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寶寶餵飯_給寶寶餵飯方法

養生之道網導讀:

給寶寶餵飯是門大學問, 很多准媽媽在到了給寶寶餵飯時間都會很煩惱, 那准媽媽們如何給寶寶餵飯呢, 下面小編告訴你, 一起來學學如何給寶寶餵飯吧。

Advertisiment

兒童保健在孩子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年輕的父母在保健過程中存在著一些誤區, 會嚴重影響寶寶的健康成長。 因此, 父母們應多多瞭解全面正確的育兒保健常識, 保障寶寶健康成長。

一、給寶寶餵飯誤區

1.過分追求寶寶長得快

其實長得多快和多慢都不好。 體重增長過快, 很容易超重、肥胖, 活動受到限制, 運動量相對減少, 這不僅對骨骼生長不利, 而且負荷過重, 可使腿部變彎曲變成弓形腿, 嚴重時由於呼吸困難, 肺泡換氣不足, 促使紅細胞增多, 有的甚至發紺、心臟增大及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小兒時期的肥胖可成為成人肥胖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的基礎,

Advertisiment
故應受到重視並及早預防。

秦銳建議, 首先, 培養寶寶良好規律的飲食習慣。 注重一日三餐營養搭配, 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 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糧, 主食粗細結合, 葷素搭配, 定時定量, 細嚼慢嚥, 儘量杜絕糖、巧克力、甜點心、含糖飲料等零食和夜宵。 不吃或少吃油膩、油炸膨化食品等。 其次, 鼓勵寶寶多參加各類戶外活動, 用有意義的戶外體育活動吸引寶寶, 培養其養成從小熱愛運動的習慣。 最後, 父母也要以身作則, 規範自己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多多運動, 為寶寶樹立良好的榜樣。

2.只關心吃的結果, 不關心吃的過程

在我們周圍, 經常可以看到一些寶寶吃飯需要家長連哄帶騙、追著喂的現象。

Advertisiment
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寶寶把飯吃進去, 用什麼樣的方式他們都可以接受。 這樣的餵養方式長此以往就導致寶寶養成不良的餵養習慣, 把吃飯當作任務, 對食物沒有感情, 飲食不平衡, 偏食、挑食、厭食等。

長期不適宜的餵養行為, 將造成餵養-營養失衡, 導致兒童營養不良, 因此, 培養嬰幼兒良好的餵養行為非常重要。

(1)家長應該明白, 一兩頓飯沒有吃好並不會影響寶寶長期的營養和健康, 而良好的飲食行為習慣卻可以讓寶寶受益終生。

(2)為嬰幼兒營造充滿親情、祥和愉悅的就餐氣氛。 讓其吃飯儘量發揮主觀能動性, 不利誘、不哄騙、不逼迫寶寶, 通過這個過程培養其適量進餐、充分咀嚼、細嚼慢嚥的進食習慣, 同時對於寶寶的營養吸收也是非常重要的。

Advertisiment

(3)嬰幼兒神經系統發育迅速, 注意力易被分散, 進食時玩玩具、看電視等做法都會降低對食物的注意力, 導致食欲降低。 家長可以為嬰幼兒設置他喜歡的專門吃飯的餐桌和餐椅, 設定吃飯應該完成的時間段, 比如半個小時左右, 通過擁抱和表揚等鼓勵寶寶專心致志吃飯, 吃完飯才可以玩耍。

(4)不到吃飯時間儘量少給寶寶吃餅乾、蛋糕等甜味零食, 如果要吃, 可以以牛奶和水果等易消化的食物做點心, 但點心時間也應儘量與正餐拉開兩小時以上, 以確保吃正餐時保持肚子處於排空和饑餓狀態。

3.怕手髒, 禁止寶寶手抓飯

正確方法:洗乾淨小手, 鼓勵自己吃

當看見寶寶用小手抓飯的時候,

Advertisiment
聽得最多的就是“別碰, 髒!”這樣的指令。

然而寶寶八個月左右的時候就開始有學習吃的欲望, 因此總喜歡自己用手去抓取食物, 但在日常生活中, 絕大多數的爸爸媽媽總把寶寶學習的衝動給打回去。 爸爸媽媽拒絕讓寶寶學吃, 唯一的原因就是“髒”, 認為寶寶拿手抓飯不衛生, 怕寶寶弄得滿桌子都是飯。

其實讓寶寶學吃有很多好處, 不但增加了對事物的興趣, 而且還鍛煉手眼協調能力和手指小肌肉的發育功能, 還能增加寶寶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如果總是打回寶寶 伸出的探索之手, 這樣會使寶寶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吃飯就只能變成一種被動受喂的行為了。

溫馨小提示:我們可以向國外學習, 在外國一般一歲後的寶寶都有 屬於自己的餐桌椅和餐具, 爸爸媽媽會只會微笑著鼓勵寶寶自己吃,無論用勺子還是用手,他們都不會阻止。因為這個時候,讓寶寶們吃得開心,對食物有興趣才是 更主要的。如果擔心臟這個問題,爸爸媽媽只需飯前給寶寶洗乾淨手,飯後多一點收拾餐桌的勞動量即可。如果怕寶寶自己吃不飽,也可以一邊讓寶寶自己吃,爸爸 媽媽一邊喂。

4.一手摟著一手喂,躺著喂追著喂

正確方法:坐上小椅子,面對面餵養

餵飯的位置也有講究,有的父母認為餵養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餵飯位置的講究。

我們經常看到在農村裡,各家各戶都出盡招數哄寶寶吃飯。有的把寶寶放在兒童專用餐桌椅或兒童車上,爸爸媽媽坐在其對面面對面餵養的;也有的讓寶寶側身坐在自己的大腿上,一手摟著寶寶一手餵飯的;還有的讓寶寶躺著喂、到處追著喂的,餵養方式可謂五花八門。

其中最值得推薦的是面對面餵養,但遺憾的是,僅有一半的爸爸媽媽能夠做到。

面對面餵養第一保證了寶寶的安全,不會跌落或摔傷;第二,寶寶的手腳可以自由的活動,不會因為坐在大人懷裡而受到束縛;第三,更有利於寶寶和爸爸媽媽之 間的目光交流,還有利於寶寶觀察事物和自己取食,培養寶寶對事物的興趣和良好的進食習慣;第四也有助於寶寶集中注意力。

溫馨小提示:最好固定寶寶吃飯的位置,而且最好是設在大餐桌旁邊,這樣每次飯菜一上桌,他就能產生“吃飯了”的條件反射。當寶寶的小手能夠熟練掌握小勺時,就可以完全讓他自己吃了。如果寶寶哭鬧,扭過頭、用手推開飯勺,或打翻飯碗時,爸爸媽媽要停止餵飯。

在國外,寶寶吃飯,必須自己決定吃什麼,或者自己是否吃飽。如果沒有吃飽,而是為了貪玩而不再吃,那麼過一會兒他挨餓,也不會再給寶寶餵飯了。因為那是寶寶自己的選擇,他必須自己承擔後果。

5.看看電視玩玩具,趁其不備喂進嘴

正確方法:環境要安靜,集中注意力

同樣是給不滿一歲的寶寶餵飯,在小明家,媽媽為了讓不聽話的寶寶吃進飯,乾脆打開電視機,趁著寶寶盯著節目正專注時,趕緊把飯塞到寶寶嘴裡,認為這種辦法可以讓寶寶多吃些。

而在小新家,姥姥飯還沒做好,姥爺就關掉電視,拿走玩具,抱著寶寶端坐在了餐桌椅上,讓寶寶靜靜等待逐一端上桌的菜肴,邊等邊跟寶寶說“我們要吃飯了”、“還有一個排骨馬上就好”。

小新這個家庭,因為沒有干擾,因為有了等待的過程,寶寶對於食物的專注度明顯提高,而不僅僅是機械地吞咽食物。這樣一來,給寶寶餵飯就不覺費勁。

寶寶吃飯的環境應該儘量保持安靜。開電視、玩遊戲、人多吵鬧,都不利於寶寶將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更不利於餵養者與寶寶之間的交流,潛移默化中還會降低寶寶對食物的味覺敏感性和饑飽能力的自我控制性,增加肥胖趨勢。

溫馨小提示:爸爸媽媽要培養寶寶養成專心吃飯的好習慣,可以選擇關掉電視,收起玩具等。在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可以給寶寶提前餵飯,然後慢慢過渡到和全家 同一時間吃飯。爸爸媽媽要做好榜樣,有的爸爸媽媽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吃飯時攀談、說笑,寶寶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會養成吃飯不專心的壞習慣,作為 爸爸媽媽的要以身作則。

6.威逼利誘全用上,餵養交流技術差

正確方法:多些描述語,少作命令言

吃飯的時候環境要安靜,但這絕不等於只喂不說,相反的,一定要勤交流。

儘管絕大多數爸爸媽媽在餵養寶寶的過程中會與寶寶進行語言交流,但比起普通的問卷式調查,“快吃”“來,張嘴”“真棒”“吃得真好”。爸爸媽媽們所謂的交流更多停留在“吃”這個動詞上,30%的爸爸媽媽使用的還是命令式語言。

對於寶寶而言,吃飯的過程其實是一次認識事物和學習語言的絕好機會。例如是在小茹他家,小茹的爸爸媽媽準備了兩道菜,一道是米粉,一道是蒸南瓜。媽媽邊 喂小茹邊描述說“這是米粉,你看,米粉是白色的。這是南瓜,南瓜是黃色的,甜甜的,你嘗嘗”。別看簡單的這幾句話,卻包含了顏色、味道等多種資訊,對寶寶 認識不同食物、提高視覺和味覺感受大有裨益。

二、如何給寶寶餵飯

1、吃飯要多變換花樣,可以將菜切成圓、方三角型,用五顏六色的菜來做,寶寶看見都會有吃欲,這樣可以刺激他吃飯的飯量。

2、吃飯時不要指批評和採用罵的態度,這樣會影響食欲。

3、多製造有多小朋友一起吃飯的氣氛,在這樣的環境下吃飯,寶寶相對會吃得快些。

4、若做的菜不吃,可以把肉拿來煲湯,望能在湯中攝入營養。

5、要尊重寶寶,可以問他喜歡吃什麼菜,直接煮他喜歡吃的食物,好比家長盲目地硬要他吃好得多。

6、適當可以與他講條件,要他吃完這碗飯,就會陪他去踩單車等等,讓他有一個意識,只要吃飯,媽媽會陪他去玩。

7、他若聽道理的,要講道理給他聽,告訴他,若不吃飯沒有氣力,是不能升班的,同學仔是不會倍他玩、老師不會喜歡他等等。

8、儘量讓他睡足睡飽,因為小孩 在睡眠狀態腦會分泌出生長激素,這個生長激素就是決定後天身高的50%。

9、多帶他戶外活動,運動量增加,會有助於刺激他的骨頭生長,戶外活動的同時,曬太陽可以吸收維生素D,更好地幫助他長高。

10、零吃不要吃太多,畢竟現在的零吃中添加了很多色素和添加濟,往往這些就是引起食欲差的關健,太多的糖、巧克力、餅、果汁等會減食欲,燥熱並且無益。少吃為妙。

爸爸媽媽會只會微笑著鼓勵寶寶自己吃,無論用勺子還是用手,他們都不會阻止。因為這個時候,讓寶寶們吃得開心,對食物有興趣才是 更主要的。如果擔心臟這個問題,爸爸媽媽只需飯前給寶寶洗乾淨手,飯後多一點收拾餐桌的勞動量即可。如果怕寶寶自己吃不飽,也可以一邊讓寶寶自己吃,爸爸 媽媽一邊喂。

4.一手摟著一手喂,躺著喂追著喂

正確方法:坐上小椅子,面對面餵養

餵飯的位置也有講究,有的父母認為餵養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餵飯位置的講究。

我們經常看到在農村裡,各家各戶都出盡招數哄寶寶吃飯。有的把寶寶放在兒童專用餐桌椅或兒童車上,爸爸媽媽坐在其對面面對面餵養的;也有的讓寶寶側身坐在自己的大腿上,一手摟著寶寶一手餵飯的;還有的讓寶寶躺著喂、到處追著喂的,餵養方式可謂五花八門。

其中最值得推薦的是面對面餵養,但遺憾的是,僅有一半的爸爸媽媽能夠做到。

面對面餵養第一保證了寶寶的安全,不會跌落或摔傷;第二,寶寶的手腳可以自由的活動,不會因為坐在大人懷裡而受到束縛;第三,更有利於寶寶和爸爸媽媽之 間的目光交流,還有利於寶寶觀察事物和自己取食,培養寶寶對事物的興趣和良好的進食習慣;第四也有助於寶寶集中注意力。

溫馨小提示:最好固定寶寶吃飯的位置,而且最好是設在大餐桌旁邊,這樣每次飯菜一上桌,他就能產生“吃飯了”的條件反射。當寶寶的小手能夠熟練掌握小勺時,就可以完全讓他自己吃了。如果寶寶哭鬧,扭過頭、用手推開飯勺,或打翻飯碗時,爸爸媽媽要停止餵飯。

在國外,寶寶吃飯,必須自己決定吃什麼,或者自己是否吃飽。如果沒有吃飽,而是為了貪玩而不再吃,那麼過一會兒他挨餓,也不會再給寶寶餵飯了。因為那是寶寶自己的選擇,他必須自己承擔後果。

5.看看電視玩玩具,趁其不備喂進嘴

正確方法:環境要安靜,集中注意力

同樣是給不滿一歲的寶寶餵飯,在小明家,媽媽為了讓不聽話的寶寶吃進飯,乾脆打開電視機,趁著寶寶盯著節目正專注時,趕緊把飯塞到寶寶嘴裡,認為這種辦法可以讓寶寶多吃些。

而在小新家,姥姥飯還沒做好,姥爺就關掉電視,拿走玩具,抱著寶寶端坐在了餐桌椅上,讓寶寶靜靜等待逐一端上桌的菜肴,邊等邊跟寶寶說“我們要吃飯了”、“還有一個排骨馬上就好”。

小新這個家庭,因為沒有干擾,因為有了等待的過程,寶寶對於食物的專注度明顯提高,而不僅僅是機械地吞咽食物。這樣一來,給寶寶餵飯就不覺費勁。

寶寶吃飯的環境應該儘量保持安靜。開電視、玩遊戲、人多吵鬧,都不利於寶寶將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更不利於餵養者與寶寶之間的交流,潛移默化中還會降低寶寶對食物的味覺敏感性和饑飽能力的自我控制性,增加肥胖趨勢。

溫馨小提示:爸爸媽媽要培養寶寶養成專心吃飯的好習慣,可以選擇關掉電視,收起玩具等。在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可以給寶寶提前餵飯,然後慢慢過渡到和全家 同一時間吃飯。爸爸媽媽要做好榜樣,有的爸爸媽媽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或吃飯時攀談、說笑,寶寶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會養成吃飯不專心的壞習慣,作為 爸爸媽媽的要以身作則。

6.威逼利誘全用上,餵養交流技術差

正確方法:多些描述語,少作命令言

吃飯的時候環境要安靜,但這絕不等於只喂不說,相反的,一定要勤交流。

儘管絕大多數爸爸媽媽在餵養寶寶的過程中會與寶寶進行語言交流,但比起普通的問卷式調查,“快吃”“來,張嘴”“真棒”“吃得真好”。爸爸媽媽們所謂的交流更多停留在“吃”這個動詞上,30%的爸爸媽媽使用的還是命令式語言。

對於寶寶而言,吃飯的過程其實是一次認識事物和學習語言的絕好機會。例如是在小茹他家,小茹的爸爸媽媽準備了兩道菜,一道是米粉,一道是蒸南瓜。媽媽邊 喂小茹邊描述說“這是米粉,你看,米粉是白色的。這是南瓜,南瓜是黃色的,甜甜的,你嘗嘗”。別看簡單的這幾句話,卻包含了顏色、味道等多種資訊,對寶寶 認識不同食物、提高視覺和味覺感受大有裨益。

二、如何給寶寶餵飯

1、吃飯要多變換花樣,可以將菜切成圓、方三角型,用五顏六色的菜來做,寶寶看見都會有吃欲,這樣可以刺激他吃飯的飯量。

2、吃飯時不要指批評和採用罵的態度,這樣會影響食欲。

3、多製造有多小朋友一起吃飯的氣氛,在這樣的環境下吃飯,寶寶相對會吃得快些。

4、若做的菜不吃,可以把肉拿來煲湯,望能在湯中攝入營養。

5、要尊重寶寶,可以問他喜歡吃什麼菜,直接煮他喜歡吃的食物,好比家長盲目地硬要他吃好得多。

6、適當可以與他講條件,要他吃完這碗飯,就會陪他去踩單車等等,讓他有一個意識,只要吃飯,媽媽會陪他去玩。

7、他若聽道理的,要講道理給他聽,告訴他,若不吃飯沒有氣力,是不能升班的,同學仔是不會倍他玩、老師不會喜歡他等等。

8、儘量讓他睡足睡飽,因為小孩 在睡眠狀態腦會分泌出生長激素,這個生長激素就是決定後天身高的50%。

9、多帶他戶外活動,運動量增加,會有助於刺激他的骨頭生長,戶外活動的同時,曬太陽可以吸收維生素D,更好地幫助他長高。

10、零吃不要吃太多,畢竟現在的零吃中添加了很多色素和添加濟,往往這些就是引起食欲差的關健,太多的糖、巧克力、餅、果汁等會減食欲,燥熱並且無益。少吃為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