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的天天一個人玩的時候總是嘴裡唧唧咕咕地說個不停, 有時候是對著書本或玩具說。 旁人也都聽不清她說什麼, 也弄不明白她在想些什麼。 媽媽很擔心, 她究竟在跟誰說話?難道是得了自閉症?
其實, 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 自言自語是3歲孩子中很普遍的正常現象。
3歲, 正是幼兒語言發展從外部語言過渡到內部語言的關鍵階段, 自言自語其實正是她將外部語言轉為內部語言的一種表現, 這其實是她們把內心思考的內容用語言表達了出來。 3歲孩子的思維能力正在飛快地發展, 但並未成熟,
Advertisiment
寶寶的自言自語
孩子自言自語的內容往往包括很多不同的形式:
問題語言。 這是孩子日常遇到新奇事物或者不知道該怎麼辦時所產生的疑問。 比如畫畫的時候她可能會尋找蠟筆:“咦, 蠟筆到哪裡去了?”或者考慮用畫什麼, 怎麼畫:“這朵花用什麼顏色好呢?”“這是小兔子的長耳朵……紅眼睛……”這些資訊可能是以前她曾經看到過, 聽到過的, 現在她通過語言來再次喚起記憶並強化它們。
故事語言。 孩子在遊戲中, 隨著遊戲的進展需要做很多思維活動。 孩子在遊戲中, 會思考自己要先做什麼,
Advertisiment
發現孩子經常自言自語, 不必擔憂, 但是這是她思維發展的重要階段, 也是她學習語言的有利時機, 可以善加利用:
要多跟孩子說說話, 可以隨時隨地告訴她一些常識: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幹什麼用的, 我為什麼這樣做……
時而給孩子提一些她力所能及的簡單的問題, 讓她自己思考並作出回答。
講故事可以增強孩子思維的連貫性和邏輯性, 也是訓練語言的好途徑。 講完故事要讓孩子談談自己的想法, 可以請她來給故事設計不同的結局,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孩子們偶爾的自言自語其實也不是壞事。 小編倒覺得:“孩子們的自言自語其實是建立在自己的思維之上的, 適當的自言自語倒是可以鍛煉孩子們的想像能力和邏輯能力。 ”所以, 家長們不必過度擔心反而從旁指點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