,在放到床上前,請輕輕將奶嘴抽出。

5、對4~6個月的嬰兒哭鬧,不要及時做出反應,等待幾分鐘,因為多數小孩夜間醒來幾分鐘後又會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鬧,父母應過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燈,也不應逗孩子玩、抱起來或搖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兩分鐘再檢查一遍,並考慮是否餓了,尿了,有沒有發燒等病兆。

6、讓孩子單獨睡一個房間。隨著年齡的增加,孩子會變得貪玩而不願入睡,尤其是在哥哥或姐姐未入睡之前,他是不想睡眠的。但應該知道從剛剛會走的小孩到學齡前兒童,每晚的是睡眠時間應保證10~12小時。

7、孩子不宜睡軟床,孩子還處於生長發育之中,骨骼硬度較小,容易發生彎曲變形。如果長期睡軟床,會由於睡覺時偏向一側,造成脊柱突向該側形成畸形。

8、睡覺前不應讓孩子興奮,應保持安靜,但可給孩子講一會書,唱只催眠曲或洗個熱水澡。睡前不應看電視或錄像節目。這會使孩子興奮,不利入睡。每天在同一時間讓孩子上床睡覺,這樣,孩子的生物鐘會自然調整過來。

9、每晚睡覺前讓孩子在床上抱一抱小玩具熊或其他玩具,這些東西會有助於孩子進入睡眠狀態,尤其是當孩子半夜醒來時。但要保證玩具的安全性,比如玩具熊上面是否有紐扣、帶子等易引起窒息的東西。

10、檢查孩子是否蓋得太多或太少,太熱或太冷都不利於睡眠。渴了或餓了也不利於入睡。孩子也可能要求亮著燈睡或房門不要關得太嚴,留些縫隙。避免讓孩子與父母一塊睡。當孩子要求或召喚時,不要去孩子的臥室,更不要躺在孩子床上就寢。

應採取如下措施:每次對召喚的回應都要等待幾秒鐘,並逐漸延長等待時間。讓孩子明白這是睡覺的時間,給他自己入睡的機會。讓孩子放心,你就在他身邊的不遠處。如果你不得不進入他的臥室,應離得儘量遠些,逐漸加大距離,直至你不用進入他的臥室,只用聲音就能使孩子安心入睡。

五、新生兒如何哺乳和餵養

新生兒餵養是門很大的學問。專家的觀點是出生後母乳餵養越早越好,一般為出生後半小時左右。如果媽媽暫時沒有分泌乳汁,也要儘量讓新生兒吮吸乳☆禁☆頭,以促進乳汁分泌,並增進母嬰的感情利於母體因分娩造成的產後傷口的癒合。

母乳餵養時應採取“豎抱位”即頭部略抬起,這是最理想、最符合自然規律的餵奶方式。在這種姿勢下新生兒和父母親相對而視,還可增加相互間的親密感;母乳餵奶前應先洗手並將乳☆禁☆頭清洗乾淨,母親如有呼吸道疾病餵養時應戴口罩,如乳☆禁☆房上皮膚有破裂或炎症,應諮詢醫生後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繼續哺乳。

哺乳的時候最好是一邊乳☆禁☆房吸空喂飽後下一次再換另一邊乳☆禁☆房,以防殘奶淤積在乳☆禁☆房內,如一邊乳☆禁☆房一次喂飽後仍有多餘的乳汁,則最好將其擠掉,以促進乳☆禁☆房的正常泌乳並避免乳汁淤積或繼發感染。

人工餵養儘量不要直接喂服新鮮奶,因為其中所含的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不適合新生兒;混合餵養(母乳餵養和代乳品餵養相結合)時,應先以母乳餵養為主。

人工餵養時奶嘴洞大小應適中並注意溫度,奶嘴餵奶時儘量不要讓寶寶吸進空氣,以免吐奶,而喂完之後可輕拍寶寶背部,以免積氣。此外要對奶瓶、奶嘴嚴格煮沸消毒。

餵養不需太講究定時,一般情況下3小時左右喂一次,每次以吃飽吃好為原則:即寶寶吃奶後不哭不吵,且體重正常增長。

餵奶量的多少是按照由少到多慢慢增加的原則,寶寶吃飽的標誌是心滿意足,無意再吃了。小肚子摸上去也不會脹鼓鼓的,不會有嘔吐的情況,就說明喂得差不多了。一般情況下,只要寶寶食量穩定,體重穩步增加,就沒有什麼大問題。如果寶寶食欲不振,總是吐奶,或者大小便不正常,就要及時就診檢查了。

而早產兒因為先天不足,更需要攝取母乳中的營養成分。不過在餵養量的把握上,要注意胎齡越小、體重越輕的,每次的餵養量越少,間隔餵養的時間也要有所縮短。同時也要關注有無漲肚、嘔吐等情況。

隨著寶寶的食量日漸增大,媽媽也應該多補充營養。寶寶吃奶的時間間隔越來越長,但也有突然要求吃奶的情況,這時也應該及時予以滿足,不要拒絕,也不要擔心,因為你的身體會根據需要及時補充乳汁。

六、新生兒護理要點

新生兒的護理需要特別細緻周到,護理新生兒初步要注意以下要點:

1、清理口腔

胎兒娩出時應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兒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損傷。如果出現“鵝口瘡”─—口腔粘膜出現點片狀的白膜,可輕輕塗擦制黴菌素藥水。

2、保溫

新生兒出生後應立即將其全身輕輕擦乾,用潔淨溫暖的棉毯包裹。室溫不能低於23℃。新生兒體溫應保持在36~37℃。生後第一天每4小時測一次體溫,體溫穩定在36.5℃左右時,以後可改為每6~12小時測一次。若體溫低於36℃或高於38℃時,應查找原因,進行處理。

3、滴眼

初生後即用0.5%新黴素或0.25%氯黴素滴眼,以防新生兒眼炎。眼睛分泌物多時,可用生理鹽水或2%硼酸棉球拭淨後再滴眼藥。

4、體位

除媽媽抱起餵奶外,新生兒整日臥床休息。應保證有足夠睡眠時間,每日在20小時以上。最好採取側臥位,尤其餵奶後應向右側臥,平時採取左側臥。經常變換體位,可防止睡偏頭。仰臥不安全,此種體位,如漾奶時,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頭,如枕時枕頭的高度應大致同肩寬,更不能用硬枕頭來矯正頭形。

5、注意居住環境

居住環境要特別注意兩個因素:第一是通風因素。新生兒的居住環境要求有適當的通風氣流,同時要避免傳統房屋坐南朝北格局的穿堂風;第二是噪音因素。高分貝、刺耳噪音要注意隔離,以免對寶寶的聽覺器官造成傷害。

6、注意冷熱護理

因為新生兒體溫調節機能差,因此,保暖,防暑降溫很重要,平時要根據氣溫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7、注意皮膚護理

新生兒皮膚嬌嫩,容易損傷,因而接觸動作要輕柔,衣著要寬鬆,質地要柔軟,不宜釘扣子或用別針。要用溫水擦洗皮膚皺折處,每次大小便後清洗,並用毛巾擦乾。

8、注意臍帶護理

在新臍帶未脫落時,每天用0.5%聚乙烯醇醚絡碘溶液擦洗臍部一次,然後用消毒紗布蓋上,不要放盆內洗澡。臍帶脫落後,可以不用紗布,但必須保持臍部乾燥清潔。發現臍部有紅或有膿性分泌物,則應進行消炎處理。

9、要保證充足睡眠

經常變換新生兒的睡姿,以防止頭顱變形。

10、處理特殊生理現象

如所謂的新生兒“馬牙”、女嬰出生後數天內陰☆禁☆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紅尿、乳☆禁☆房腫大、紅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黃疸(出生後2-3天出現)等,這些過幾天後就會自然消失,不必特殊處理。如果時間較長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則應去醫院檢查。

七、新生兒護理誤區

1、生理性黃疸誤認為肝炎

新生兒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后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如果10天內黃疸消失,就不是病態,更不是肝炎,叫“生理性黃疸”。它一般在生後第4~5天出現,一周左右消失。早產兒黃疸可持續到14天消失,產生原因:

(1)孩子體內紅細胞破壞增加,使血中間接膽紅素增加,使皮膚發黃。

(2)新生兒肝臟發育不成熟,肝細胞產生的酶(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的將間膽轉化為直膽而由膽道排泄,間膽在血中濃度增高,引起皮膚黃染。

總之,生理性黃疸屬正常生理過程,不需要治療。

2、擠壓乳腺

新生兒的乳☆禁☆房在生後第4~5天出現輕度腫脹,並有少許乳汁溢出,7~10天達高☆禁☆潮。這是因為母親在妊娠後期體內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兒通過胎盤吸收了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時性腫脹,無論男孩、女孩都可有,屬於生理現象,2~3周即可消失,千萬不要擠壓,它的惡果就是患“乳腺炎”。

3、錯棄初乳

初乳是指產後12小時以內分泌的乳汁,因初乳顏色太黃,比較清淡,所以有的人認為“初乳”是“壞乳”而白白擠掉,甚為可惜。因為初乳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乳糖、礦物質,同時還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它能殺死破傷風桿菌、百日咳桿菌、肺炎雙球菌及引起腹瀉致病的大腸桿菌,且能抵抗麻疹、小兒麻痹等病毒。實踐證明:產後開奶時間越早,乳汁分泌越好;吸吮越勤越早,產乳越多。

4、正常溢乳誤為嘔吐

新生兒胃賁門括約肌鬆弛,幽門括約肌相對較緊張,胃容量小(約為30~60毫升),胃呈水準位,故易發生溢乳。喟奶後應將新生兒豎起,輕拍後背,排出咽下的空氣,然後取右側臥位,枕頭高3~4釐米即可。少量溢乳屬正常現象,不應按嘔吐治療。

5、誤擦胎脂

胎脂有保護皮膚、防止細菌感染及保溫的作用。除胎脂較厚,皮膚皺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處,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膚而發生糜爛外,其它部位的胎脂不宜擦去。

6、脫水熱誤為感染

少數新生兒出生後的第3~4天有一過度性發熱,體溫驟升,有時可達39℃左右,但一般情況良好,若補足水份後,體溫可於短時間內恢復正常,不需治療。有人誤為感染,給予抗生素治療是不必要的。

7、新生兒脫髮

有些新生兒出生的時候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不是病態,屬正常現象,俗稱“奶禿”,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也會越長越好的。不過造成新生兒脫髮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8、四肢抖動是不是抽瘋了

因新生兒大腦發育不夠完善,對下級中樞的抑制能力較弱,常出現不自主和不協調的動作或睡眠時會因突然抖動而驚醒,父母不必擔心,這不是病態,是正常現象,慢慢可以隨孩子的增長而消失。

9、新生兒哭鬧

寶寶哭鬧的時候爸爸媽媽有時會覺得煩,保持新生兒不冷不熱,室內安靜就好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