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還在粗暴的將孩子的小手從他嘴裡打出來的時候, 是否想過孩子為什麼要咬指甲?從什麼時候開始咬的呢?是不是就這麼簡單的打擊就可以制止寶寶咬指甲的行為了嗎?其實, 寶寶是用這種行為在刷“存在感”, 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很多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咬指甲的習慣。
很多成年人在小時候多多少少也都有過咬指甲的經歷。
就是因為有了這樣的“經歷”, 當再次看見孩子咬指甲的時候就會覺得這很正常。
小編有位親戚家的孩子現在就是經常性的咬指甲, 特別是在父母吵他之後。
Advertisiment
看著孩子小手被咬的不成樣子, 脾氣毛躁一點的家長打也打過, 罵也罵過, 苦口婆心談也談過, 但孩子就是改不掉這個習慣, 有的孩子咬指甲的行為反之越來越嚴重。
在生活中, 不難發現有些寶寶喜歡眨眼睛, 有些寶寶喜歡舔嘴唇等這些壞習慣。 很多家長在每次嚴厲制止這些壞習慣的同時, 並沒有告訴孩子這些壞習慣的危害, 也不明白孩子為什麼去做這些不好的行為。
其實, 咬指甲是兒童期常見的不良習慣性行為, 一般開始於3-6歲, 可持續至青春期, 甚至持續終身。
美國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也有過咬指甲的經歷, 而且一直持續到16歲,
Advertisiment
孩子咬指甲行為的發生與心理緊張和情緒不穩有關, 從這個舉動上可以反映出緊張、抑鬱、沮喪、自卑、敵對等情緒狀態, 其根源可能是受關注不夠或缺乏安全感。
而有些孩子, 由於一直咬手指甲, 反過來又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 成為繼發性精神刺激因素。
孩子的內心都是比較敏感的, 如果感覺到家庭氣氛不和諧, 父母關係緊張、經常吵架, 或者受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訓斥等這些環境的時候, 敏感的孩子就會通過咬指甲的行為來緩解自我緊張情緒, 長久以後便形成習慣。
一些孩子是會模仿他人咬指甲得這種行為。 對於另外一些孩子來說,
Advertisiment
1. 轉移注意力法。 對給寶寶安排些有趣的活動, 比如玩玩具、玩沙子、做遊戲等。 多與同齡小夥伴玩耍, 在玩耍中漸漸就會忘記了。
2. 不要指責寶寶。 當發現寶寶咬手指時, 指責會增加寶寶緊張感, 容易留下心理陰影。 可適當嚴肅的教育, 但不要責駡。
3. 多陪寶寶, 滿足寶寶心理需求。 多陪寶寶聊天玩樂, 睡前故事等, 給寶寶心理上的幸福感。
4. 可在寶寶手上偷偷塗一些苦味劑, 比如黃連等, 寶寶嘗到了苦頭, 慢慢就戒掉壞習慣了。
5. 家庭環境尤為重要, 給寶寶提供一個溫和的家庭氛圍,
Advertisiment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行為需要有一個過程, 年齡越小越比較好糾正,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時就要儘早矯正。 要以耐心說服和鼓勵為主, 要循循善誘, 平時多給予孩子心理上的關注, 消除造成孩子緊張的因素。
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 如經常修剪指甲, 對大一點的孩子, 可通過講道理告訴他們咬指甲的危害。 千萬不要體罰, 不要大聲訓斥, 不要粗暴地強行將孩子的手指從嘴邊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