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精打細算過日子

有人認為生活中只要大事考慮得周全一點, 小事不必太在意, 其實這種想法只對了一半。 大事自然應該仔細, 但小事也絕不可小視, 醫為大事終究有限, 而小事總是不斷, 要知“積水成淵, 積上成山”的道理。 俗話說:“一天省一把, 十年買匹馬。 ”可見, 小事更應精打細算

精打細算與吝嗇小氣不同。 精打細算是不該用的不用, 而吝嗇小氣則是該用的不用。 儘管都是“不用”, 但其本質卻迥異, 不可混為一談。 精打細算並非提倡不花不用或少花少用, 而是主張要會花會用。 所以, 學會精打細算的一些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Advertisiment

精打細算法, 就是通過優化購買、合理使用等途經來實現節省目的的方法。

精打細算主要體現在購買和使用兩個環節上, 可分別稱之為優化購買和合理使用。

(1)優化購買。 優化購買包括買適價、買適量、買適時、買適用四個方面。

①買適價。 就是想方設法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購得所需商品。 若要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購得同等品質和數量的商品並非易事。

常用的方法有:第一, 貨比三家, 就是要多跑幾個地方, 進行品質價格的比較, 這樣便可不吃虧。

第二, 學會談價。 談價需要勇氣和信心, 不要難為情, 同時還要掌握技巧, 特別是與小商小販們談價、要抓住他們的心理, 針鋒相對。

第三, 廉價批發。 現在出現很多的廉價商店、批發商店,

Advertisiment
其價格一般都有很大的優惠。 在批發的時候, 可以獨自批發, 也可以合資批發, 就是幾家合在一起統一批發, 然後分用, 這佯既可減少負擔, 又可享受優惠。

②買適量。 就是用多少買多少, 既不多買, 也不少買。 常見的問題是過剩購買和重複購買。 過剩購買就是超過使用所需的數量。 例如。 本來買1.1米的布料就足夠用, 卻買了1.2米, 多出的O.l米再做什麼都沒有用, 只能白白扔掉。 重複購買, 就是已經有了可用的物品, 又再次購買。 例如, 已經有了一個電飯煲, 並且仍然好用, 卻又買了一個回來, 結果其中的一個便閒置起來。 另外, 超量購買造成積壓, 也給保管增加負擔。

③買適時。 就是在最恰當的時間購買, 既不過早、也不過遲。 常言道:“有錢不買半年閑。

Advertisiment
”講的是購買時間不應過早, 否則, 便是一種變相的浪費。 在價格、貨源正常的情況下, 在需要時再購買是最經濟合算的。 另外, 在購買新產品時, 也要掌握好購買的時機, 有些應早一步購買, 有些則應遲一步購買。 或早或遲, 也應恰到好處。

④買適用。 就是所購買的東西, 正是自己所需要的, 並且完全可以用得上。 如果所購買的東西是自己所不需要的, 無論多麼便宜, 都是一種浪費。 常見的問題有盲目購買, 即見便宜就買, 見搶購就買, 見勸購就買等。 另外, 所購買的東西與原有的東西之間不配套, 無法充分發揮正常功能, 或物品的品質很差, 不能正常使用等也都屬於不適用購買的範圍。 一些有害性的消費, 如吸煙等也應避免。

Advertisiment

(2)合理使用合理使用, 就是既能充分發揮所購物品的功能, 又防止不必要的消耗和損壞。 合理使用包括用好、用足、用省等幾方面。

①用好。 就是始終保持物品完整良好的功能狀態。 該用的時候能夠拿得出、用得上。 常見有些家庭, 不知將東西放到何處, 到了該用的時候找不到, 這樣, 雖然花錢買了這件東西, 其實與沒有這件東西一樣。 另外, 有些物品有很多功能, 其中有些功能壞了, 沒有及時修好, 這也如同沒有買到這種功能一樣。

②用足。 就是該用的時候, 一定要用, 不要捨不得用。 常見有些人買了空調器, 大熱天裡也不肯用, 怕費電, 買了洗衣機還仍然用手搓, 帕費水。 與其這樣, 不如不買。 所以, 家裡的物品, 凡是該用的, 一定要充分地利用起來。

Advertisiment

③用省。 就是不該用的時候, 一定不要用, 並且在使用中注意對物品的保護。 不該用的時候使用, 其浪費是顯而易見的。 例如。 沒有人的房間仍然開著的電燈, 自然是無用的。 注意對物品的保護, 也是一種節省。 例如, 別人一輛自行車可騎5年, 而你沒有一年就丟了或弄得七零八落, 那麼, 你在重新購買時所用的錢便屬浪費。

在使用這種方法時, 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精打細算法不僅僅是一種方法, 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和習慣。 所以, 在學習此和方法的時候, 要首先改變錯誤的觀念, 養成良好的習慣, 才能使精打細算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

(2)精打細算法所提出的不是具體的方法, 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既要依靠“算盤”計算, 又要依靠經驗判斷。

(3)精打細算要從整體利益和長期利益出發,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不能顧此失彼或得不償失。

又要依靠經驗判斷。

(3)精打細算要從整體利益和長期利益出發,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不能顧此失彼或得不償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