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緩解孩子的“厭學症”

每個週一, 都在念叨“不想回學校, 不想見老師”。 在最嚴厲的老師的課上, 竟能雞叨米一樣打盹。 早餐拒吃“油膩”食物, 就怕在第一節課上請假出醜。 擔心摸底測驗考不好, 先給同桌送份小禮物……開學僅一周, 孩子們便產生各種令家長憂心的“厭學”情緒。 別急, 我們請來國家一級心理諮詢師蔡勁林, 就此“對症下藥”。

在最嚴厲的老師的課上“打盹”

現象:“最怕數學老師, 我居然能在他課上睡覺, 神, 救救我吧!”一上數學課, 小學四年級學生王卿哈欠連連, 頭點得像啄米的小公雞。 提到數學課, 他就覺得“沒勁”。

蔡勁林分析:與其說王卿厭學,

Advertisiment
不如說他對數學課興趣不高, 課堂上精神不易集中, 反而使困頓的情緒得以強化。 家長面對此類情況, 還是應以防為主。 面對那些適應能力較弱的孩子, 父母應協助他, 調整一下作息時間。 記得不要責駡孩子, 那樣做, 只會強化他“課堂打瞌睡”的習慣, 因為責駡或者毆打, 都屬於強化行為。 忽略(不是忽視)淡化嗜睡帶來的不良後果, 試著跟孩子一起商量怎麼解決問題, 啟發孩子去應對不太好的狀態, 此時, 家長起的是指導作用。

方法:您可以說“晚上早點睡, 早上就會精神很多呢”。 或是給他出個主意“上數學課前, 你可以做一些活動”。 當人體處於活動狀態時, 腎上腺素就會分泌一些物質, 使人的情緒保持亢奮。

Advertisiment
當然, 您還可以用一些行為, 幫助孩子趕走睡神, 在他的手上, 綁上一根橡皮筋, 瞌睡的時候, 讓孩子繃自己一下。 它起到的, 是一個短暫的刺激作用。 最重要的, 家長要激發孩子對學科的興趣, 弄清楚, 他是不喜歡這個任課老師, 還是在學習上有障礙, 這樣才能徹底消除孩子的厭學症。

怕請假拒吃“帶油膩的”

現象:“早餐不吃鹹的, 不吃油的, 我害怕拉肚子!”初二男生劉暢“拒吃”胡辣湯、煎雞蛋等“辛辣油膩”食物, 早上若吃了這些東西, 他很快就會拉肚子, 還要請假上廁所, 他因此特別討厭第一節課, 書包裡還裝著止瀉藥。

蔡勁林分析:怕第一堂課拉肚子, 就拒吃辛辣油膩食物, 是孩子焦慮性心理反應。 人的行為表現, 往往與心理障礙有關。

Advertisiment
人越擔心什麼, 就越會發生什麼。 這其實是一種焦慮的應急反應, 我們熟悉的東漢末年政治家曹操, 患有“頭風”, 那就是由焦慮引發的。 吃藥, 只是一種心理暗示, 一種依賴, 這證明, 劉暢是個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孩子。

方法: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種應急做法, 對孩子進行鼓勵, 讓孩子保持一種相對輕鬆的心態。 比如, 鼓勵他參加體育鍛煉, 前面已經說了, 人運動時, 腎上腺素會使心肌收縮力加強、興奮性增高。

此外, 家長要給孩子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 比如某天他吃了鹹的辣的, 卻沒有拉肚子, 您可以說“知道嗎, 今天狀態好, 可能是我給你的飯里加了某種食品(山藥、小米、南瓜等)”。 這樣做, 會讓孩子把對藥物的依賴, 轉移到食物上。

Advertisiment
相對於藥物, 這些食物沒有副作用, “療效”也會好一些。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 這只是一種應急的做法, 不建議常用, 究其緣由, 無外乎孩子會產生新的依賴。 您應該多陪陪孩子, 聽聽他緊張的源頭, 孩子“開學拒吃辛辣早餐”, 肯定是由某件事情造成的, 他們或是因此產生害怕的負面情緒, 或是因此對自己產生高要求, 使得自己的情緒, 長期處於一種緊張狀態。 究其根源, 說不定還是出在父母身上。 如果多種方法都不奏效, 建議家長帶孩子見見心理醫生。

每個週一都是噩夢

現象:每到周日, 媽媽都要督促8歲的小寶整理書包。 “我不喜歡學校, 我不想上學。 ”催促多了, 小姑娘便會號啕大哭, 週一早上, 帶著一雙紅腫的眼睛去上學。

蔡勁林分析:大人平日工作忙,

Advertisiment
只有利用週末的時間, 與孩子親熱, 難免會按照她的要求, 幫助她去獲得一些東西或達成一個心願, 在整個過程中, 孩子處於一種很舒服的狀態, 再加上她年齡小, 勢必會成為全家人的焦點。 週一至週五, 孩子待在學校, 老師不可能將她一人視為焦點, 她會有種失落感。 在人際關係相處上, 她可能會遇到老師的批評、同學的誤解, 也就是說, 校園生活中的小波瀾, 會讓她覺得“不如在家裡舒服”, 孩子的心理, 也就從“愉悅舒服”變為“不舒服”, 繼而對上學產生“阻擋”心理。

方法:家長不要對孩子進行吵罵, 那樣只會激起她的反感和憂慮。 您需要做的, 是“溫柔堅持”。 當然, 這並不是讓您心一軟, 對孩子說“我幫你請假, 咱不去上學了”。妥協,只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的哭鬧行為奏效,反而會讓她的哭鬧週期延長。要知道,哭鬧就是焦慮情緒的發洩。家長應該用其他可兌現的承諾(注意:錢除外),去跟孩子做一個交換,比如“爸爸媽媽會早點接你的、晚上回家可以吃一個大蘋果、允許多看一會兒動畫片”等,聽您這麼說,孩子便會為了取得這些東西,去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厭學”的情緒,就逐漸淡化了。

考試前,先搞定同桌

現象:李雪是市區某中學一年級的學生,考試前,李雪不是忙著複習,而是忙著跟同桌拉關係,用零花錢給同桌買個小文具,或是請他吃午餐,拜託他在考試中“照顧”自己。見同桌收了禮物,她才如釋重負。

蔡勁林分析:李雪的行為,有考試恐懼症的傾向,因為她害怕考試。送禮求平安,其實是李雪在模仿長輩的行為,她想以此獲得一種利益。孩子會這麼做,肯定是家長在孩子面前談論過送禮的事情,或者毫不避諱地描述過送禮後達到的效果。

方法:建議父母在孩子面前談論諸如“送禮”等話題時,適當回避。綜合來說,她是在用一種不良行為,替代自己心中的焦慮,禮物只是一種替代品。同桌接受便消除了她的焦慮。這恰恰證明,孩子對結果的重視程度,比過程要大得多。

面對學校生活,孩子只能適應,家長想糾正此種行為,首先就要鼓勵孩子去看重過程中的努力。方法有三:1.告訴孩子,這種行為可以理解,“送禮物,證明你和同學關係不錯”。隨後,別忘了告誡她“這麼做,也未必能達到你的目的”。2.您可以啟發孩子“你們既然是朋友,在日常的學習中,你遇到了不會的問題,也可以隨時請教同桌。解決一個課業上的難題,比考試時抄人家的答案,更有意義”。3.您還要給孩子提個醒:“你即便是考試時抄到了同桌的答案,也未必能考好,有可能他的答案是錯的,你自己寫的才是對的。”綜合來說,家長要鼓勵孩子的自信心,要相信,孩子只要自信,就不會再恐懼新學期的摸底考試,沒准還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呢。

咱不去上學了”。妥協,只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的哭鬧行為奏效,反而會讓她的哭鬧週期延長。要知道,哭鬧就是焦慮情緒的發洩。家長應該用其他可兌現的承諾(注意:錢除外),去跟孩子做一個交換,比如“爸爸媽媽會早點接你的、晚上回家可以吃一個大蘋果、允許多看一會兒動畫片”等,聽您這麼說,孩子便會為了取得這些東西,去努力。在這個過程中,“厭學”的情緒,就逐漸淡化了。

考試前,先搞定同桌

現象:李雪是市區某中學一年級的學生,考試前,李雪不是忙著複習,而是忙著跟同桌拉關係,用零花錢給同桌買個小文具,或是請他吃午餐,拜託他在考試中“照顧”自己。見同桌收了禮物,她才如釋重負。

蔡勁林分析:李雪的行為,有考試恐懼症的傾向,因為她害怕考試。送禮求平安,其實是李雪在模仿長輩的行為,她想以此獲得一種利益。孩子會這麼做,肯定是家長在孩子面前談論過送禮的事情,或者毫不避諱地描述過送禮後達到的效果。

方法:建議父母在孩子面前談論諸如“送禮”等話題時,適當回避。綜合來說,她是在用一種不良行為,替代自己心中的焦慮,禮物只是一種替代品。同桌接受便消除了她的焦慮。這恰恰證明,孩子對結果的重視程度,比過程要大得多。

面對學校生活,孩子只能適應,家長想糾正此種行為,首先就要鼓勵孩子去看重過程中的努力。方法有三:1.告訴孩子,這種行為可以理解,“送禮物,證明你和同學關係不錯”。隨後,別忘了告誡她“這麼做,也未必能達到你的目的”。2.您可以啟發孩子“你們既然是朋友,在日常的學習中,你遇到了不會的問題,也可以隨時請教同桌。解決一個課業上的難題,比考試時抄人家的答案,更有意義”。3.您還要給孩子提個醒:“你即便是考試時抄到了同桌的答案,也未必能考好,有可能他的答案是錯的,你自己寫的才是對的。”綜合來說,家長要鼓勵孩子的自信心,要相信,孩子只要自信,就不會再恐懼新學期的摸底考試,沒准還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