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別看
寶寶的耳朵小小的,
日常護理起來的學問可是挺大。
正在為此發愁的爸爸媽媽們,
來看看專家的解答和給大家的提醒、建議吧!
“出生在醫院就做了一次聽力篩查,
醫生還吩咐說以后要遵醫囑定期做。
聽力篩查一定要做嗎?這么小的孩子做篩查有意義嗎?”
新生兒及嬰幼兒的聽力篩查一定要做。
在美國,
大約每1000個孩子中會有2~3名聽力失調;在我國,
就現有數據顯示,
2057萬人有聽力障礙,
在各類殘疾人群中比例最高,
其中7歲以下的聾兒80萬人;全國每年增加約3萬有聽力障礙的新生兒。
我們知道,
0~3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重要階段。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有聽力障礙,
要在兩歲之后由于語言發育的落后才能明顯地表現出來(通過常規體檢或者日常觀察)。
如果這時候才發現,
對于孩子的語言能力影響是莫大的,
甚至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導致終生的缺陷。
所以,
對于聽力有障礙的嬰兒,
在出生3個月內及時發現、干預和治療,
要比晚期診斷治療的孩子總體語言能力平均高出約20%,
可以達到正常語言能力的80%。
可見,
新生兒的聽力篩查意義更加重大。
如果寶寶最初的聽力篩查沒有通過,
并不說明寶寶的聽力就一定有問題,
此時不要驚慌擔憂,
按照醫生的要求,
在需要的時間再帶他重新做或到指定的醫院做檢查。
如果仍未通過,
就要在孩子滿3個月以前帶他去醫院做一次細致的檢查。
Advertisiment
對于家族有先天性或遺傳性耳聾史、低體重兒及早產兒、母親妊娠期長時間受噪音污染、患有糖尿病、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難產導致產傷或缺氧等情況的新生兒需要特別注意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