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媽焦慮地向我訴說了孩子的“劣行”。
上周, 每天從幼稚園出來, 孩子的鞋都特別髒。 頭兩天我只管刷乾淨, 也沒在意, 到了用三我才發覺不對勁兒, 於是問孩子怎麼回事?她說是同桌的磊磊踩的。 我想, 小孩子在一起這事兒難免, 也就沒多想, 可是, 這種情況卻一直持續到週五, 讓人覺得有些奇怪!於是接孩子的時候我向老師反映了情況。 到了這週一, 老師告訴我說:“經過核實發現, 根本不是磊磊踩婷婷的鞋, 而是婷婷每天先踩磊磊, 而後引發球鞋大戰!”聽完老師的話, 我氣得夠嗆, 女兒淘氣不說、怎麼也想不到才5歲竟然就會說謊了,
Advertisiment
在真正明白不能說謊的道理之前, 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說謊的經歷, 這很正常。 所以, 父母需要學習如何處理孩子的說謊問題。
教導孩子的第一步:讓孩子瞭解並面對真相。
要告訴孩子事情發生的真實過程, 或孩子做過了什麼,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辨別事實和虛構之問的差異。 虛構的事情只是孩子們自己希望的, 或是幻想世界裡的某些情節而已。
有時候, 孩子很難詳細地描述事情發生的原委, 這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掌握把事情的細節說出來的能力, 以為自己的回答就能讓父母理解。
Advertisiment
有些父母攥著真相, 通過各種方式試圖讓孩子主動說出真相。 殊不知, 這樣更會加劇孩子的恐懼心理, 成了變相誘導孩子說謊。 因此, 孩子做錯了事, 父母應該把重點放在已發生的事上面, 而不應該是責備。 並且, 只要孩子勇敢地說出真相, 父母就應該及時鼓勵, 讓孩子知道什麼是正確的。
教導孩子的第二步:教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並接受後果。
父母要在孩子說了真話以後, 和孩子~起討論如何應對後果, 這樣就可以避免造成孩子因害怕承擔後果而說謊。
“早上我出去買早點時, 發現咱家的球拍落在樓下的長椅上了, 是你還是爸爸, 昨晚打完球後忘在那裡的?”媽媽問正在吃早飯的爺倆。
Advertisiment
“夜裡下雨沒淋壞吧?”爸爸問。
“我在問是你倆誰忘在那兒的。 ”媽媽又問。
“我告訴爸爸我負責拿回家, 可是打完滑梯後我就給忘了。 ”上幼兒國大班的童童勇敢地承認了。
“我很高興聽童童講出真話。 下次要記著, 玩過以後把東西收好。 整夜放在外面, 東西容易損壞。 ”媽媽最後說。
媽媽通過詢問, 瞭解了真實的原因。 假如媽媽回家後收起球拍問:“球拍哪去了?”很可能得到“我不知道”的回答。 並且, 因為媽媽說了真話, 爸爸預告了後果, 媽媽接著提供了孩子可以承擔的方式, 全家人都很舒服。
父母這樣做了。 孩子就會逐漸明白說真話有多重要。
給孩子留有想像的空間孩子說出了自己的“真相”,
Advertisiment
耶誕節前, 5歲的文文和媽媽—-起興致勃勃地到超市採購準備裝飾聖誕樹的物品。 突然, 文文很認真地問媽媽:“真的有聖誕老人嗎?”弦子最愛沉迷於故事中, 面對孩子的提問, 大人很難開口說出“世界上根本沒有聖誕老人”這樣的話, 但同時還要借機把孩子從編故事的想像中拉回到現實。 於是, 媽媽謹慎地回答:“聖誕老人是個吳麗的神話傳說”媽媽的回答使文文獲得了滿足:既說明了聖誕老人是虛構的人物, 又被允許相信有聖誕老人, 尊重了孩子的想像空間。
Advertisiment
父母要學會處理好這種狀況。 盡力做到讓孩子能夠分辨出事實和故事的區別, 要讓孩子瞭解到, 如果是純故事。 那只是很有趣;但如果是事實, 就要懂得面對和擔當!
理解“善意的謊言”有些家長感到比較困惑的是:孩子說的有些事很容易區別真假, 但有些則難於辨別。 這是因為隨著和外界接觸增多, 孩子逐漸遇到的現實看法不斷挑戰著他們早先來自于父母的認知範圍。
6歲的亮亮失望地對媽媽說:“你為什麼要說謊?”媽媽不解地答:“我哪裡說謊了?”
亮亮理直氣壯地說:“我聽見你跟姥姥說那天鄰居阿姨送來的蛋糕一點都不好吃, 可人卻跟阿姨說我們喜歡吃!”
媽媽蹲下來看著亮亮說:“媽媽對阿姨說喜歡吃她做的蛋糕, 是因為不願傷害阿姨對咱家的好意,媽媽覺得接受阿姨的愛心,比實話實說更重要。”
亮亮聽得似懂非懂,又問媽媽:“噢!原來不是必須所有的事都要誠實?遇到別人的愛心時可以說謊?”
媽媽認真地看著兒子說:“我們應該事事誠實!但是,有的時候為了不傷害別人,可以說‘善意的謊言’。”
看看亮亮的眼神,媽媽知道孩子完全被搞糊塗了於是媽媽又耐心地跟孩子講:“假如你把爸爸新給你買的卡丁車拿到菲菲家,興致勃勃地給她看,而菲菲是女孩子,不喜歡玩具車,如果這時候她說‘沒勁’、‘不好玩’之類的活,你心裡會好受嗎?”
亮亮使勁搖搖頭,說:“我會很難過。”
媽媽接著說“如果菲菲說‘還可以’,你感覺怎樣?”
亮亮的表情看上去也不太滿意這個答案。
媽媽繼續說:“那你希望她怎麼說,才會高興呢?”
亮亮眼睛閃亮地說:“我知道了,為了能讓我高興菲菲也可以說‘我很喜歡’!”
媽媽說“對啊,這樣你就感到菲菲很重視你的喜好、所以心裡就高興了。”
通過媽媽花時間跟孩子進行的仔細討論,現在,亮亮既懂得了善待別人,又知道了生活裡實際有許多不同的想法,表達的不同,效果也會不同。
身教孩子誠實身教重於言教。孩子的誠實行為來自父母,父母的所作所為向孩子提供了活的範例。
5歲的鵬鵬和媽媽在超市結帳時突然要尿尿,媽媽匆匆拿了找零和小票就奔了洗手間。過了會兒,等他們快走到出口時,媽媽琢磨著不對勁,摸出小票和零錢核對了一下,對兒子說:“剛才阿姨多找給咱們10塊錢!”
兒子定定地看著媽媽,沒什麼反應,他想像不出來多餘的10元錢意味著什麼,只是跟著媽媽返回收銀台。那位收銀員非常感激她來還錢,說如果晚上對不上帳,就要自己賠了!鵬鵬看著別人對媽媽那麼感謝,知道媽媽這麼做是對的。
很多時候,孩子感受到的父母的處世經驗,往往跟他們所受到的正規教育差異很大,這時孩子內心的判別標準可能發生混淆,但還是相信父母,以父母的言行為範本,接下來就會模仿父母。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教”。
在孩子成長必經的這個階段,幫助孩子學會識別,把握真與假,促進孩子心靈的快速成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掌握了以上幾個應對孩子“說謊”的方式,相信爸爸媽媽們當真面對孩子的“謊言”時,就不會緊張、憤怒或擔心了。
是因為不願傷害阿姨對咱家的好意,媽媽覺得接受阿姨的愛心,比實話實說更重要。”亮亮聽得似懂非懂,又問媽媽:“噢!原來不是必須所有的事都要誠實?遇到別人的愛心時可以說謊?”
媽媽認真地看著兒子說:“我們應該事事誠實!但是,有的時候為了不傷害別人,可以說‘善意的謊言’。”
看看亮亮的眼神,媽媽知道孩子完全被搞糊塗了於是媽媽又耐心地跟孩子講:“假如你把爸爸新給你買的卡丁車拿到菲菲家,興致勃勃地給她看,而菲菲是女孩子,不喜歡玩具車,如果這時候她說‘沒勁’、‘不好玩’之類的活,你心裡會好受嗎?”
亮亮使勁搖搖頭,說:“我會很難過。”
媽媽接著說“如果菲菲說‘還可以’,你感覺怎樣?”
亮亮的表情看上去也不太滿意這個答案。
媽媽繼續說:“那你希望她怎麼說,才會高興呢?”
亮亮眼睛閃亮地說:“我知道了,為了能讓我高興菲菲也可以說‘我很喜歡’!”
媽媽說“對啊,這樣你就感到菲菲很重視你的喜好、所以心裡就高興了。”
通過媽媽花時間跟孩子進行的仔細討論,現在,亮亮既懂得了善待別人,又知道了生活裡實際有許多不同的想法,表達的不同,效果也會不同。
身教孩子誠實身教重於言教。孩子的誠實行為來自父母,父母的所作所為向孩子提供了活的範例。
5歲的鵬鵬和媽媽在超市結帳時突然要尿尿,媽媽匆匆拿了找零和小票就奔了洗手間。過了會兒,等他們快走到出口時,媽媽琢磨著不對勁,摸出小票和零錢核對了一下,對兒子說:“剛才阿姨多找給咱們10塊錢!”
兒子定定地看著媽媽,沒什麼反應,他想像不出來多餘的10元錢意味著什麼,只是跟著媽媽返回收銀台。那位收銀員非常感激她來還錢,說如果晚上對不上帳,就要自己賠了!鵬鵬看著別人對媽媽那麼感謝,知道媽媽這麼做是對的。
很多時候,孩子感受到的父母的處世經驗,往往跟他們所受到的正規教育差異很大,這時孩子內心的判別標準可能發生混淆,但還是相信父母,以父母的言行為範本,接下來就會模仿父母。所以,父母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教”。
在孩子成長必經的這個階段,幫助孩子學會識別,把握真與假,促進孩子心靈的快速成長,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掌握了以上幾個應對孩子“說謊”的方式,相信爸爸媽媽們當真面對孩子的“謊言”時,就不會緊張、憤怒或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