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給3歲的孩子培養主見能力?

我家孩子3歲半了, 非常懂事, 大人說什麼她就做什麼, 大家都覺得她很乖。 但我害怕這個孩子缺乏自己的判斷與主意, 將來在社會中會吃虧。 不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如何培養, 希望您能給講一下。

乖乖網:有些家長嫌孩子太頑皮, 有些家長卻嫌孩子太老實, 孩子的人格有一部分取決於孩子的天性, 不要過於追求完美。 良好的親子教育是讓孩子們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健康人格, 並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

對於3歲半的兒童, 過於聽從或完全服從父母的教導, 顯然存在著問題。 不加以干預,

Advertisiment
可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社會交往。 0~3歲是重要的服從期, 在這個階段, 母親充當了孩子的“權威人”角色, 母親提出的要求不應隨意更改, 因為“服從”是人格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3歲之後, 兒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協商期。 他們開始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與理解能力, 需要以一個“獨立人”的姿態出現在家庭生活中。 這時候, 他們的角色是家庭成員, 而不是“被照顧對象”。 6歲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孩子的獨立水準取決於6歲前的親子教育, 而3~6歲實際上是獨立生活的預備期, 父母應該在這一時期對孩子進行充分的社交訓練與興趣培養, 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

協商或商談的交流形式

該如何與孩子進行對話呢?如果說3歲之前, 我們更多採取的是命令與教育的口吻,

Advertisiment
那麼, 在3~6歲我們應該採取的是“協商”的口吻。 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 孩子們可以體會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擁有家庭成員的權利, 如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建議、傾聽等。 從本質上來說, 商談是以雙方互相尊重與信任為基礎的。

豐富親子活動, 分享感受

如果說3歲之前是建立親子關係的時期, 3~6歲則是維護親子關係的關鍵期。 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了幼稚園, 就開始給自己放假了, 這是不科學的。 從兒童社會學的角度看, 兒童在3~6歲期間, 仍然將自己的父母視為最為重要的“權威人”, 並且主動從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學習社會經驗與生活經驗。 親子互動形式包括親子運動、親子旅遊、親子閱讀等,

Advertisiment
在活動之後, 一定要進行經驗與情感的分享, 從而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意識。

發現孩子的興趣, 進行排序

如果說3歲之前我們能看到孩子的好奇心, 那麼3歲之後我們便能意識到孩子的興趣所在。 興趣本沒有好壞, 它是我們瞭解孩子的視窗。 不要過早地為孩子定性, 但也應該對他的所有興趣進行排序, 並針對靠前的2~3項進行重點培養。 其他的興趣也可以保持好奇與關注, 家長在中間的引導非常關鍵。 興趣的開發過程, 也就是人格完善的過程。 一個真正擁有興趣的孩子, 也就知道“我”是誰, 知道什麼是好的, 什麼可以改變, 如何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