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家長, 幼兒學前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怎樣訓練寶寶說話, 總結來說, 教寶寶學說話有以下幾個技巧:讓寶寶掌握語義、讀懂寶寶的意思、抓住寶寶的注意力。
讓寶寶掌握語義;寶寶會說話, 不僅是指揮發出語言, 更指的是寶寶理解詞語或句子所指的意思後說出的、正確表達自己意願的話。 理解意思是語言表達的基礎。 不少爸媽都知道寶寶聽到的詞彙越多, 學會說話越早, 因為每天能聽到許多詞彙能説明寶寶發展語言。
但較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並不是指爸媽單方面、喋喋不休地寶寶說話;也不是指大人自顧自對話,
Advertisiment
要讓寶寶可以將所聽到的一切和事物、行動聯結起來。 爸媽直接對寶寶說話是比較好的方法, 寶寶聽到的話一定要配合情境, 也就是說爸媽正在對寶寶說的話必須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當然首先要引起寶寶的注意, 注意到了才能聽進去, 明白意思。 還要激發寶寶回應自己, 互動交流才是學習語言的較好手段。
Advertisiment
讀懂寶寶的意思;在寶寶還不會說話以前, 經常是使用非語言的姿勢去表示願望和需要。 在1歲以前, 寶寶通常採取“指向”“給予”“展示”“求助”等身體姿勢與發聲示意相結合來做某種表達。 這種時候, 也是同寶寶互動的好機會, 代替寶寶說出他此刻用姿勢表達的話, 也能很好地發展寶寶的語言理解能力。 要瞭解寶寶的意思其實並不難, 多把注意力放在寶寶身上, 傾聽他的“咿咿呀呀”和咕噥, 同寶寶交流時要注視他的眼睛,
Advertisiment
抓住寶寶的注意力;其實和大人一樣, 寶寶也是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才樂意去學習。 但到底什麼東西是寶寶感興趣呢?讓寶寶帶領你是很好瞭解他的方法。 另外, 需要注意的是伴隨肢體動作的語言要比光有肢體動作更能保持寶寶的興趣。
把寶寶抱在懷裡, 即便只是在房間裡隨處轉轉, 他也會對某些東西表現出想知道、瞭解的傾向性, 這個時候爸媽就可以用語言為寶寶介紹。 隨著寶寶會坐、會爬以後, 可以探索範圍更為廣泛了, 當他坐著把玩某樣東西時, 爬、爬、爬四處翻看東西時, 爸媽們都可以順著寶寶的“思路”對他說話, 和他互動。 只要寶寶在聽, 就可以不斷和他說話、和他玩, 注意語言和身體姿勢都要聚焦在他正在注意的東西上,
Advertisiment
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 他會用微笑或肢體語言告訴你他很享受和你的互動。 如果他表現出不開心, 或者疲倦了, 爸媽就應該就此打住, 不要強迫寶寶做他不喜歡、沒興趣的事情。 在嬰兒階段, 讓寶寶保持快樂的狀態才是能讓他更好學習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