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用故事啟發孩子的思維?

媽媽想要激勵孩子學習, 提高他的學習興趣, 就要多找一些愛學習的小故事。 媽媽可以將孩子生活中的場景編進小故事中, 在必要的時候, 講給孩子聽, 引導他自己進行反思, 使他逐漸愛上學習。

孩子在3~6歲的時候, 他的理解能力還不完全, 他的接受能力也非常有限。 這時候, 假若媽媽總是用很“官方”的語言來和孩子說話, 或者只嚴肅地強調學習的重要性, 孩子當然會有抵觸的情緒。 在這樣的話語和氛圍下, 他自然也就對學習提不起興趣。

但兒童化的語言卻可以拉近媽媽與孩子的距離, 這樣會讓他感覺到媽媽的親切。

Advertisiment
而且兒童語言都是貼合孩子年齡特點的語言, 也非常好理解, 孩子接受起來也相對容易許多。 若是媽媽再能用兒童化的語言講述一些小故事, 並將知識內容融進故事中, 這樣就能引發孩子想要接近知識的願望, 同時也能引起他想要學習知識的願望。

1.媽媽對兒童語言的使用要得當。

所謂“兒童語言”, 並不是指的媽媽模仿孩子“吃果果”、“看車車”一類的“娃娃腔”。 這類語言不但語法混亂、用詞不當, 而且長時間使用還不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 真正的兒童語言, 是媽媽用淺顯的語意、短小的句式、豐富的感情, 所表達的生動且富於啟發性的話語。

媽媽使用這樣的語言時, 要儘量減慢語速, 要能說清楚每一個字,

Advertisiment
並啟發孩子多做聯想, 以此來活躍他的思維。 當然, 這種語言也不能一直使用, 孩子到了四五歲的時候, 媽媽就要儘量不再使用這類語言, 要讓孩子接受正常的說話方式。

2.要學會選擇合適的小故事。

一些經典的小故事, 除了能教給孩子勇敢、善良、誠實等好品質外, 裡面所包含的知識也能激發起孩子的學習欲望。 當然, 媽媽要學會選擇合適的小故事。

合適的小故事, 應該是故事內容積極向上, 又包含有一定的知識內容, 且具有可讀性。 媽媽在給孩子讀故事之前, 先要自己流覽一遍。 最好不要邊講邊 看, 那樣可能會破壞孩子聽故事的興趣和故事的價值。 媽媽要多尋找一些貼合孩子學習需求的故事, 只有提起了孩子的興趣,

Advertisiment
他才能更好地學習。

3.要能用故事來啟發孩子的思維

媽媽要能明白這樣一點:小故事不是只讓孩子安靜地聽著就好了。 媽媽要善於運用小故事中的內容, 來啟發孩子加入他自己的聯想, 要讓他從小故事中學習知識內容、學習道德品質。 而且, 講故事不僅可以傳遞知識, 更是一個開發孩子智力的教育過程。

若是媽媽想要激勵孩子學習, 提高他的學習興趣, 就要多找一些愛學習的小故事。 媽媽可以將孩子生活中的場景編進小故事中, 在必要的時候, 講給孩子聽, 引導他自己進行反思, 使他逐漸愛上學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