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工作中, 時常會聽到孩子們的請求:“請你幫幫我。 ”你會怎麼做?是立即幫忙, 還是不幫?幫忙的目的又是什麼?這對孩子能力、性格的培養有著添磚加瓦的作用, 不可小看喲!
如果他是屬於膽子小的, 那麼就應該立即幫助。 婷婷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她年齡小。 剛到班上作自我介紹時, 她閃著那雙大眼睛一個字也說不出口:在學本領時, 她是個忠實的聽眾, 任憑你怎麼提問, 她都保持“沉默是金”的信念;在與人交往時就更不用說了, 別人的話, 她“言聽計從”。 有一次, 她和小夥伴起了爭執, 一怒之下的她說一連串的“你不對!”可接下來的便是沉默和一行眼淚,
Advertisiment
如果他是屬於懶惰而尋求幫助的, 那麼就得讓他“等一等”。 凡凡在家已養成了事無大小都尋求幫助的習慣, 於是來到幼稚園也是:“老師, 請你幫我鋪被子。 ”“老師, 請你幫我剪。 ”帶著許多“幫助”的他可以一直圍在老師身邊。 (凡凡不是不會幹, 而是不願意幹。 )然而這時說上一句“你自己試試!”顯然已不起作用了。 於是, 我乾脆來了個“等一等”。 一次學系鞋帶, 凡凡 第一個跑過來尋求幫助。
Advertisiment
如果他是想引人注意而提出幫助的, 那麼就可以給他微笑與鼓勵, 用“心”來幫。 軒軒是個能力強、無需人幫助的孩子。 可有時從他嘴裡也會冒出幾句“你來幫幫我。 ”畢竟是孩子他的心靈也需要撫摸。 幼稚園有一堵大型攀岩牆, 軒軒玩得很起勁。 但當見到我在扶其他孩子玩時, 他便順著牆洞爬了下來, 跑到跟前拍拍我說:“你也來幫幫我呀!”是什麼促使他也來“尋求幫助”呢?望著孩子一臉的稚氣, 我突然領悟到孩子是在“尋找”我關切的目光,
Advertisiment
這幾種情況, 不但發生在不同的孩子身上, 還會發生在同一個孩子身上, 我們成人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 提供適當的“幫助”。 是助他一把, 使他能夠完成或成功, 而決不是代替他完成或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