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護理患有鵝口瘡的新生寶寶?

爸爸媽媽們知道什麼是鵝口瘡嗎?一般什麼原因會導致寶寶出現鵝口瘡呢?當寶寶出現鵝口瘡的時候, 爸爸媽媽們應該如何給寶寶護理與用藥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瞭解瞭解吧!

什麼是新生兒鵝口瘡?

什麼是鵝口瘡

鵝口瘡是一種由白色念珠菌等真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炎症, 多發於新生兒和嬰幼兒。 白色念珠菌可以在健康人的皮膚、腸道、陰☆禁☆道寄生。 由於孩子入口的東西不乾淨:乳具消毒不徹底、乳母的乳☆禁☆頭不乾淨、照顧孩子的人手不乾淨造成孩子所用物品污染, 對於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兒或小嬰兒都容易引起鵝口瘡的產生。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孩子已經會吃手、吃身邊的一些物品, 很容易使得鵝口瘡反復感染發作。 鵝口瘡也見於營養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菌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孩子, 也有的新生兒是經過產道分娩感染的。

鵝口瘡都的症狀

鵝口瘡, 又稱雪口病, 任何年齡都可發, 但2歲以內的嬰幼兒最多見。

●此病初起時, 口腔粘膜充血和發紅, 有大量散在的似白雪樣、針尖大小的柔軟小斑點, 不久即可相互融合為白色斑片, 像奶凝塊一樣, 可鋪滿整個口腔粘膜;

●好發於頰、舌、軟齶及口唇部的粘膜, 白色的斑塊不易用棉棒或濕紗布擦掉;

●在感染輕微時, 除非仔細檢查口腔, 否則不易發現, 也沒有明顯痛感, 或僅有進食時痛苦表情。

Advertisiment
嚴重時寶寶會因疼痛而煩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難, 有時伴有輕度發熱;

●受損的粘膜治療不及時可不斷擴大, 蔓延到咽部、扁桃體、牙齦等, 更為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食道、支氣管, 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 出現呼吸、吞咽困難, 少數可併發慢性粘膜皮膚念珠菌病, 可影響終身免疫功能。 甚至可繼發其他細菌感染, 造成敗血症。

患有鵝口瘡的寶寶如何護理

一旦寶寶得了鵝口瘡也不用驚慌, 一般在家中就可做好護理治療。

(1)注意病兒口腔的清潔, 指導喂服, 加強個人衛生。 喂乳前後用溫水將乳☆禁☆頭沖洗乾淨, 喂乳後再給嬰兒喂服少量溫開水。 用不1∶3銀花甘草液等擦洗口腔, 每日3次-4次, 局部潰破可外塗適量冰硼散或1%龍膽紫。

Advertisiment

(2)觀察病兒口腔粘膜及舌面白屑的增減及吮乳情況。 若見病兒煩躁、口臭、流涎、便秘, 吮浮時啼哭, 吞咽、呼吸困難時, 應及時送往醫院處理。 發熱者, 定時測量體溫, 給予物理降溫, 喂服淡鹽水或溫開水。 口臭便秘者, 在醫生指導下用大黃粉1克, 開水泡後喂服。 中藥湯劑宜採用少量多次溫服。 瘡面用綠袍散化水以棉簽液擦口, 再用冰硼散加麻油調敷塗口腔患處, 每日3次-5次。

患有鵝口瘡的寶寶如何護理?

(3)乳母飲食清淡, 忌辛辣、酒類刺激性食品。 一次喂乳不宜過飽, 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湯。 小兒奶瓶、乳☆禁☆頭、餐具應經常清潔消毒。

局部用藥 ●局部使用制黴菌素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可用制黴菌素加魚肝油塗擦嬰幼兒口腔,

Advertisiment
或制黴菌素藥片, 每片用10毫升溫開水化開, 切忌用涼水或開水。 用藥期間至少7天, 或白色斑塊消失後, 還應堅持再用藥1周~2周, 以防復發。

●可使用2%~4%碳酸氫鈉(小蘇打)溶液, 在哺乳前後洗滌患兒的口腔, 使口腔成為鹼性環境, 阻止白色念珠菌的生長和繁殖。 一般情況下, 連續使用2~3天病變即可消失, 但仍需繼續用藥數日, 以防復發。

同時母親也應用小蘇打液清洗乳☆禁☆頭, 以免重複感染。 停用抗生素如果病兒有長期服用抗生素的歷史, 應儘快停用抗生素, 這樣可以扶植正常的口腔菌群, 以抑制黴菌生長。

注意飲食鼓勵寶寶多飲水, 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如:牛奶、蛋羹、麥片、面片等;寶寶因為疼痛不願吃東西、不肯吸吮, 這時應耐心用小匙慢慢餵奶,

Advertisiment
以保證營養;避免攝入過酸、過鹹及刺激性食物, 以免引起疼痛。

就醫指征寶寶有鵝口瘡後, 應密切注意觀察病情變化, 出現以下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醫:

●寶寶不願意進食。 有輕度發熱, 煩躁不安, 應去醫院;

●若發現口腔粘膜上的乳凝塊樣物向咽部以下蔓延, 應送醫院治療, 以防止發生呼吸困難等嚴重併發症;

●治療5~7天后仍未改善, 或鵝口瘡情況越來越嚴重。

小編總結:讀完這篇文章以後, 爸爸媽媽們應該知道如何護理患有鵝口瘡的寶寶了吧!如果寶寶的食物或者是食具不衛生都有可能導致寶寶患上鵝口瘡, 而當寶寶患上這種疾病的時候, 爸爸媽媽們在護理、用藥方面一定要細心, 注意寶寶口腔的衛生哦!當寶寶出現一些嚴重的異常現象時, 就應該及時送寶寶到醫院檢查哦!

就應該及時送寶寶到醫院檢查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