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減少寶寶摔傷的次數?

生活中不管你有多細心, 寶寶都會在不經意間摔倒, 身體受傷, 這種傷痛很難避免, 而你能做的就是將寶寶摔傷的次數降到最低。

寶寶摔傷 媽媽應對

寶寶摔傷後, 會出現不同狀況, 媽媽應該學會不同的應對方案。

外傷出血先止血

寶寶摔傷了, 首先要檢查皮膚有無裂口出血, 有無骨折的徵象, 如局部了現紅、腫、痛或骨擦音。 若見皮膚出血或多處出血, 最要緊的是立即止血, 可以採用壓迫止血和包紮止血法, 而不是抱寶寶上醫院。

軟組織損傷要冷敷+熱敷

如果寶寶發生急性軟組織損傷(包括腳扭傷),

Advertisiment
正確做法是冷敷(在損傷後48小時內), 然後再熱敷。 冷敷能起到止痛、止血的作用, 使毛細血管收縮, 減輕腫脹, 促進早期康復。 相反, 熱敷會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 造成腫脹增大, 疼痛加重。

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扭傷時, 先冷敷, 第二天后開始熱敷。

腫脹用醋解疼痛

如果扭傷部位腫脹疼痛、皮膚青紫, 就用陳醋半斤加熱後, 用毛巾蘸敷傷處, 每天2次, 每次5~10分鐘。

避免局部按摩

局部按摩屬於一種重複損傷, 反復按摩會使急性軟組織損傷留下難以治療的後遺症, 不利於扭傷的康復。

重度扭傷的處理原則

重度扭傷的處理應先止血、止痛、冷敷, 不要亂揉, 防止增加出血量, 48小時後用熱敷。 若發現寶寶胳膊或小腿有骨折徵象, 不要試圖將骨頭推回原位處,

Advertisiment
這樣做將造成許多損傷。 正確處理辦法是, 將骨折部位用夾板固定以防任何移動, 然後將寶寶送往醫院急救。

生活中減少摔傷的發生

寶寶的安全主要取決於爸爸媽媽對於安全措施的知識瞭解和對道路、家庭、遊戲場所等安全所採取的行動。

避免運動過度

戶外玩, 寶寶可以選擇單腳跳、雙腳跳、慢跑、藏貓貓、過家家、拍球、踢球、騎三輪車或四輪車等運動或遊戲。 你要不時提醒寶寶不要從高處往下跳或快跑。

此外, 運動項目要符合寶寶的年齡, 媽媽一定別讓寶寶超前試驗, 那無異於揠苗助長。 比如, 兩歲的寶寶走得還不太穩, 最好不要從臺階上往下跳, 或學著大寶寶的樣子爬攀爬杠。

給寶寶選好鞋

寶寶平時穿的鞋要正好合適。

Advertisiment
太小的鞋夾腳, 限制了活動;太大的鞋鬆鬆垮垮, 走路容易摔跤。 此外, 鞋底一定要軟, 走起來感覺很舒服, 透氣性也要好。 千萬不能買那些看著好看、穿起來感覺硬邦邦的鞋, 那樣很容易使嬌嫩的小腳磨出泡。

家庭環境要安全

門:寶寶容易在開關門中發生夾傷, 使用門防夾軟墊可以避免此類危險。

窗:窗戶旁邊不能安放寶寶可以攀爬的桌子、凳子和沙發等傢俱。 窗戶上要裝一定高度的欄杆。 窗戶保持關閉, 或開小縫隙, 保證寶寶不能爬出去。 此外, 還要避免寶寶走到窗邊玩窗簾繩, 這容易發生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

浴室:最好在浴室的地磚或浴缸的底部鋪上防滑墊或防滑毯, 養成一有水漬就馬上擦乾的習慣,

Advertisiment
讓地板保持乾燥, 減少寶寶滑倒的危險。

陽臺:寶寶一旦學會行走, “到處亂走”是必然的情形, 你要特別留意他走到陽臺上。 所以, 陽臺的欄杆要足夠高, 使他不易攀爬。 陽臺欄杆間的寬度也要不易寶寶鑽出去。

臺階:臺階處白天和夜晚都應有足夠的亮度, 臺階上不要放任何東西, 並且至少有一邊有扶手。

傢俱:傢俱的擺設應儘量避免妨礙寶寶學習行走, 將所有危險性物品放在高處或移走, 同時留意所有傢俱中尖銳的角, 以防撞傷寶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