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正確面對“兩面派”寶寶?

明明在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 怎麼到了幼稚園就能把自個兒照顧好?

在家不就是個隨心所欲、任性驕橫的小霸王嗎, 怎麼出門就變成了人見人愛的乖寶寶呢?

小小的人便能這樣嫺熟地運用“兩面手法”, 是正常還是反常?

從一些孩子的身上, 我們時常能看到這樣的現象:對外人禮貌謙讓, 在家中卻任性驕橫;在外面表現得乖巧順從, 在家中卻隨心所欲;在外面溫順膽怯, 柔弱得讓人可憐, 在家中卻說一不二, 霸道得惹人惱火;在外面能以自己的行為贏得老師、夥伴的誇讚, 在家中你卻感覺自己很難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Advertisiment

究竟是寶寶的天性如此, 還是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問題?最近, 笑笑的媽媽就一直被這個問題折磨著。

笑笑媽:女兒是個“兩面派”

女兒笑笑5歲了, 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 在幼稚園裡, 她乖巧聽話, 做事動作快, 還能主動幫助其他小朋友, 經常被老師表揚, 得到令其驕傲的小紅花。 但是在家裡, 尤其是在我面前, 笑笑反倒像一個任性不講理的孩子, 自己會的事情不主動做不說, 還經常使個小脾氣, 要不就撒嬌耍賴, 不答應就不依不饒, 這樣一來讓我既哄不得又打不得, 真是無可奈何。 為什麼孩子在家裡的表現就不能像在幼稚園那樣呢?

笑笑:在家才是我的本來面目

你們可不能只聽我媽媽的一面之詞,

Advertisiment
就算我在家表現得不怎麼好, 也不能因此就說我不是好孩子。 你們知道嗎?我可願意當好孩子受表揚了, 在我們班裡我得到的小紅花最多。 老師一表揚我, 我就特來勁, 把媽媽教的東西在幼稚園全都“實踐”了, 我覺得掌握得蠻好, 被老師誇獎就是一個證明。 回到家裡就不一樣了, 我也該放鬆放鬆了, 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多隨意、多舒服呀!可我只要一恢復“本來面目”, 媽媽就不高興, 她總希望我像在幼稚園那樣表現“出色”, 保持“進步”, 一聽這話我就煩, 時時刻刻都做好孩子, 這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反正我覺得有些勉為其難。 你們大人不是也講究什麼週末“休閒”嗎?就把我在家的表現當作休閒好了。 媽媽, 我也需要被人理解!

Advertisiment
專家:適當表現“錯位”很正常!

怎樣看待發生在笑笑這樣的孩子身上的“兩面派”表現呢?先打一個比喻:出生前, 胎兒的內環境是子宮, 溫暖、安全, 供給充足。 出生後, 幼兒的內環境就是家庭了, 熟悉、自在, 一切得以滿足。 一個人在內環境中生活是不需要掩飾什麼的, 這也就是笑笑為什麼在家的表現不如在外面“出色”。

那麼, 幼稚園對笑笑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提要求、有規矩, 還意味著強制、壓抑和被評價, 孩子們的行為總是要被貼上對或不對的標籤。 於是, 孩子在外面的表現就按照其理解的好孩子標準去做, 目的是獲得表揚, 為此他們能相對忍受一些束縛;而回到家中就不需要再戴著“面具”生活, 不用再“裝模作樣”了, 本性的小尾巴自然也就露了出來。

Advertisiment
在家任性是對在外順從的調適(不能總讓自己委屈著), 在外勞動, 在家懶惰;在外講理, 在家任性, 都可以看作是心理上一過性的退行。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專業名詞叫做退行, 通俗地說就是幼兒放棄已經學會的行為, 回到更早一個年齡階段, 表現得更幼稚無助, 就像很小的孩子一樣。 不妨把笑笑們在家中的表現當作是一種可以理解的退行, 是孩子在進行心理上的自我調整(心理上回歸自然狀態)。 在家養精蓄銳, 是為了在外面更好地拼搏, 其實我們成年人也是“內外有別”的, 只是沒有被另一雙眼睛監督著而已, 或者說我們已經習慣和接受自己的行為了。

如何正確面對“兩面派”寶寶?

容許走走停停

Advertisiment

讓孩子知道自己出現什麼行為是受鼓勵、受歡迎的, 但是也需要給他們一個相對寬泛的空間, 允許他們在心理發展的路上“走走停停”, 特殊情況下還要允許其後退幾步, 讓孩子在家裡得到應有的放鬆, 讓孩子的率真性情得以流露。

拒絕溺愛寶寶

無原則的溺愛是造就“兩面派”的罪魁禍首。 可別小看了寶寶的觀察力, 他們天生會看人下菜碟。 在幼稚園的集體生活受到相應規章制度的制約, 寶寶不敢為所欲為。 在家裡就不同了, 特別是隔代撫養的孩子, 很容易因為父母和祖父母之間存在教育分歧, 養成驕橫、自私的性格。

強化和忽視並行

關注和強化孩子們的良好行為, 忽略或者說不針對其不好的行為進行反應。 也就是說媽媽們看到寶寶的好行為,要當即大加讚賞,包括給予適當的物質鼓勵,讓孩子體驗到好行為帶來好心情,幫助其鞏固適應行為。反之,對於不希望其發生的行為採取“視而不見”的做法,不予理睬,以促成其消退。

使用一套行為標準

注意加強與幼稚園老師的及時溝通,在家也要按照學校的標準規範孩子,使孩子感覺幼稚園或學校和家裡雖然有差別,但還是一回事。正確的在家裡學校裡都正確,錯誤的在兩處都錯誤,標準是一套而不是兩套。

學會賞識你的孩子

在家中,怎樣讓孩子出現好行為呢?最好是以協作、求助或者遊戲等非正式的方法引導孩子出現好行為,這一點不同於在幼稚園,那裡是要求孩子怎樣做,而在家是表現好同樣也是快樂的。讓孩子在快樂情感中不自覺地表現好,而不至於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厭倦感。

溫馨提示

孩子的“兩面派”是家長造成的。在父母眼裡,孩子似乎總是沒長大,總是個小小孩。比如,在孩子早就不需要別人幫他們系鞋帶的時候,家長還會給他們系;在孩子早就可以自己吃飯的時候,家長還會給他們餵飯。這會使得孩子氣和依賴性一直存在。所以,一到外面,孩子就會展現出自己學到的所有技能與規矩,但在家裡,孩子會覺得自己還是爸媽的乖寶寶,反正爸爸媽媽會照顧自己,所以可以盡情當一個小寶寶。

也就是說媽媽們看到寶寶的好行為,要當即大加讚賞,包括給予適當的物質鼓勵,讓孩子體驗到好行為帶來好心情,幫助其鞏固適應行為。反之,對於不希望其發生的行為採取“視而不見”的做法,不予理睬,以促成其消退。

使用一套行為標準

注意加強與幼稚園老師的及時溝通,在家也要按照學校的標準規範孩子,使孩子感覺幼稚園或學校和家裡雖然有差別,但還是一回事。正確的在家裡學校裡都正確,錯誤的在兩處都錯誤,標準是一套而不是兩套。

學會賞識你的孩子

在家中,怎樣讓孩子出現好行為呢?最好是以協作、求助或者遊戲等非正式的方法引導孩子出現好行為,這一點不同於在幼稚園,那裡是要求孩子怎樣做,而在家是表現好同樣也是快樂的。讓孩子在快樂情感中不自覺地表現好,而不至於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厭倦感。

溫馨提示

孩子的“兩面派”是家長造成的。在父母眼裡,孩子似乎總是沒長大,總是個小小孩。比如,在孩子早就不需要別人幫他們系鞋帶的時候,家長還會給他們系;在孩子早就可以自己吃飯的時候,家長還會給他們餵飯。這會使得孩子氣和依賴性一直存在。所以,一到外面,孩子就會展現出自己學到的所有技能與規矩,但在家裡,孩子會覺得自己還是爸媽的乖寶寶,反正爸爸媽媽會照顧自己,所以可以盡情當一個小寶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