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訓練寶寶吃飯時細嚼慢嚥?

去年熱播的《爸爸回來了》裡面的nana每次吃飯的時候, 吃飯速度都很快, 每次幾乎都是嚼幾下就吞下去了, 這樣的結果是寶寶的胃需要花很多能力將食物消化, 又是還會因消化液沒有充分分泌而使食物消化不完全。

一般來說, 幼兒在吃飯時應咀嚼得慢一些, 一方面可使胃腸充分分泌各種消化液, 對食物進行完全的消化吸收, 並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 形成食團後很方便地進入到胃腸裡, 這種磨碎的混合物容易被消化, 從而相應地減輕了胃腸道的負擔。

另一方面, 飯菜在口裡多嚼一嚼, 能使食物跟唾液充分拌勻,

Advertisiment
唾液中的消化酶能幫助食物進行初步的消化, 使吃下去的東西消化得更好些, 吸收利用得更多些。

同時, 充分咀嚼食物, 還有利於幼兒頜骨的發育, 增加牙齒和牙周的抵抗力, 並能使幼兒感到被咀嚼食物的甜味, 從而增加食欲。

如果寶寶吃飯速度太快, 飯菜尚未嚼爛就吞咽下去, 結果會讓胃花很大的力量去“搗碎”食物, 而且還因消化液未充分分泌而使食物消化不全, 再加上由於口水摻和不進食物裡, 酶的作用未能發揮, 也影響了食物的消化, 就有可能造成消化不良和胃腸道各種疾病。

另外, 有些特別的食物, 如油炸花生、炒蠶豆等, 只能靠牙齒嚼碎, 胃根本無法搗爛。

有些孩子吃什麼拉什麼就是沒有嚼碎的緣故。

Advertisiment
因此幼兒吃飯要細嚼慢嚥, 一般每頓飯需用時間20分鐘左右, 這樣才有利於健康。

幼兒到了一定的年齡, 應該有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 但是這種能力並非天生具備, 而是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過程中不斷的培養、不斷的訓練而逐漸形成的。

幼兒到了一定的年齡, 應該有自己的獨立生活能力。 但是這種能力並非天生具備, 而是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過程中不斷的培養、不斷的訓練而逐漸形成的。

幼兒吃飯是用筷子好, 還是用小勺好?要根據年齡來分析。 一般說3歲前用勺子好, 3歲後可訓練用筷子吃飯。 因為, 嬰幼兒雙手動作的發展有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 3歲後, 幼兒手指運動的發育較成熟, 動作的靈活性增強、模仿能力也提高,

Advertisiment
此時可訓練幼兒用筷子進食。 通過拇指、食指、無名指三指的相互配合, 協調一致地進行取食動作, 對大腦皮層相應區域也是一種刺激, 對小兒今後用筆寫字和智力發育都有好處。 所以, 家長可在小兒3歲時訓練其用筷子吃飯, 4歲以後的孩子應準確地使用筷子。

人有兩隻手, 左右兩手分別受大腦右、左兩個半球交叉性指揮。 在日常生活中, 絕大部分人是以右手操作為主, 如吃飯、寫字、工作等, 用右手拿筷子、筆和其它物品。 因此, 人的左半球大腦比右半球大腦發達。 最近, 美國、日本的許多科學家競相探索右腦的智力開發, 兒童常用左手可使記憶力、形象思維能力大大提高。 那麼, 對於幼兒, 當他們用勺子吃飯時,

Advertisiment
家長應先訓練哪只手呢?我們可以從人手動作發展的規律來分析。 人的兩隻手中, 能擔任主要作用的手叫優勢手。 在小兒雙手動作的發展過程中, 優勢手的形成是隨著大腦的發育而有一個不斷的反復過程。 最先出現的是單手性, 在出生後至4~5個月, 以左手為優勢手;6個月時出現雙手性, 左、右兩手無明顯差別;7個月時又出現單手性, 以右手為優勢手;到8個月時為雙手性;9個月時又出現單手性, 以左手為優勢手;1歲時大多數幼兒優勢手定在右手, 少數小兒未定, 直到4歲才完全定下優勢手。

由此可見, 優勢手的反復過程, 也就是大腦兩個半球的發育過程。 在這一過程中, 無論幼兒用哪只手吃飯, 大人都不要阻止, 讓其自然發展。

Advertisiment
這樣對左右腦同時發育有好處。 3歲左右腦發育基本完善, 腦重已達到成人腦重的90%, 接近于成人, 此時最好雙手都能靈活應用。 4歲以後大部分孩子以右手為優勢手, 這樣有利於今後日常生活的操作, 如小兒習慣用左手, 家長不應干涉。

幼兒吃飯時的教育

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抓住一切時機, 而不僅僅專門抽出時間來進行教育。 比如在吃飯時, 就可以對孩子進行多方面的教 育。 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吃飯前, 家長督促孩子一起洗手, 言傳身教, 使孩子從小養成愛衛生的好習慣。  

2、培養孩子熱愛勞動的品質。 臨吃飯, 可根據孩子身心發展的情況, 叫孩子擦桌凳、擺碗筷等, 飯後收拾碗筷, 做 一點力所能及的事。  

3、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和發散性思維。在擺放飯菜時,讓孩子回憶上一餐或昨天吃了什麼菜,可讓他回答是蔬菜還是 肉類等,促進孩子記憶力、思維能力的發展。 

4、培養孩子的觀察力。當菜擺上桌後,可提醒孩子觀察桌上是什麼菜,這些菜是什麼顏色,由哪幾樣食物製成。特 殊的菜還可讓孩子說出菜的形狀等。日積月累,孩子的觀察力自然會逐漸增強。 

5、培養孩子專心致志的品質。吃飯時,家長和孩子都不應隨便走動,儘量少說話,使大家能在安靜的環境中以良好 的情緒進餐,教育孩子趁熱把飯吃完,不能玩耍或左顧右盼,培養孩子專心致志的好品質。 

6、教育孩子自己進餐。要教會孩子自己進餐,但不可對孩子許諾,以吃了飯就給糖或其他東西來刺激孩子,以免養 成孩子不達目的不好好吃飯的壞習慣。 

7、培養孩子不挑食、偏食的習慣。吃飯時,家長不能挑食,也要教育孩子不要挑食、偏食,使孩子得到各方面的營 養。 

8、教育孩子珍惜糖食。吃飯時,要求孩子不掉飯菜。飯後,可讓孩子看一看,吃飯時有沒有掉下飯菜,如果孩子掉 了飯菜,家長可用兒歌、故事等形式進行教育,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3、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和發散性思維。在擺放飯菜時,讓孩子回憶上一餐或昨天吃了什麼菜,可讓他回答是蔬菜還是 肉類等,促進孩子記憶力、思維能力的發展。 

4、培養孩子的觀察力。當菜擺上桌後,可提醒孩子觀察桌上是什麼菜,這些菜是什麼顏色,由哪幾樣食物製成。特 殊的菜還可讓孩子說出菜的形狀等。日積月累,孩子的觀察力自然會逐漸增強。 

5、培養孩子專心致志的品質。吃飯時,家長和孩子都不應隨便走動,儘量少說話,使大家能在安靜的環境中以良好 的情緒進餐,教育孩子趁熱把飯吃完,不能玩耍或左顧右盼,培養孩子專心致志的好品質。 

6、教育孩子自己進餐。要教會孩子自己進餐,但不可對孩子許諾,以吃了飯就給糖或其他東西來刺激孩子,以免養 成孩子不達目的不好好吃飯的壞習慣。 

7、培養孩子不挑食、偏食的習慣。吃飯時,家長不能挑食,也要教育孩子不要挑食、偏食,使孩子得到各方面的營 養。 

8、教育孩子珍惜糖食。吃飯時,要求孩子不掉飯菜。飯後,可讓孩子看一看,吃飯時有沒有掉下飯菜,如果孩子掉 了飯菜,家長可用兒歌、故事等形式進行教育,使孩子懂得糧食來之不易。

相關用戶問答
  • 4回答

    什麼時候開始訓練寶寶吃飯?

    什麼時候開始訓練寶寶吃飯? 一般來說,當以下現象發生時,媽媽就可以著手教寶寶學吃飯了。 1.寶寶吃飯的時候喜歡手裡抓著飯。 2.已經會用杯子喝水了。 3.當勺子裡的飯快掉下來的時候,寶寶會主動去舔勺... [詳細答案]

  • 5回答

    如何訓練寶寶正確的如廁?

    寶寶們通過模仿來學習,觀察你上廁所是如廁訓練自然的第一步。家長要給寶寶做個示範。在如廁訓練一開始,寶寶首先需要習慣於用便盆的主意。先讓他知道便盆或兒童馬桶圈是他專用的,你可以在上面寫上他的名字或讓他... [詳細答案]

  • 3回答

    請問如何訓練寶寶入廁

    2歲的寶寶基本可以控制大小便了,如果寶寶還不會獨立地大小便,家長要耐心的教導,可以給寶寶買一個便器,家長演示寶寶模仿,每次寶寶需要大小便時,家長就在一旁提醒,多次強化寶寶會自己大小便了。 [詳細答案]

  • 4回答

    請問如何訓練寶寶入廁了

    訓練時間一般選在每次主餐後一小時以內,父母可以讓寶寶在便盆上坐便至少10分鐘,並在旁邊發出一些與大便有關的如“臭臭”、“拉拉”等語號來誘導他大便。剛開始時,寶寶不一定會按大人的示意去排便,但父母對孩... [詳細答案]

  • 3回答

    請問寶媽們是如何訓練寶寶上廁所的

    寶寶一般2歲半-3歲開始如廁訓練比較好。一般來說,男寶寶建議由爸爸進行訓練,女寶寶由媽媽進行訓練,這同時也是讓她/他對男女性別的不同開始產生意識,這個過程應該循序漸進,讓寶寶認識如廁的步驟,家長也應...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