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獎勵孩子,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王女士的兒子讀六年級, 每次考試成績都在班上5到10名之間。 王女士給他定的進入前5名的目標從來就沒實現過。 為了激發兒子的學習積極性, 王女士曾經狠下心來許諾:進入前5名就給他買電腦。 可就是在那次許諾之後, 兒子的成績就滑到了十幾名。 怎樣才能激發兒子的學習積極性?困惑的王女士來信諮詢。

乖乖網分析與建議:

首先, 我要說的是, 王女士給孩子定的目標本身就不科學。 一定要孩子達到前幾名, 只不過是滿足了家長的某種心理需求——或許是家長需要通過孩子的名次為自己增加信心緩解焦慮,

Advertisiment
或許是家長希望孩子滿足自己小時候沒實現的願望——對孩子學習的進步並沒有實際的意義。 對於一個學生來說, 考試成績在10名左右和考試成績在5名左右並沒有本質的不同。 相反, 有一項研究表明:在班上總考10名左右的學生進入社會後所取得的成就往往會高於名列前茅的學生。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第10名現象”。 而王女士的兒子正好在10名左右, 王女士應該高興才對, 並不需要為此而焦慮不安。

許諾高額獎勵之後, 孩子的成績為何會下滑呢?

我們說, 學習壓力過弱不利於成績的提高, 而過強也不利於成績的提高, 學習壓力一定要適度。 而家長的許諾在給孩子帶來巨大希望的同時, 也讓孩子開始過分關注自己的學習結果。

Advertisiment
而過分關注學習結果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學習壓力, 讓孩子逐步喪失掉學習本身的樂趣。 所以, 隨隨便便獎勵孩子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搞不好就會適得其反。

在用平常心面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前提下, 家長可以換一種方法來激勵孩子, 即將孩子的學習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具體細微的可以操作的小目標, 再進行適度的獎勵。 比如:孩子堅持每天睡覺之前背20個單詞, 堅持一個月就獎勵什麼;提出多少有價值的問題就獎勵什麼。 這種獎勵比較合理——不僅可以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還不會給孩子太大的壓力, 也有價值——能夠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其實, 王女士的問題是家長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在生活中, 我們經常會聽到家長這樣鼓勵自己的孩子:“這回你要是考過了90分, 媽媽帶你去吃麥當勞, 考過了100分我獎給你200元。 ”“如果期末排名進了前10名, 媽媽給你買電腦。 ”

家長們似乎覺得, 對孩子的物質獎勵越大, 孩子的學習態度轉變就會越快越好, 學習成績提高的希望就會越大。 當高額的物質刺激並沒有調動起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學習成績也不見提高, 部分家長就開始絕望了, 認為自己的孩子天生就不是學習的“料”, 並產生了放棄的想法。

如何獎勵,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為了讓家長認識到自己方式及其目的上的問題, 我先介紹一下著名心理學家費斯汀格的認知失調實驗:他設計了一項讓人很不喜歡很乏味的任務,

Advertisiment
讓三個組分別去向一些人推薦這個任務並撒謊說這個任務很有趣。 為了鼓勵三個組做這項令人厭惡的工作, 他給其中的兩個組10美元和1美元的獎勵, 而對另外一個組不予獎勵。 任務完成之後, 要求他們給這項活動打分。 其結果大出人們的意料:被獎勵組覺得這項活動很討厭, 而沒有獎勵的那個組卻覺得這項任務並不那麼討厭。 費斯汀格由此建立了社會心理學上著名的認知失調理論:當人們不喜歡某項任務, 但又必須去從事的時候, 這種感覺是難受的。 如果行為是不能改變的, 那麼他就會本能地去改變態度, 以減少認知失調感。 而如果給予了他們這樣做的充分的動機(如高獎勵), 他們就不會體驗到認知失調,
Advertisiment
因而也就不會去改變討厭該行為的態度。

一個孩子不想學習, 但又必須去學習, 這就是認知失調。 認知失調會讓孩子不舒服。 如果學習活動不可逃避, 孩子就會通過轉變學習態度來消除失調感。 如果在孩子為學習而不舒服的時候, 家長給予孩子高額的物質獎勵, 孩子的失調感就會消失。 失調感消失了, 態度的轉變就可能停止!所以, 在孩子認知失調的學習過程中, 高額的物質獎勵不僅不會讓孩子愛上學習, 相反會讓孩子產生為父母為金錢學習的思想。

利用孩子在學習中的認知失調, 促使孩子自動改變學習態度, 而不是用高額的物質獎勵消除孩子的認知失調, 其實質就是相信孩子自我成長的力量, 注重挖掘孩子自我成長的潛能!

當然,適當的獎勵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也是必要的,但那主要是針對孩子學習過程的努力程度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強化,而不是針對學習態度的轉變,也最好不要經常針對學習結果。

這樣,再回到開始的例子,我們就會發現,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如果孩子學習很努力,學習習慣很好,不管結果會怎樣,家長都應該及時獎勵,而不能等到結果出來之後才獎勵孩子。

總之,我們要善於利用孩子的認知失調改變其態度,要善於運用獎勵強化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都沒問題了,學習成績還會有問題嗎?

注重挖掘孩子自我成長的潛能!

當然,適當的獎勵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也是必要的,但那主要是針對孩子學習過程的努力程度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強化,而不是針對學習態度的轉變,也最好不要經常針對學習結果。

這樣,再回到開始的例子,我們就會發現,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如果孩子學習很努力,學習習慣很好,不管結果會怎樣,家長都應該及時獎勵,而不能等到結果出來之後才獎勵孩子。

總之,我們要善於利用孩子的認知失調改變其態度,要善於運用獎勵強化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的學習態度與學習習慣都沒問題了,學習成績還會有問題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