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與“刁鑽”的繼女相處?

一年前, 我成為漂亮女孩兒朵朵的繼母。 當6歲的她羞答答地喊我媽媽時, 我很感動, 暗自要求自己一定要對朵朵好。  

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後, 朵朵的一些壞習慣就暴露了出來。 她不肯主動刷牙、洗腳, 被催促幾次才肯慢吞吞地去做;人多聚會時得以她為中心, 無論多小的孩子都得先讓著她。 吃的、玩的必須把她排在第一位, 偏差一點兒, 輕則撅嘴生氣, 重則鬧得天翻地覆。  

一次, 我帶朵朵去參加幾個朋友的聚會, 閨密的小孩兒與我親近友好, 我將他抱在懷裡逗著玩, 朵朵就跑來問我:“你是不是想要一個這樣的孩子?”我矢口否認後,

Advertisiment
她大聲說我撒謊, 然後就往我身上撲過來, 要扯那個小孩兒下來。 最後矛盾升級, 她竟然開口罵我:“你媽咋教育你的啊!沒教你咋當後媽嗎?”氣得我真想狠狠地揍她一頓, 但我清楚自己的身份, 朵朵不是自己的孩子。  

雖然平時我苦口婆心的幫朵朵糾正錯誤, 但她的毛病並沒有改掉多少, 依舊很敏感, 並且挑歪理, 說出的話很傷人心。 現在上了小學, 老師反映她與同學間不懂得團結合作, 總有同學告她的狀。 每次面對老師與我找她談話, 問她原因, 朵朵的回答不是“不知道”, 就是找一些別的藉口來開脫自己。  

在家裡寫作業時, 朵朵專注5分鐘的時間都很困難, 喝水、上廁所、找橡皮、找課本……我告訴朵朵,

Advertisiment
坐到學習桌前應該把該辦的事情都事先辦好, 一旦拿起筆, 絕不允許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堅持了沒兩天, 她便開始摳耳朵、咬鉛筆頭, 氣得我有一次伸手打掉了她的鉛筆, 她“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大喊我打疼了她的手。 被她的哭聲引來的老公支持我管教朵朵, 再次惹怒了朵朵。 她沖我們大喊:“真是有後媽, 就有後爸啊!”老公氣得打了朵朵一個耳光。  

婆婆出面干涉, 慢聲細語地給我倆講道理, 句句話都有份量。 我知道婆婆一直想讓孩子與我處好關係, 甚至不讓朵朵的親媽看孩子。 我也知道朵朵其實怪可憐的, 每次發過脾氣後, 她的眼神裡充滿了無助與哀傷。 正因為如此, 我下很大的工夫去管教她, 想讓孩子能夠身心健康地生活,

Advertisiment
但我恨自己沒能力教育好孩子。 有好心的朋友勸我:“別扮演這費力不討好的角色, 差不多大面上過得去就行了。 搞不好把自己弄得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 ” 

說老實話, 朵朵讓我對這個家庭都快失去信心了。 一想到將來還要有自己的孩子, 真不知道還有多少的矛盾與麻煩在等著我。  

愛是給孩子安全感 

通過詢問, 得知重組新家之前, 朵朵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因為奶奶想讓朵朵與繼母友好相處, 說了一些讓朵朵與親生母親生分的話, 同時嚇唬朵朵如果不聽繼母的話, 後果就會很淒慘, 這讓一個本來缺少母愛、渴望母愛的孩子陷入了恐慌與矛盾之中。 離開奶奶的朵朵來到繼母身邊, 將安全感維繫在了繼母身上。

Advertisiment
當繼母表現出與別的小孩兒過分友好、親熱時, 朵朵的情緒就會變得激動, 去質問繼母:“你是不是想要一個這樣的孩子?”其實, 她真正想表達的潛臺詞是:“不要對他好, 對我好。 我才是你的女兒!”由於表達方式與語氣不當, 使繼母沒注意到孩子的真正意思, 導致矛盾激化, 扯出一大串讓繼母傷心、難堪的話。  

繼母是一個很善良又很負責任的人, 在幫助孩子改壞毛病的時候, 肯定會與孩子發生一些矛盾與衝突。 因為對繼母來講, 她沒有做母親的經驗, 並且要面對一個已經6歲的孩子, 這個孩子的成長經歷與特點對她來說是一片空白, 與孩子溝通勢必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需要時間來磨合, 也需要家人的配合。 爸爸支持媽媽的做法是正確的,

Advertisiment
但處理的方式卻讓孩子無法接受, 使其再次感到安全感消失, 以致說狠話來發洩自己的不滿情緒, 其中也不排除孩子特意用這樣的字眼兒, 來達到快意的報復目的。  

那麼, 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怎麼會說出這些話呢? 

孩子以為過度關注才是愛 

朵朵是一個察覺能力很強的孩子, 面對問話, 她的眼神變得閃爍起來。 原來, 奶奶的叮囑使她對繼母的態度變得比較敏感, 繼而關注繼母的話題。 有時, 奶奶將“有後媽, 就有後爸”的擔心對親近的人傾吐出來, 被朵朵偷聽到, 就推理成一套自己的理論, 被利用成對付父母很有殺傷力的武器。  

孩子渴望得到母愛, 渴望時時刻刻地得到繼母的關注。 當繼母對她關注的方式變成行為約束時, 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犯,就會用自己的方式與繼母抗爭。當奶奶不在身邊時,便向爸爸尋求援助。結果爸爸支持媽媽,爸爸也不“愛”她了,孩子很失望,於是採取自己洩憤的方式報復父母。 

在過度關注裡才能找到歸屬感的孩子,在學校裡也會有失落感,這就是與同學無法友好相處的原因。有時孩子不是狡辯,而是她真的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新的、健康的母女關係沒能在期望中建立,爸爸又不是她的依靠,受了委屈的孩子便轉而向奶奶投訴父母。如果奶奶再處理不當,就會出現兩種結果:如果投訴失敗,朵朵可能會絕望地變成消極對抗,任由自己的壞習慣、壞脾氣發展下去。如果獲得援助,朵朵便會變本加厲地任性下去。 

用積極的心態換回建設性回報 

正如繼母所擔心的那樣,不改變這種家庭教育模式,隨著朵朵年齡的成長,入學後遇到的問題會更多。隨著另一個孩子的出生,解決家庭問題的難度也會增大。如此看來,僅靠繼母視同己出給予真愛是不足以解決問題的。 

對於一個需要愛的安全感的孩子如何管教呢? 

繼母應該努力把愛的資訊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知道母親對她的關注方式已改變,正面管教才是真正的愛。母親根據孩子的心理與個性特點,技巧地與孩子溝通,對繼母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當然,換個角度思考,媽媽的心態會輕鬆些:把這一切看成是為另一個孩子的出生做準備;媽媽將會有一個得力的小助手;將會有豐富的經驗等待另一個小傢伙的出生。 

當一個家長肯定孩子的改變並且積極學習的時候,是孩子的福分。當孩子再出現不良行為時,家長積極尋找孩子的心理感受與需求,引導孩子學會交流,不再用報復、傷害的方式來掩蓋自己的受傷害,才會主動嘗試用建設性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親人們將會欣喜地發現:孩子大了、懂事了,知道管教她是對她好。這時,孩子回饋給繼母的是理解與接受,才形成了良性迴圈。 

一、孩子應該成為聯繫家庭成員的快樂紐帶,不要讓孩子的問題成為成人間的矛盾製造者。針對孩子積攢下來的毛病,家人應達成共識。婆婆與丈夫理解繼母的特殊身份,降低對孩子的過分關注,降低對媽媽的期望值,給予媽媽支持。一個人的精力與能力是限的,繼母應當在老公與婆婆那裡取得理解與幫助。作為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主要輔導者,多花費精力與心思去觀察孩子的個性特點,找到與孩子溝通的最佳突破點,讓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念,主動認識錯誤並有想改的願望。 

二、每個孩子都有著渴望被關注的心理。有的孩子因個性或習慣的原因,不被圍得團團轉就認為不被重視,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對孩子實行“脫敏”療法。“敏”指的是敏感,成人先消除“沒娘的孩子可憐,得高看一眼”的同情心理,淡化孩子被當作中心的心理。面對熱鬧的場面時,應避免孩子情緒失落,媽媽事先給孩子講清楚各人所處的角色位置。可以給孩子派一個力所能及的任務,讓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覺。逐步培養孩子適應環境、融入環境、善於合作的能力。 

三、掌握孩子的情緒變化。情緒低落沮喪時,母親給予關心,給女兒一個擁抱,傾聽孩子的煩惱,都是建立親子的良好機會;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給予友好的指出,態度堅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孩子的情緒失控時,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注意,冷處理並不是冷暴力。前者給人反省認識自我的機會;後者是對孩子心理的傷害與折磨。 

四、繼母放下我是後母的想法,因為顧慮會造成與孩子間的隔閡與生分,不利於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持“對事不對人”態度,絕不姑息孩子的錯誤。事後再與孩子進行溝通,達到有效的教育。相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好習慣的建立,思想會發生轉變,對母親的心情會越來越理解與感恩。 

五、停止向孩子灌輸有關親生母親的負面資訊。鼓勵孩子與親生母親交往,不讓父母的離異給孩子的心中留有陰影與缺憾。 

乖乖網溫馨提示

1.家長以身作則,以寬闊的心胸處事,有意增加人事交往的透明度,傳授給孩子與人溝通的友好方式。 

2.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互相説明改正缺點。每人找出一個需要改正的缺點,由全體家庭成員監督,定期評定。 

3.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懲罰與指責,指出的同時,教給孩子具體的改正方法。 

4.針對孩子年齡的特點,將孩子的目標定得小一些,取得了點滴進步後,及時給予肯定,以便幫助孩子鞏固好習慣。 

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犯,就會用自己的方式與繼母抗爭。當奶奶不在身邊時,便向爸爸尋求援助。結果爸爸支持媽媽,爸爸也不“愛”她了,孩子很失望,於是採取自己洩憤的方式報復父母。 

在過度關注裡才能找到歸屬感的孩子,在學校裡也會有失落感,這就是與同學無法友好相處的原因。有時孩子不是狡辯,而是她真的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

新的、健康的母女關係沒能在期望中建立,爸爸又不是她的依靠,受了委屈的孩子便轉而向奶奶投訴父母。如果奶奶再處理不當,就會出現兩種結果:如果投訴失敗,朵朵可能會絕望地變成消極對抗,任由自己的壞習慣、壞脾氣發展下去。如果獲得援助,朵朵便會變本加厲地任性下去。 

用積極的心態換回建設性回報 

正如繼母所擔心的那樣,不改變這種家庭教育模式,隨著朵朵年齡的成長,入學後遇到的問題會更多。隨著另一個孩子的出生,解決家庭問題的難度也會增大。如此看來,僅靠繼母視同己出給予真愛是不足以解決問題的。 

對於一個需要愛的安全感的孩子如何管教呢? 

繼母應該努力把愛的資訊傳遞給孩子,讓孩子知道母親對她的關注方式已改變,正面管教才是真正的愛。母親根據孩子的心理與個性特點,技巧地與孩子溝通,對繼母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當然,換個角度思考,媽媽的心態會輕鬆些:把這一切看成是為另一個孩子的出生做準備;媽媽將會有一個得力的小助手;將會有豐富的經驗等待另一個小傢伙的出生。 

當一個家長肯定孩子的改變並且積極學習的時候,是孩子的福分。當孩子再出現不良行為時,家長積極尋找孩子的心理感受與需求,引導孩子學會交流,不再用報復、傷害的方式來掩蓋自己的受傷害,才會主動嘗試用建設性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親人們將會欣喜地發現:孩子大了、懂事了,知道管教她是對她好。這時,孩子回饋給繼母的是理解與接受,才形成了良性迴圈。 

一、孩子應該成為聯繫家庭成員的快樂紐帶,不要讓孩子的問題成為成人間的矛盾製造者。針對孩子積攢下來的毛病,家人應達成共識。婆婆與丈夫理解繼母的特殊身份,降低對孩子的過分關注,降低對媽媽的期望值,給予媽媽支持。一個人的精力與能力是限的,繼母應當在老公與婆婆那裡取得理解與幫助。作為家庭中教育孩子的主要輔導者,多花費精力與心思去觀察孩子的個性特點,找到與孩子溝通的最佳突破點,讓孩子有正確的是非觀念,主動認識錯誤並有想改的願望。 

二、每個孩子都有著渴望被關注的心理。有的孩子因個性或習慣的原因,不被圍得團團轉就認為不被重視,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對孩子實行“脫敏”療法。“敏”指的是敏感,成人先消除“沒娘的孩子可憐,得高看一眼”的同情心理,淡化孩子被當作中心的心理。面對熱鬧的場面時,應避免孩子情緒失落,媽媽事先給孩子講清楚各人所處的角色位置。可以給孩子派一個力所能及的任務,讓孩子有被需要的感覺。逐步培養孩子適應環境、融入環境、善於合作的能力。 

三、掌握孩子的情緒變化。情緒低落沮喪時,母親給予關心,給女兒一個擁抱,傾聽孩子的煩惱,都是建立親子的良好機會;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給予友好的指出,態度堅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孩子的情緒失控時,採取冷處理的方式。注意,冷處理並不是冷暴力。前者給人反省認識自我的機會;後者是對孩子心理的傷害與折磨。 

四、繼母放下我是後母的想法,因為顧慮會造成與孩子間的隔閡與生分,不利於與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在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持“對事不對人”態度,絕不姑息孩子的錯誤。事後再與孩子進行溝通,達到有效的教育。相信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好習慣的建立,思想會發生轉變,對母親的心情會越來越理解與感恩。 

五、停止向孩子灌輸有關親生母親的負面資訊。鼓勵孩子與親生母親交往,不讓父母的離異給孩子的心中留有陰影與缺憾。 

乖乖網溫馨提示

1.家長以身作則,以寬闊的心胸處事,有意增加人事交往的透明度,傳授給孩子與人溝通的友好方式。 

2.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互相説明改正缺點。每人找出一個需要改正的缺點,由全體家庭成員監督,定期評定。 

3.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懲罰與指責,指出的同時,教給孩子具體的改正方法。 

4.針對孩子年齡的特點,將孩子的目標定得小一些,取得了點滴進步後,及時給予肯定,以便幫助孩子鞏固好習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