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能讓1到3歲的孩子吃的好呢

1歲的孩子已經能夠掌握用勺子的動作了, 我們應該從看護人向教練角色轉換。

當然, 這是一個漸變的過程, 但最好在孩子兩歲半以前逐漸完成(其實孩子兩歲時就具備掌握用勺子吃飯的能力)。 先培養他自己吃飯的習慣, 然後再慢慢地培養衛生習慣等, 而且要求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把飯吃完, 時間到了就算沒有吃完也要收了。 孩子就應該在這個時候自己下意識地完成吃飯的動作或者稱為事情。
只是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孩子要逐漸成為吃飯的主角。 我們必須戰勝自己, 使自己有能力忍受孩子一兩頓挨餓的感覺。

Advertisiment
只有經過反復練習, 孩子體會到不自己動手按時吃飯, 身體就會有難受的感覺時, 他就會修正自己的行為。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應開動腦筋, 想出各種辦法, 使吃飯成為孩子快樂的事情, 使孩子喜歡吃飯的感覺;決不可使用通常我們容易採用的威脅、恐嚇等手段, 更不可溺愛孩子, 追著孩子餵飯。 我們的目的是訓練孩子掌握技能, 使孩子今後不挨餓。

1. 掌握幼兒用餐心理

我們首先需要瞭解幼兒進餐時的心理特點:一是模仿性強, 易受周圍人對食物態度的影響。 如父母親吃蘿蔔時皺眉頭, 孩子則大多拒絕吃蘿蔔;和同伴一起吃飯時, 看到同伴吃飯津津有味, 他也會吃得特別香。 二是好奇心強,

Advertisiment
喜歡吃花樣多變和色彩鮮明的食物。 三是味覺靈敏, 對食物的滋味和冷熱很敏感。 成人認為較熱的食物, 他們都認為是燙的, 不願嘗試。 因此, 不宜給孩子吃太冷或太燙的食物。 四是喜歡吃刀工規則的食物。 對某些不常接觸或形狀奇特的食物如木耳、紫菜、海帶等常持懷疑態度, 不願輕易嘗試。 五是喜歡用手拿食物吃。 對營養價值高但孩子又不愛吃的食物, 如豬肝等, 可以讓孩子用手拿著吃。 六是大都不喜歡吃裝得過滿的飯。 喜歡一次次自己去添飯, 並自豪地說:我吃了兩碗、三碗。 七是挑食的孩子吃飯容易情緒緊張。 孩子的心情緊張, 會使交感神經過度興奮, 從而抑制胃腸蠕動, 減少消化液的分泌, 產生飽脹的感覺。 所以在進餐時要有一個寬鬆、自然的環境。
Advertisiment

但我們不能排除對孩子生理上的監護權。 如果孩子不想吃飯, 很有可能存在消化不良、生病等原因。 應對症下藥, 採取相應的措施。

2. 注重營養配餐和味覺訓練

新食物的增加同樣遵循逐個增加的原則, 同樣要考慮食品污染和人工色素添加劑的問題, 要多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以增強我們的辨別能力和防範能力。

我們還需要學會增強在飲食方面戰勝自己的能力, 即不能因為大人的口味而不給孩子創造訓練的機會。 比如, 有的看護人喜歡喝粥, 不喜歡喝湯, 做飯時經常做粥不做湯, 孩子就沒有機會體驗湯的感覺, 就可能不喜歡喝湯。 有的孩子喜歡吃肉, 不喜歡吃菜, 或者反過來;甚至有的孩子只喜歡吃主食,

Advertisiment
不喜歡菜和肉類。 這些都和幼兒學習吃飯時的訓練有直接的關係。 這個時候, 孩子還應學會吃軟的菜、硬的菜、各種主食、各種蛋白質類、湯類、粥類等等形式的飯菜, 學會體驗各種味道和口感。

3. 開飯時間要固定

三頓飯的開飯時間要固定, 逐漸靠近幼稚園的開飯時間, 不宜隨意性太大。 這樣, 孩子到點就餓, 會給進餐帶來方便。 上午和下午的加餐最好以水果或優酪乳為主(如果中午11∶30開飯, 晚上最早6∶00才開飯, 那麼下午的加餐可適當再增加一兩塊點心, 以不影響晚餐為宜)。 給孩子點心時, 不宜把一袋點心都給孩子。 經驗告訴我們, 給了全袋之後, 再想從他手中拿走是非常困難的, 必定造成大人孩子都不愉快。

Advertisiment
等到孩子能夠自己控制每次吃多少合適時, 再由他管理自己的食品櫃, 否則食品只能放得高高的。 對孩子吃飯時間、加餐時間的訓練, 實際上融合了“秩序感”和“時間的概念”這兩門功課。

4. 學習自己吃

孩子自己動手吃飯, 實際上屬於“小肌肉”訓練的課程, 因為它要求孩子眼、手、口協調;同時它又屬於“人際關係智慧和品德修養”的課程, 因為通過訓練使孩子體會到吃飯是自己的事情, 如果自己選擇不吃, 受苦的是自己的肚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