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破解孩子入園患分離焦慮

又是一年新生季, 三歲的寶寶在人生的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要離開家, 走向同伴, 走向老師, 走向社會, 走向人生新的階段。 分離焦慮成為家長、教師最頭痛的事。

當孩子與親人面臨分離時, 會產生一種不適應行為, 而這種不適應行為, 依不同年齡, 會有不同的行為反應。

在近幾年的工作實踐中, 我們越來越發現, 分離焦慮不僅表現在孩子身上, 家長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 有的家長在家坐臥不寧, 吃不下睡不著, 脾氣暴躁;有的孩子在屋裡哭, 家長在走廊哭;有的家長無心上班, 請假也要趴在幼稚園的柵欄外偷偷觀看;有的家長好不容易挨到接寶寶,

Advertisiment
便一把抱住, 再也捨不得放下, 這都是家長分離焦慮的表現。 為了緩解這種雙重分離焦慮, 我園採取五步方法。

1.家長會上多交流, 笑臉相迎消疑慮

在孩子沒有入園之前, 我園要對家長舉辦兩次家長會:一是幼稚園層面的家長會, 主要是介紹幼稚園的基本情況, 硬體設施和教育理念等, 還要學習家長行為規範, 讓家長認識到自己是孩子的榜樣。 二是班級家長會, 教師會從班級的具體要求、具體做法出發, 讓家長知道孩子會發生什麼情況, 教師是怎樣做的, 為什麼這樣做, 這樣做的依據是什麼, 將家長關心的問題逐一進行溝通。 在孩子還沒有入園之前就讓家長充分體會到教師的細心和專業,

Advertisiment
從而使家長跟教師建立起充分的信任, 家長的心病也解決了一大半。

2.入園適應做充分, 幼兒家長齊歡心

我園每年都會針對新生舉辦入園適應活動, 就是將幼兒分成兩組, 在真正入園之前由家長帶領參加幼稚園組織的活動, 以便更快地熟悉新的環境和教師。 我們的入園適應有三大特色:一是流程全, 即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幼稚園一日流程的各環節都跟家長展示一遍, 讓家長對幼兒的一日生活做到心中有數, 減少猜疑。 二是透明度高, 教師將各個環節的要求都在適應期間予以說明, 幼兒提前適應, 家長尋找差距, 方便家園統一要求, 形成教育合力。 三是逐步脫敏, 由家長全程陪護逐漸過渡到全程觀摩,

Advertisiment
讓孩子感受到沒有家長我也能行, 讓家長看到孩子離開家長跟著老師真的行。 經過我們的入園適應活動後, 孩子在真正入園的時候哭鬧明顯減少, 家長也對幼稚園有了深入瞭解, 送完孩子後馬上離開, 而不是久久徘徊在教室門外。 這樣的入園適應效率高, 幼兒、家長齊受益。

3.家庭氛圍要充足, 空間調整不能少

幼兒離開家庭來到幼稚園這個集體中, 原本溫馨自由的家庭環境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完全陌生的不同環境, 幼兒內心的焦慮可想而知。 我們就從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兩方面進行調整:

物質環境家庭化。 我們把小班原有區角進行撤銷與合併, 把一些剛開始不能玩的區角撤掉, 將班級劃分出四大區域:休閒區、玩具區、運動區、閱讀區,

Advertisiment
儘量與家庭環境接軌。 休閒區以動畫片為主, 玩具區以幼稚園和孩子從家帶來的玩具為主, 運動區以室內小型運動器械為主, 閱讀區以繪本為主。 由於合併, 這些區域的空間變大了, 容納的幼兒人數也相對多一些, 而不會出現常規區角中的人數限制問題。 這些區域的設定儘量考慮到不同特點兒童的需求, 動靜皆有, 就像一所大的兒童房, 儘量讓孩子在其間自由活動。

心理環境儘量寬鬆、包容, 減少不必要的要求和限制, 多關注幼兒個性化的心理需求, 為幼兒的適應提供輕鬆的心理氛圍。

4.課堂搬到大自然, 作息時間不局限

三歲的寶寶在家裡“野”慣了, 除了吃與睡, 活動空間基本都在戶外。

Advertisiment
而一入園, 有的教師就把孩子圈在屋子裡“上課”, 孩子怎麼可能適應?幼兒在語言表達能力不足的情況下, 只有用哭來表達。 於是我們宣導教師把課堂搬到大自然之中, 有些活動和遊戲在戶外一樣可以開展。 對於剛入園的寶寶, 除了吃飯、喝水、睡覺必須按時保證之外, 其他的作息時間都可以靈活掌握。 這樣教師的自由度增加了, 自主性更強了, 考慮問題不再是這樣做是不是符合幼稚園的規定, 而是想這樣做是不是符合孩子的需求, 將以幼兒為本落在了實處。

5.規則建立循序走, 一步一步入正軌

幼稚園是集體生活, 每個個體在集體中被強調最多的是遵守規則。 三歲的孩子已經懂得遵守規則, 但不能是全部規則。 比如,第一周的戶外活動,不能要求每一個孩子都站成一路縱隊,跟著老師走。如果非得做到,老師就會和孩子不斷較勁,孩子總做不好,老師就會焦慮、著急甚至訓斥孩子。我們可以降低要求,讓孩子先學會跟著老師走,不亂跑,不隨便離開隊伍。孩子都懂得什麼是不亂跑、不隨便離開隊伍後,我們再提高要求,就是排成一路縱隊,一個跟著一個走。在規則的建立中,孩子有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就像在慢慢爬坡,逐漸達到老師的要求,一步步漸入正軌。

經過這樣的五步走,我園的雙焦慮現象明顯減少,每班只有兩三名幼兒情緒波動較大,其餘幼兒均能較平穩地度過入園焦慮期,時間也從原來的兩周至四周,縮短到現在的一周至兩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關注孩子的體驗,解決父母與孩子雙重的分離焦慮問題,才能讓孩子最終喜歡上幼稚園。你也可以試一試!

比如,第一周的戶外活動,不能要求每一個孩子都站成一路縱隊,跟著老師走。如果非得做到,老師就會和孩子不斷較勁,孩子總做不好,老師就會焦慮、著急甚至訓斥孩子。我們可以降低要求,讓孩子先學會跟著老師走,不亂跑,不隨便離開隊伍。孩子都懂得什麼是不亂跑、不隨便離開隊伍後,我們再提高要求,就是排成一路縱隊,一個跟著一個走。在規則的建立中,孩子有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就像在慢慢爬坡,逐漸達到老師的要求,一步步漸入正軌。

經過這樣的五步走,我園的雙焦慮現象明顯減少,每班只有兩三名幼兒情緒波動較大,其餘幼兒均能較平穩地度過入園焦慮期,時間也從原來的兩周至四周,縮短到現在的一周至兩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關注孩子的體驗,解決父母與孩子雙重的分離焦慮問題,才能讓孩子最終喜歡上幼稚園。你也可以試一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