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年輕媽媽在交流育兒經驗。 冬冬媽媽說, 寶寶剛2個月大, 只要喂飽了, 他就乖乖地睡覺, 或者一個人躺在那裡東看西瞧, 一點也不討大人手腳, 盡可以做自己的事。 另一位媽媽也認為, 小寶寶什麼也不懂, 跟他說話也是白搭。 但是, 嬰幼兒發展學的研究卻指出嬰兒的聽覺中樞發育最早, 1歲以內的嬰兒就已經具備了最初的人際交往的條件, 表現為:出生第一個月就能聽音樂盒和鈴鐺聲, 能分辨媽媽的聲音;兩個月能把臉轉向發音的方向;三個月能大致理解別人對他說話時所表達的情緒情感。
Advertisiment
兒童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出生不久, 嬰兒就產生了與人進行交流和應答的意識, 表現為:
出生2個月的嬰兒生理需求得到滿足時, 會展現笑容。 笑是嬰兒採用的最初交際方式。
3~4個月大時, 見到熟悉的臉孔, 嬰兒的臉上會流露出愉快的神情和微笑。
6~7個月時, 嬰兒見到熟悉的親人不僅會笑, 還會手舞足蹈、呀呀伊伊地說話, 興奮不已。
再大一點, 當嬰兒能聽懂一些詞句時, 雖然還不會說, 可他會用動作、眼神、表情、語音與成人應答交流, 表達自己的需求。
0~1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準備期
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 0~1歲是兒童語言發展的準備期。 在這一階段, 0~3個月時他們用哭聲和笑聲與父母進行最初的交流;4~8個月時用咿呀語和簡單的手的動作(抓握、搖擺、拍打等)與父母進行有意識的交流;9~12個月時,
Advertisiment
在言語準備階段, 嬰兒將獲得三方面的能力: 前語音感知能力;前語言發音能力;前語言交際能力。
採用遊戲的訓練方法對0~1歲的嬰兒進行語言教育, 培養嬰兒的交往意識和願望
在此階段, 寶寶雖然還處在語言發展的準備階段, 不會說話, 但他們能聽得懂。 所以, 成功的經驗就是和寶寶多說話。 成人和寶寶多說話可以催發寶寶儘早開口說話, 激發寶寶語言交往的願望。
遊戲策略
開心說話——母親輕柔愉快的聲音讓寶寶情緒愉快, 是刺激寶寶早日開口說話的良藥秘方。
Advertisiment
出生不久, 父母就應該在護理寶寶的時候不斷地和寶寶說話。 雖然寶寶懵懵懂懂, 既聽不懂也不會說, 但是母親輕柔愉快的聲音讓寶寶情緒愉快, 是刺激寶寶早日開口說話的良藥秘方。
父母應該隨時隨地與寶寶進行“單向”的語言交流。 餵奶時, 可以對寶寶說:“用力吸, 寶寶力氣大, 多吃點;寶寶長得白又白, 媽媽真喜歡……”寶寶換衣服時, 可以對寶寶說:“這是寶寶的花花衣, 真漂亮呀, 伸出小手, 穿進去;這是寶寶的小褲子, 漂亮嗎?伸出小腳, 鑽進去嘍……”
重要提示:
反復聽詞聽句, 提高了寶寶對語音的聽覺分化能力, 使寶寶早早地在大腦皮層上建立起語詞與事物的對應關係, 逐漸在頭腦中形成語詞表像, 儲存語詞資訊。 這種父母說話、寶寶聽話的交流活動,
Advertisiment
當寶寶大一點, 開始試著模仿發音時, 父母一定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 既可以用動作也可以用語言, 讓寶寶產生愉快的情緒, 願意開口、願意向父母發音和對話。
咿呀應答——父母應積極應答回應寶寶, 使寶寶得到交往的快樂, 萌發出最初的交流欲望。
2~3個月時, 寶寶會發出咯咯笑聲, 還會自發地發出咿呀聲。 父母應以同樣的聲音去積極應答回應寶寶, 也可以用短詞短句與寶寶說話, 使寶寶感受到親人的鼓勵與支援, 得到交往的快樂, 從被動轉化主動, 喜歡和父母進行“咿呀應答”遊戲, 萌發出最初的交流欲望。
當寶寶睡醒時, 父母也可以俯身在小床前與寶寶做“咿呀應答”遊戲:“你叫寶寶,
Advertisiment
摸臉喚名——寶寶不斷接受語音和發音的刺激, 促進自我意識和記憶力的發展。
寶寶2~3個月時, 父母還可以教他熟悉自己的名字。 一邊輕輕地摸著寶寶的小臉或拉著寶寶的小手, 一邊溫柔地叫喚寶寶的小名, 讓寶寶熟悉自己的小名。
5~6個月時, 父母可以手點點寶寶的小鼻子, 呼叫寶寶的名字:“誰是冬冬?你叫冬冬嗎?你就是冬冬呀!”
當寶寶聽到名字回頭或微笑, 表示寶寶已知道大人在叫喚他了, 父母要用贊許的眼神、誇張的語氣表示自己的欣喜之情。
此外, 父母還可以撫摸寶寶身體的各個部位, 讓寶寶感知臉部器官、身體部位名稱和對應的語言聲音之間的聯繫,如:摸到眼睛,就對寶寶說“眼睛,這是寶寶的眼睛”。寶寶不斷接受語音和發音的刺激,促進了自我意識和記憶力的發展。
讓寶寶感知臉部器官、身體部位名稱和對應的語言聲音之間的聯繫,如:摸到眼睛,就對寶寶說“眼睛,這是寶寶的眼睛”。寶寶不斷接受語音和發音的刺激,促進了自我意識和記憶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