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看待寶寶“吃虧”

從生理學角度來說, 3~6歲的兒童是一生中記憶力最強和接受事物最快的階段。 這個年齡的兒童辨別是非、分辨對錯的能力極其微弱, 只是簡單的模仿。 家長一些不良的行為和語言的頻頻出現, 無疑是對兒童的一種反復強化過程。 這個負面的強化過程, 就會讓兒童學會這些不良行為和語言。 而且越是聰明的孩子, 其接受能力和記憶能力就越強。

應該指出的是, 這個年齡的兒童一旦沾染上不良的行為和語言, 往往會影響到今後的一生。 此外, 糾正這些兒童的不良語言和行為, 往往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進行“淡化教育”。

Advertisiment
在糾正兒童的同時, 還需要糾正家長的語言、行為並創造一個文明的環境。

吃虧是福嗎?

華仔身體不好, 看起來比較弱小, 所以其他小朋友喜歡欺負他, 華仔媽媽跟老師談了很多次, 但是華仔還是屢次戰敗而歸, 請求媽媽援軍出動, 華仔媽媽總是會找到人家家裡去大鬧一場, 這時華仔才會甘心。 與華仔媽媽比, 小璐生活在單親家庭, 媽媽總是教育女兒謙讓, 但是沒想到女兒膽子越來越小, 特別是遇到男孩子的欺負, 只知道哭。 寶寶吃虧了, 到底應該如何應對, 吃虧到底是不是福?

“吃虧”是一道社交題

在與小夥伴交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你吃虧、他佔便宜的情況發生。 這種吃虧有時是物質上的, 有時是身體上的,

Advertisiment
有時是精神上的。 但是這只是人生需要面對的一道“難題”。 寶寶如何去面對, 如何去選擇, 會影響到他們一生處理這類問題的行為模式。 幼兒期是人生社會化的起始階段, 寶寶能否積極地適應各種環境, 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擔起社會的責任, 樂觀地對待人生, 這個時期的生活經驗和教育狀況至關重要。 因此, 需要幫助寶寶很好地面對“吃虧”這道試題。

答題者應該是寶寶自己

網友“山下清一軒”認為, 孩子小時候吃虧並不是什麼壞事。 Sam從小性格很溫和, 就沒有看到過他主動和別人爭嘴打架。 幼稚園時代, 經常看到Sam被鄰家孩子追得滿院子狂奔。 從幼稚園回家, 經常臉上、脖子上、手背上帶著些許傷痕回來,

Advertisiment
但他從來都說沒關係, 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問起是誰幹的, 他的小臉上會流露出一副打死也不說的神情, 幾次以後我們也不再問了。

起初我們認為他是有些懦弱, 可到上小學以後發現, 這是他的生存智慧。 首先, 因為他不主動惹事而得到了很多朋友, 大家和他在一起感到很安全。 經常碰到一些同學的家長說起來, 讓他們家孩子和Sam一起玩, 真的很放心。 聽到這樣的話, 我才恍然大悟, 原來孩子有自己的應對策略。 細細思量, 的確, Sam這樣比較溫和的孩子, 不崇尚武力解決問題, 不去惹麻煩, 遠離讓他感到有危險可能的環境, 這不是一種智慧嗎?

“吃小虧”有價值

何為“大虧”、“小虧”, 每個人的評價標準有所不同, 寶寶被小朋友打了, 有的媽媽認為沒什麼大不了,

Advertisiment
有些媽媽則會大發雷霆, 找上門去興師問罪。 其實, 只要不危及寶寶的人身安全、不涉及人格尊嚴, 這種源于外界的行為或語言致使寶寶遭受的挫折, 都可以稱為“小虧”。 不能“以牙還牙, 以眼還眼”。

“吃虧”有底線

“吃虧未必是福”。 凡事應實事求是, 具體分析, 應有分寸, “過”和“不及”都不行。 涉及到人格尊嚴和人身安全時, 媽媽就應及時介入, 避免寶寶“吃虧”了。

貝貝和妮妮鬧矛盾。 一天貝貝和媽媽在社區玩, 正好碰到了妮妮和家人。 妮妮的媽媽、姥姥、姥爺全都圍住貝貝訓斥, 可憐的貝貝嚇得哇哇大哭。 貝貝媽生氣了, 對方的做法已經對女兒造成了傷害, 已經不是吃點小虧的問題, 貝貝媽嚴肅地對對方說:“小朋友之間的矛盾應該由她們自己解決,

Advertisiment
你們沒有理由, 也沒有資格訓斥我的女兒!”然後把女兒攬在懷裡安慰著:“別怕, 有媽媽在!媽媽知道你從來都是一個好孩子!他們訓斥你是不講理的。 媽媽相信你, 即使有錯誤也會改正好!”

當吃虧變成莫大的傷害時, 你一定要給脆弱的寶寶一個堅強的支援, 説明他們走出陰影。

怎樣讓寶寶學會謙讓又不吃虧

1、讓寶貝自然流露和表達他內心的感受

當寶貝還是一個心智和感覺系統都不成熟的小傢伙的時候, 沒有什麼比讓他體會自身的內在感受和真實的情感流露更可貴的經驗了。

這時, 你所要做的, 就是多讓他和外界環境接觸, 讓他在與外界的人和事互動的過程中盡情地流露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這也是他心理成長所需要的養分。比如,他和小朋友之間發生爭搶時,別告訴他該做什麼,看看他自己會怎麼做。在他自己做的過程中,他的個性,他的內心世界,他的渴望和疑惑,都會簡單地傾瀉出來。此時,玩具本身對他來說並不重要,他想要的是自己內心的表達。

2、事情過去之後,與寶貝分享感受

當一件事情過去之後,可別讓它就這樣過去了。這時,你可以和寶貝分享一下對這件事的感受。“你很想要那個球是嗎?果果也想要,有什麼好辦法呢?可不可以一起玩呢?可不可以果果先玩寶寶再玩,或寶寶先玩果果後玩。”

即使寶貝還不會說話也沒關係,通過和寶貝這樣的聊天,可以幫助寶貝建立更靈活地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讓他明白謙讓也是其中的一種辦法。

3、通過經典故事,讓寶貝理解謙讓的含意

隨著寶貝漸漸長大,可以讓他誦讀經典,並給他講講故事中的含義,當“融4歲能讓梨”這樣朗朗上口的句子印在他的記憶裡的時候,這個故事所蘊藏的內涵,也就會慢慢深入到他的心裡了。這個正面的例子,在會不知不覺中成為寶貝願意學習和效仿的行為規範。

4、和寶貝做角色遊戲,幫他體會謙讓的樂趣

當寶貝大到可以玩角色遊戲的時候,就可以設計一些這樣的情景和他一起來玩。比如,讓他扮演小貓和小狗,你扮演大熊,小貓是有禮貌的孩子,小狗是沒禮貌的孩子,小貓主動把座位讓給大熊爺爺受到了表揚;小狗不讓,惹得大熊爺爺很傷心;也要讓寶貝扮演大熊,體會別人讓給他座位和不讓給他座位,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5、啟發寶貝思考和判斷,自己該不該謙讓

當和寶貝一起在遊樂場或其他環境玩耍時,如果遇到相應的場景,就可以和寶貝討論,是否該謙讓,為什麼該?為什麼不該?啟發寶貝就事論事,幫助寶貝建立是非標準。

這也是他心理成長所需要的養分。比如,他和小朋友之間發生爭搶時,別告訴他該做什麼,看看他自己會怎麼做。在他自己做的過程中,他的個性,他的內心世界,他的渴望和疑惑,都會簡單地傾瀉出來。此時,玩具本身對他來說並不重要,他想要的是自己內心的表達。

2、事情過去之後,與寶貝分享感受

當一件事情過去之後,可別讓它就這樣過去了。這時,你可以和寶貝分享一下對這件事的感受。“你很想要那個球是嗎?果果也想要,有什麼好辦法呢?可不可以一起玩呢?可不可以果果先玩寶寶再玩,或寶寶先玩果果後玩。”

即使寶貝還不會說話也沒關係,通過和寶貝這樣的聊天,可以幫助寶貝建立更靈活地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讓他明白謙讓也是其中的一種辦法。

3、通過經典故事,讓寶貝理解謙讓的含意

隨著寶貝漸漸長大,可以讓他誦讀經典,並給他講講故事中的含義,當“融4歲能讓梨”這樣朗朗上口的句子印在他的記憶裡的時候,這個故事所蘊藏的內涵,也就會慢慢深入到他的心裡了。這個正面的例子,在會不知不覺中成為寶貝願意學習和效仿的行為規範。

4、和寶貝做角色遊戲,幫他體會謙讓的樂趣

當寶貝大到可以玩角色遊戲的時候,就可以設計一些這樣的情景和他一起來玩。比如,讓他扮演小貓和小狗,你扮演大熊,小貓是有禮貌的孩子,小狗是沒禮貌的孩子,小貓主動把座位讓給大熊爺爺受到了表揚;小狗不讓,惹得大熊爺爺很傷心;也要讓寶貝扮演大熊,體會別人讓給他座位和不讓給他座位,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5、啟發寶貝思考和判斷,自己該不該謙讓

當和寶貝一起在遊樂場或其他環境玩耍時,如果遇到相應的場景,就可以和寶貝討論,是否該謙讓,為什麼該?為什麼不該?啟發寶貝就事論事,幫助寶貝建立是非標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