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與孩子“親密接觸”

什麼是好的家庭教育?那就是好的親子關係, 能與孩子之間彼此“親密接觸”。 什麼時候你跟孩子的關係是好的, 那你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什麼時候你跟孩子的關係是糟的, 你的教育就沒有辦法成功。

著名心理專家李子勳說:“良好的親子關係, 比任何教育都重要。 ”在幸福和諧的家庭裡, 孩子可以感受到一種自由、快樂、彼此尊重的親子關係, 態度也比較樂觀積極。

4歲的許亮每次聽到或看到媽媽搞衛生時, 都會跑過來“幫忙”。 當然, 這種幫忙多數是在幫倒忙, 不是踢翻了垃圾桶, 就是擦桌子打了杯子。 不過,

Advertisiment
每次亮亮來“幫忙”時, 媽媽都會大聲表揚他:“亮亮幹得真不錯, 真是個愛勞動的孩子, 媽媽要親親亮亮的小臉蛋!”然後媽媽就真的親親亮亮, 亮亮也會特別興奮, “幹活”也更賣力。

每次媽媽給爺爺奶奶打電話時, 亮亮也會要求和爺爺奶奶說話, 並問爺爺奶奶好。 做完這些後, 媽媽會再次表揚他:“亮亮真乖, 是個孝順的寶寶, 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都非常喜歡亮亮!媽媽要抱抱亮亮。 ”然後就輕輕地抱抱孩子, 亮亮也很高興。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 亮亮變得很懂事, 做事也認真, 還很會關心別人, 媽媽覺得很欣慰。

在家長的鼓勵、愛☆禁☆撫、親密接觸之下, 孩子的性格會發生神奇的變化, 他們會變得快樂、聽話, 也願意和家人一起玩。 家長的親密接觸,

Advertisiment
有時候比那些好玩的玩具更具有威力呢!3——7歲這個階段, 正是孩子容易犯錯誤的時候, 打破杯子、弄髒衣服、撕碎圖畫、不願意上幼稚園、和小夥伴打架等, 都是最正常不過的了。

家長不要動不動就罵孩子, 更不要打孩子, 應該把這些當成孩子成長中一定會犯的錯誤來對待。 對於孩子的錯誤也不要強化, 要經常鼓勵孩子好的行為, 有意忽略壞的行為。 比如孩子吃飯慢, 不要吼“你怎麼這麼慢”, 而是在他吃得快的時候狠狠地表揚他——用積極的辦法來建立規則, 孩子反而更容易接受, 壞毛病也更容易改變。

良好和諧的親子關係, 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正確地愛你的孩子

也許有的家長會奇怪,

Advertisiment
難道父母還有不愛孩子的嗎?家長絕大多數都是愛孩子的, 這是人類的天性。 但是, 我們需要注意:一方面, 父母愛孩子是一回事, 而孩子能否感受父母的愛是另一回事;另一方面, 父母對孩子的愛和積極的關注是否一貫如此或是受一定條件的限制。

比如, 父母過於情緒化, 心情好的時候, 就對孩子百依百順;心情不好的時候, 就對孩子橫加指責, 甚至動手打罵。 這就容易給孩子一種父母的感情很不可靠的感覺。

再比如, 父母臉上的“天氣”隨著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而急劇變化:在幼稚園表現好, 孩子什麼要求都答應;表現不好, 就冷若冰霜, 孩子想幹什麼都不成。 這也會讓孩子感到父母不是喜歡自己, 而是喜歡自己在幼稚園的表現。

Advertisiment
其實, 表現不好的時候, 孩子更需要家長的接納和引導。

父母愛孩子, 就應當讓孩子感到愛。 在孩子表現好時, 要表揚他;當孩子表現不好時, 要引導他改正錯誤;做孩子某項活動的玩伴;和孩子在一起愉快地閒聊、遊戲……這樣, 才是更為和諧的愛。

關注並支援孩子

通常情況下, 家長一般都比較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身體發育和道德品質等。 這些方面比較明顯, 也很重要, 但如果家長只關注這些, 視野就過於狹窄了。 除了這些, 家長還應該對孩子的個性品質和情緒給予關注。 比如孩子的意志是否堅強, 孩子把握情緒的能力怎樣, 孩子是否善於與別人相處等, 這些同樣是影響孩子人生品質的重要方面。

另外, 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同樣值得家長重視。

Advertisiment
有些父母認為讓孩子玩是無用的, 其實這個時期的孩子, 玩往往比學業更重要, 因為這可以決定孩子的發展方向。 孩子的興趣和愛好, 反映了孩子的天賦和特長。 無視孩子的天賦, 只關注孩子學會了多少知識, 這是一種目光短淺的做法。 關注孩子的興趣走向, 為孩子的愛好提供支持, 也是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事情。

用心聆聽孩子說話

家長往往都習慣自己說話, 讓孩子認真聽話, 並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行動。 在幼稚園裡, 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孩子, 主要是教師說, 善於發言的孩子可能會多說幾次, 對於特別內向的孩子來說, 說話的機會就很少。 下課的時候, 性格內向的孩子也會自己默默地坐在座位上, 說話的機會就更少了。因此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裡話的地方。

因此家長要注意,儘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予以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這不僅是和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關鍵,也是瞭解孩子的關鍵。

媽媽帶著3歲半的小丁坐車出去玩。乘車時,小丁盯著車外的一條小河說:“媽媽,你快看,河裡有條鯨魚!”

聽了兒子的話,媽媽覺得兒子的想像力很豐富,因此認真地回答他:“嗯,好像鯨魚是生活在海裡的,河裡生活的都是些小魚。”

兒子似懂非懂地說:“我知道。”

“媽媽,我講故事給你聽。”

“好呀,說吧。”

“從前呀,有一隻羊……”

雖然兒子講得不好,但媽媽還是裝作非常感興趣似的耐心聽下去,直到他講完,媽媽才對他說:“你是不是想講放羊的孩子撒謊的故事呀?”

“是。”

“嗯,你已經講完了是吧,下面媽媽和你一起再說一遍好不好?”

“好!”小丁開始認真地聽媽媽講故事了。

當孩子和我們說話的時候,不要認為他是小孩就不在意他,甚至敷衍他,要專心聽孩子說話。只有孩子感覺到你願意聽,他才會更有興趣說下去。

在談話中,我們才可以瞭解到孩子最近在想什麼,喜歡什麼,有什麼好玩的事情等。雖然這需要耐心,但也表示孩子正在和家長分享他的快樂,這也是給成長的孩子最好的教育。

總之,家長要積極主動地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平等、理解.信任、關懷成為家庭生活的主旋律,這會使家長和孩子都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感受到親情的溫暖,這樣會更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說話的機會就更少了。因此家庭應該是孩子說心裡話的地方。

因此家長要注意,儘量把說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予以重視,鼓勵孩子多說話。這不僅是和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關鍵,也是瞭解孩子的關鍵。

媽媽帶著3歲半的小丁坐車出去玩。乘車時,小丁盯著車外的一條小河說:“媽媽,你快看,河裡有條鯨魚!”

聽了兒子的話,媽媽覺得兒子的想像力很豐富,因此認真地回答他:“嗯,好像鯨魚是生活在海裡的,河裡生活的都是些小魚。”

兒子似懂非懂地說:“我知道。”

“媽媽,我講故事給你聽。”

“好呀,說吧。”

“從前呀,有一隻羊……”

雖然兒子講得不好,但媽媽還是裝作非常感興趣似的耐心聽下去,直到他講完,媽媽才對他說:“你是不是想講放羊的孩子撒謊的故事呀?”

“是。”

“嗯,你已經講完了是吧,下面媽媽和你一起再說一遍好不好?”

“好!”小丁開始認真地聽媽媽講故事了。

當孩子和我們說話的時候,不要認為他是小孩就不在意他,甚至敷衍他,要專心聽孩子說話。只有孩子感覺到你願意聽,他才會更有興趣說下去。

在談話中,我們才可以瞭解到孩子最近在想什麼,喜歡什麼,有什麼好玩的事情等。雖然這需要耐心,但也表示孩子正在和家長分享他的快樂,這也是給成長的孩子最好的教育。

總之,家長要積極主動地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平等、理解.信任、關懷成為家庭生活的主旋律,這會使家長和孩子都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感受到親情的溫暖,這樣會更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