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給孩子灌輸競爭意識?

近段時間來, 被就業、被代表在成人的世界裡成為熱炒詞語, 而在孩子的世界裡, “被競爭”也被越來越多的提及。
被競爭, 意味著被強迫接受競爭意識。 對於孩子來說, 他們的世界本來是沒有競爭的意識的, 但是家長們無意中的語言或行為卻把孩子捲入了競爭當中。 該怎樣給孩子灌輸“競爭意識”, 該給孩子灌輸什麼樣的競爭意識, 如何讓孩子在競爭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才是當今父母必須學習的課程。
到底是誰想當班長?
小非今年上小學一年級, 新小學生每回跟父母去親戚家, 長輩都會對她說:小非去爭個班長來當當啊。
Advertisiment

最近, 她問媽媽:媽媽, 你是不是也很喜歡我當班長?媽媽說:沒有啊。 你知道當班長是幹什麼的嗎?小非說:幫老師幹活。 媽媽聽了說:對, 當班長是多了幫老師幹活的機會, 如果你想幫老師幹活, 可以去爭取, 如果爭取不到, 也沒關係, 你還多了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 媽媽對“班長”不是很在意, 但小非卻說要爭取, 她認為當班長就可以幫老師幹活了。
怎麼看待競爭是關鍵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 相對于以前孩子多的家庭情況, 現在孩子的競爭意識是比較薄弱的。 不過, 並不是說他們就沒有競爭意識, 只是他們競爭的舞臺移到了外面, 比如學校裡。 相比家裡兄弟姐妹的競爭, 外面的競爭有更多的壓力。
Advertisiment

但是, 競爭就會有輸贏, 贏了高興, 輸了呢?在這種情況下, 從小給孩子灌輸一種什麼樣的競爭觀更有利於他們成長就很重要了。 輸不起, 當然是不好的, 退縮一樣的不可取。 讓孩子們不害怕競爭又能正確對待輸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被競爭”是孩子社會化的開始, 也是孩子成長的開始。
父母的得失心不要太重
畫家、著名美術教育品牌楊之光美術中心校長楊紅, 大兒子13歲, 小兒子10歲。 她表示, 競爭不管對大人還是對孩子, 參與很重要, 因為有時競爭的結果並不是必然的, 而是偶然的。 在對孩子灌輸競爭觀念上, 首先家長自己不要得失心太重。
楊紅曾親眼看到這樣的情景:一些媽媽帶孩子去參加一位鋼琴大師與孩子的交流活動,
Advertisiment
可能是沒被看到的原因, 有一位孩子舉手舉了很久也沒得到發言的機會, 他的媽媽就很生氣, 罵孩子, 說為什麼不舉高一點, 就在那畏畏縮縮……這位媽媽的得失心就太重, 而沒注意孩子的自尊心, 更沒想過這樣做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
根據孩子特點確定目標
孩子有什麼活動想參與時, 楊紅總是鼓勵, 說只要孩子有興趣, 參與玩一下也是很好的, 並不要老是給孩子提到輸贏這回事。
當班幹部也一樣, 孩子自己覺得能做好、能把自己力所能及地發揮出來就可以了, 而不是非得當班長。 家長應該讓孩子瞭解,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班長, 有的小朋友的性格適合監督, 有的適合發號施令, 每個人的特點不一樣,
Advertisiment
分工也不一樣。 而且, 一個班也只有一個班長, 在學校做不了也沒關係, 家長可以用其他方式鼓勵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做“廳長”, 讓他管理家裡的客廳等。
競爭不是讓孩子嫉妒別人
孩子剛上小學的若凡說, 作為家長, 讓孩子積極參與競爭是對的, 但是不應該把“第一”當成競爭的唯一目的, 而更應該注重孩子在參與過程中培養的良好品質, 如遇事冷靜、沉著、性格開朗等。 這些個性品質比“第一”重要得多。
作為家長, 培養孩子的競爭能力, 就要讓孩子明白只有與嫉妒告別的人, 才有可能獲得最後競爭的勝利, 取得優秀業績。 妒忌心理是人與人相處, 人與人競爭中存在的一種陰暗心理。 對孩子來說, 危害性很大。 因此,
Advertisiment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的同時, 更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競爭美德。
一味鼓勵也不是正確方法
章女士的女兒已經上高中了, 她在鼓勵孩子參與競爭時, 有一套自己的準則。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和專長, 做家長的不能每次都不問理由地鼓勵孩子去競爭, 而要先瞭解孩子擅長的是什麼, 優點在哪裡, 再根據孩子所喜愛並擅長的方向進行鼓勵。 ”章女士說, 如果孩子在競爭過程中失敗了, 要讓孩子明白問題出在哪裡, 而不是一味地說好話鼓勵孩子。
孩子有健康的競爭意識, 意味著他的心理素質也達到一定水準, 對他以後的人生會有很大幫助, 他能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並在其中找到樂趣。
孩子的鬥志不能“激”出來
心理諮詢專家、藝術治療師於東輝表示, 在競爭的環境裡,家長要重新給孩子建立、灌輸正確的競爭意識,讓孩子積極向上地成長。
給孩子灌輸競爭意識,有幾點要注意,競爭教育不能損害孩子自尊心。有的家長愛對孩子用“激將法”,說:某某做得那麼好,就你做得這麼差……以挫敗孩子的自尊來激發競爭力的做法是不行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行,從而做什麼事都退縮。
幫助孩子從失敗中找問題
在競爭中要培養良好的心態,其中,父母的心態要先擺正。對競爭,不能光贏不輸,因為競爭就會有輸贏,不管輸了還是贏了都是正常的。失敗是成功之母,讓孩子從今天的失敗中找到問題,有所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就是要培養孩子遵守競爭的遊戲規則。每一個遊戲都有它的規則,參與的人都要遵守,這樣才能玩下去,競爭也一樣,不能走偏門、走捷徑去達到成功的目標,要讓他認識到競爭成功是靠實力、努力做到的。
讓孩子在競爭中學會寬容
現實生活中,部分在競爭中失敗的孩子,往往會流露出不高興的情緒,會對獲勝的一方充滿敵對情緒,表現為不再和對方交朋友,甚至慫恿別的夥伴孤立他。這點也反映出這些孩子還未能積極、正確地面對競爭,這就要求父母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同時,要提高孩子的競爭道德水準,教育孩子在競爭中要學會寬容。讓孩子明白競爭不應該是狹隘的、自私的,競爭者應具有廣闊的胸懷。
培養孩子正確面對競爭,贏了自然高興,輸了也要輸得起,有勇氣重新再來。 在競爭的環境裡,家長要重新給孩子建立、灌輸正確的競爭意識,讓孩子積極向上地成長。
給孩子灌輸競爭意識,有幾點要注意,競爭教育不能損害孩子自尊心。有的家長愛對孩子用“激將法”,說:某某做得那麼好,就你做得這麼差……以挫敗孩子的自尊來激發競爭力的做法是不行的,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行,從而做什麼事都退縮。
幫助孩子從失敗中找問題
在競爭中要培養良好的心態,其中,父母的心態要先擺正。對競爭,不能光贏不輸,因為競爭就會有輸贏,不管輸了還是贏了都是正常的。失敗是成功之母,讓孩子從今天的失敗中找到問題,有所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就是要培養孩子遵守競爭的遊戲規則。每一個遊戲都有它的規則,參與的人都要遵守,這樣才能玩下去,競爭也一樣,不能走偏門、走捷徑去達到成功的目標,要讓他認識到競爭成功是靠實力、努力做到的。
讓孩子在競爭中學會寬容
現實生活中,部分在競爭中失敗的孩子,往往會流露出不高興的情緒,會對獲勝的一方充滿敵對情緒,表現為不再和對方交朋友,甚至慫恿別的夥伴孤立他。這點也反映出這些孩子還未能積極、正確地面對競爭,這就要求父母在培養孩子競爭意識的同時,要提高孩子的競爭道德水準,教育孩子在競爭中要學會寬容。讓孩子明白競爭不應該是狹隘的、自私的,競爭者應具有廣闊的胸懷。
培養孩子正確面對競爭,贏了自然高興,輸了也要輸得起,有勇氣重新再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