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用熏洗敷貼退小兒水腫

小兒急性腎炎或慢性腎炎急性發作, 常見面目浮腫, 旋即遍及全身腫脹, 尿少, 並伴咳喘發熱等。 可選用外治法, 以通利小便, 消除水腫。

1.麻黃10克, 生蒼術10克, 豆豉15克, 生甘草6克, 生薑30克, 煎水洗浴, 至出汗。 每日1~2次, 連續使用至腫退。

2.木通、車前子各10~20克, 椒目15克, 黑醜10克, 蔥白30克, 煎水抹胸腹, 或洗浴, 至汗出。 每日3次, 連續使用。

3.蟬蛻30~50克, 煎水熏洗周身。 亦可加鮮蘇葉30~50克, 方法同上。

4.鮮麥冬根1把, 或鮮律草莖葉1把, 或鮮馬蹄草1把, 搗爛, 加濃鹽水或鹽鹵, 調敷臍眼, 乾燥則換, 可增加小便。

5.煆黑白醜、煆豬牙皂各9克。 木香、沉香、乳香、沒藥各10克,

Advertisiment
研碎;琥珀末3克, 沙糖、麵粉適量, 調貼氣海穴, 局部無反應, 可一直敷貼。

6.巴豆霜12克, 輕粉6克, 硫磺3克, 研調作餅, 貼臍, 棉花覆蓋, 3~5小時後去之。 用後服溫粥補之, 久病可隔日1次。

7.大田螺4個, 大蒜5枚, 車前子10克, 搗爛, 作餅調敷。 皮膚有灼熱感時取下, 次日再敷貼。 臍眼、關元、氣海等穴交換貼用。

8.地龍(幹蚯蚓)、甘遂、豬苓, 針砂各10~15克, 研末, 加蔥汁、醋, 調敷如上方三穴, 乾燥則換。 或單用甘遂末塗滿臍中, 並用甘草適量煎水, 內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