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 指的是背部脊柱骨。 自尾骨端始, 至頸部大椎穴(低頭, 頸胸部交界處最高的椎骨)成一直線。 寶寶脫去衣褲, 伏臥床上, 家長站或跪在寶寶的後側方, 面帶微笑, 全身放鬆, 用手輕輕撫摸寶寶整個背部, 使其肌肉放鬆, 然後進行操作。
具體手法:兩手拇指指腹與食指、中指指腹對捏, 食指中指在前, 拇指在後, 捏住脊柱骨表層的皮膚, 食指中指向後撚、拇指向前撚的同時, 拇指向前推, 這樣, 就會從下逐漸向上推進。 從尾骨至大椎, 反復捏3~5遍。
捏完後, 局部的皮膚會略顯潮紅。 此時, 再用手掌在寶寶背部輕輕地上下摩2~3次,
Advertisiment
用於保健的話, 隔天捏脊1次即可。 貴在堅持, 我曾在多家幼稚園做過對比觀察, 凡是平時堅持捏脊的孩子, 小兒常見病的發病率均低於不捏脊的孩子。
捏脊可以從寶寶出生即開始。 對初次接受捏脊的寶寶, 動作一定要輕柔, 捏住肌肉往上提時, 不要提得過重, 以免寶寶產生畏懼而不願配合。
2、輕叩背俞穴有時, 捏脊的方法不是很容易操作, 或者寶寶不願意配合的時候, 可以改用輕叩背俞穴的方法。 背俞穴分佈在背部脊柱的兩側, 脊柱旁開1.5寸(肩胛骨內緣至脊柱正中為3寸)。 人體五臟六腑之氣均輸注於背腰部的背俞穴。 叩擊背俞穴可以調理臟腑氣機, 氣機調順會減少疾病的發生。 要用寶寶手的寬度在他身上量取。
Advertisiment
具體手法:用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尖輕輕叩擊背俞穴, 從上到下, 反復3~5遍, 兩側均如此操作。
操作完後, 脊柱兩側的皮膚略顯潮紅, 再用手掌輕摩剛叩擊過的地方2~3次, 以放鬆皮膚。
3、按揉足三裡足三裡位於外膝眼下3寸, 脛骨前脊(小腿的正面能夠摸到的最高部分)旁開1橫指(寶寶中指的粗細)。
取穴方法:讓寶寶屈曲膝關節, 在膝蓋骨下端能摸到兩個凹陷, 其中外側的凹陷叫做外膝眼, 由此向下寶寶4指寬度的距離即外膝眼下3寸, 再從脛骨前脊旁開寶寶中指的寬度即為足三裡所在。
具體手法:以拇指指腹沿順時針方向按揉足三裡, 每次300下, 可以健脾和胃, 補益氣血, 理氣消食。 也可以從足三裡向下, 順著脛骨前脊旁開1橫指的線,
Advertisiment
寶寶的胃腸比較嬌弱, 餵養、護理稍有不當, 就容易積食、拉肚子。 父母平時可以經常給寶寶摩腹, 以調理腸胃、理氣消食。
具體手法:用整個手掌或者四指指腹, 放在寶寶腹部作圓圈運動, 順時針、逆時針各摩次數相等, 力度適中。
給寶寶按摩的好處在日常生活中建立互動, 可以減少寶寶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經過給嬰幼兒按摩, 將會增強你與寶寶之間的親密感及歸屬感。
幫助寶寶增加對生理上或情感上的壓力之容忍度, 培養忍耐性。
降低憂鬱情緒、安撫寶寶情緒最簡單且最安全的方法是“嬰幼兒按摩”。
使肌肉放鬆, 肌肉狀態及發展良好。
Advertisiment
每天選擇一個固定的時間為寶寶做按摩將有效地給寶寶刺激與學習。
寶寶按摩油的選擇選用按摩油的目的, 在於減少按摩時的摩擦力, 讓寶寶、媽媽都舒適, 而且按摩油中的必需脂肪酸還具備修護肌膚的功用。 市面上按摩油的種類很多, 家長在購買時請掌握植物性、冷壓性、無香味三大原則。 一般乳液如果符合以上這三個條件, 也可以使用, 但因吸收較快, 按摩時會需要不斷添加新乳液。
a植物性:植物油分子小, 比動物性油脂更利於吸收, 尤其以杏仁油、杏桃油吸收最快。 而礦物油容易阻塞肌膚毛細孔, 不適合使用在寶寶稚嫩的肌膚上。
b冷壓性:即物理性壓榨萃取, 較能保留油脂中的養分,
Advertisiment
c無香味:爸媽的氣味是建立親子關係的重要關鍵, 為避免有外來的味道介入按摩過程, 選擇無香味的按摩油較為合適。 值得注意的是, 添加香精的產品即使過了保存期限也聞不出來, 若因此而誤用過期的油脂可就不好了。
要塗抹在寶寶身上的東西, 最好也可以食用, 但符合上述條件的產品, 難免價格也比較高。 爸媽如有經濟上的考慮, 則可至超市購買第一次萃取的橄欖油、葵花籽油.....等食用油。 因為食用油在飲食歷史上使用的時間長, 已有嚴格的分級制度, 產品標示上多會注明其生產方式與級別, 加上食用油份量充足, 可說是經濟又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