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一出生,
就經常大聲哭鬧,
手腳亂動,
這種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
但是大多數孩子脾氣暴躁是后天形成的。
其原因很多,
溺愛是造成脾氣暴躁的重要原因。
如果家長對孩子一味地溺愛,
百依百順,
有求必應會使孩子脾氣越來越暴躁。
假如家長對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絕,
使他的欲望總是求而不得,
也會使孩子變得脾氣暴躁,
有時還會產生懷恨心理。
因此家長應盡量滿足其合理的要求;對不合理的要求,
要耐心地做說服工作,
不要在孩子不知道原因的情況下斷然拒絕,
特別是當孩子一提出要求,
Advertisiment
沒等講完家長就馬上給予否定,
這樣會使孩子分不清自己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
哪些是不合理的,
從而會影響他認識水平的提高,
以致形成“反正家長也不同意”的想法。
矯正的方法:1.首先家長應找一找孩子好發脾氣的原因,
是孩子自我情緒調節能力低,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表達能力差,
一點小事就發脾氣;還是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斷的能力。
2.家長檢查一下大人對孩子的態度是否一致,
特別是當孩子發脾氣時,
周圍的人是一味袒護他,
還是教導他?假如一味袒護,
就會使他嘗到甜頭,
這實際上是一種負強化,
他就會鬧得更兇。
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應該讓孩子懂得并記住一個道理:吵鬧發脾氣是沒有用的。
Advertisiment
這樣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鬧發脾氣當武器”不起作用。
經過幾次這樣的教育,
孩子
愛發脾氣的毛病就會有所改變。
3.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
了解孩子的需要,
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
家長可以多方了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
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
家長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
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
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4.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是天生的”,
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
也跟著發脾氣,
用發脾氣對發脾氣。
這種感情用事的方法,
絕對改變不了孩子好發脾氣的習慣。
有的母親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拗不過他,
就把他推給父親管教,
Advertisiment
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媽媽對他發脾氣毫無辦法”以后他會變本加厲地在母親面前發脾氣。
5.注意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做事的靈活性。
孩子的能力發展有“關鍵期”,
學習繪畫宜在3—4歲;學習音樂宜在5—7歲之間。
因此,
興趣的培養不要過早,
也不宜過晚。
孩子的興趣特別容易轉移,
不要只根據家長的意見來決定,
而應當聽聽專業人員和孩子本人的意見。
6.培養孩子做事的靈活性。
當孩子玩玩具、吃飯或穿衣服時都不要只“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
要從小盡量使其“多樣化”,
任其有挑選的余地。
特別是當一種東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
就應及時引導孩子轉移到別的東西、食品、玩具上去,
這種調節能力越好,
其靈活性也就越好。
當孩子的興趣增加了,
Advertisiment
對困難和問題的處理態度也靈活了,
他發脾氣的習慣也就會隨之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