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家庭中, 無論對大人還是寶寶, 都需要制定規則。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只是, 有不少父母在實施規則時常有挫敗感, 甚至還把親子關係搞得一團糟。 制定規則的技術要領,符合幼兒心理特點和發展水準。 規則是社會化要求的集中體現, 針對幼兒的規則, 需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發展水準。 高於寶寶的理解水準或接受程度, 必然形同虛設。 例如:
一:把“堅決不讓寶寶玩電子遊戲”轉換為“跟寶寶商定合理的玩遊戲時間”, 將更容易讓寶寶接受和遵守“在午飯和晚飯中間安排合理時間為寶寶選擇安全、富含營養的健康零食作為必要的飲食補充”,
Advertisiment
二:讓寶寶參與規則的制定。 大人在制定規則時, 要充分考慮寶寶的實際需要和感受, 在與寶寶溝通協商之後, 把規則明確寫出來、說出來, 保證寶寶理解並認同, 才能真正直觀有效地指導寶寶的言行。 讓寶寶參與規則的制定, 能保證一些規則和要求的靈活性與彈性。 比如, 要求早晨7:30起床, 寶寶可以加上一條:希望媽媽播放優美的音樂, 或者允許寶寶自己選擇他喜歡的衣服。 這些做法都能讓寶寶有機會表達自我, 釋放壓力, 學會理解和接受父母的權威。
三:你是否把自己的想法和決定強加給寶寶, 或者假定寶寶知道和理解自己的要求?實際上,
Advertisiment
四:不給寶寶限定太多。 不宜給寶寶各方面限定太多規則, 只要不影響健康和安全, 不傷害別人, 大可放手讓寶寶大膽地自主嘗試。 凡事訂立規則, 只會讓寶寶裹足不前, 無法釋放天性。 更糟糕的是, 寶寶可能會形成一種意識, 以為只要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感受, 就會被看成是對規則的不敬, 會遭致你的審查和懲罰。 美國心理學家沙法麗·莎巴瑞博士就曾明確指出:一個規矩太多的家庭,
Advertisiment
理解誤區:規則與自由的關係
規則與自由不是“敵對關係”, 在一定意義上, 兒童發展可以理解為規則和自由的融合, 即對寶寶既有期望和要求, 又有信任和放手, 幫助他實現自我管理基礎上的自由。 實施規則需正確, 尊重寶寶的意願。
·Step1 避免命令的口氣
在規則的實施階段, 你與寶寶的關係不是上級發佈命令、下級絕對服從的對立關係, 這會讓寶寶覺得你只是不斷地要求和審查, 並不真正尊重他的意願, 很快, 寶寶就會對規則置若罔聞, 或者開始逆反, 冒犯你的權威。
·Step2 使用關愛接納的態度
心理學研究者依據接納/反應和控制/命令兩個維度, 總結出父母的教養方式分為權威型、專制型、放任型和不作為型。
Advertisiment
注意家庭關係的影響。 規則, 是家庭結構和功能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是關係到全體家庭成員的重要內容,
Advertisiment
TIPS:關於規則的家庭自查內容
你家裡的規則, 往往是由誰發起的?誰制定的?是年紀大的, 權利大的, 還是最弱勢的一方?規則的內容是來自發起者的個人經驗、主觀意志還是大家的共識?當家庭成員意見不一致時, 是否都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如果在與寶寶互動過程中, 發現規則有不合理之處時, 是否會大家協商進行調整?在遵守規則方面, 所有的家庭成員是否都能做到要求一致、以身作則?
任何時候, 規則對於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尊重和開放的, 是滿足家庭發展和個人人性化需求的結合;同時,規則又是隨著時代、個體成長和事物的變化而有所變化的。於是,規則和自由在成人與兒童的精神交流、生活碰撞中實現了平衡。
是滿足家庭發展和個人人性化需求的結合;同時,規則又是隨著時代、個體成長和事物的變化而有所變化的。於是,規則和自由在成人與兒童的精神交流、生活碰撞中實現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