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認識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臟功能的減弱, 可由於原發性心肌病變如心肌炎或心肌病, 或其他心肌代謝營養障礙等, 使心肌無力承擔正常的負荷;也可能是繼發於心臟容量或壓力負荷過重, 如先天性間隔缺損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產生血液分流或反流, 增加心室容量負荷;或如肺動脈瓣或主動脈瓣狹窄, 高血壓等, 使心室壓力負荷過大;或兩者兼而有之。

充血性心力衰竭在胎兒期即可發生, 嬰兒期兒童期多見。 嬰兒期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常見有室間隔缺損、完全性大血管轉位、主動脈縮窄及動脈導管未閉及心內膜墊缺損。

Advertisiment
出生後即發生心力衰竭者以左室發育不良綜合征、完全性在動脈轉位最常見。 以上病因所引起的心力衰竭多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炎、重症肺炎、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症及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嬰兒期發生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因。 近年川崎病發病數增多, 為嬰幼兒心力衰竭病因之一。 4歲以後兒童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因主要為風濕熱及心肌病:急性心肌炎或心臟炎;遺留的慢性瓣膜病。 在小兒時期以前者為主。

小兒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併發哪些疾病?

本病有一些潛在併發症, 藥物副作用, 與使用洋地黃製劑、血管擴張劑、利尿劑等藥物治療有關。

1、洋地黃製劑: 小兒洋地黃中毒最常見的表現為心律失常,

Advertisiment
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最常見的併發症, 尤以室性心律失常發生率高。 主要表現為房室傳導阻滯, 過早搏動, 快發性心動過速, 心動過緩;其次為胃腸道反應, 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神經系統症狀如嗜睡、頭暈, 色視等則較少見。 未成熟兒及初生2周內的新生兒, 肝腎功能障礙, 電解質紊亂、低鉀、低鎂、高鈣、嚴重彌漫性心肌損害及大量使用利尿劑後均易發生洋地黃中毒。 用藥後應密切觀察患兒的症狀體征的改善情況, 洋地黃製劑達到療效的主要指標是:心率減慢、肝縮小、氣促改善, 安靜、胃納好轉、尿量增加。 長期使用洋地黃製劑者, 要監測血清地高辛濃度, 采血標本時間應在服藥後6小時左右,
Advertisiment
開始用維持量的24小時為准。 小兒血清地高辛有效血濃度為1~3ng/ml。

2、血管擴張劑: 注意藥物的副作用, 主要是血壓下降, 其次是心悸、頭痛、噁心。 在用藥前應測量血壓、心率、用藥過程中應監測複查, 酌情調節滴速, 發現不良反應, 應及時通知醫師做好處理。 應用硝普鈉治療時要嚴格掌握劑量, 使用監護儀專人監測血壓改變。 同時輸液瓶、管要用黑布包裹避光。

3、利尿劑:使用鹼性利尿劑易引起低血鉀, 要警惕在與洋地黃製劑並用時易出現洋地黃中毒反應。 長期應用利尿劑時應注意有無精神萎靡、乏力、腹脹、心音低鈍、心律失常等低血鉀的臨床表現, 必要時可查心電圖和血鉀, 以便確診, 用藥期間應補充含鉀豐富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如香蕉, 桔類, 綠葉蔬菜等。

4、防止繼發感染 由於體循環及肺循環瘀血, 患兒機體抵抗力低下, 應視病情而定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 協助做好生活護理和身體的清潔衛生, 長期臥床及有水腫者, 定時翻身按摩受壓部位, 預防褥瘡。 感染與非感染患兒分室居住, 避免呼吸道感染。 注意飲食衛生, 防止腸道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