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分點心和水果寓教於樂

幼兒午睡起床後吃點心, 本是一件小事, 但老師在孩子吃點心中, 寓教於樂, 收到一定的效果。

吃午點之前, 老師讓孩子們圍坐成一個大圓圈, 請孩子們把小腳伸出來, 互相檢查一下鞋是否穿反了。 孩子們在檢查別人的同時, 也讓自己懂得了鞋的反與正, 下次再穿時就會注意了。 這對於小班孩子來說更有必要。

隨後, 老師請孩子們起立, 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 這時, 老師也親自動手, 幫這個伸一伸, 給那個拽一拽;順便摸摸孩子們的頭, 和他們說幾句話, 讓孩子們體會到老師的關心愛護之情。 並能把孩子的情緒調動起來,

Advertisiment
保證孩子在下午的半日活動中, 情緒達到最佳狀態。

分點心的學問也不小。 如吃餅乾, 老師可讓幼兒自己從篩子裡往外拿, 每人拿相同的塊數, 邊拿邊數, 這無疑鍛煉了孩子手口一致地點數能力。

有時, 老師也請數目概念較差的幼兒分發點心, 讓他(她)在反復數數的過程中強化數的概念。

吃水果時, 老師先讓幼兒看清盆子裡有“許多”水果, 老師把這“許多”水果分給每個小朋友一個, 以強化幼兒對“1”和“許多”的關係的認識。

幼兒自己拿水果時, 有的孩子挑來揀去, 專門拿大個的。 這時, 老師可在他們吃水果時, 講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 讓挑大個兒水果的孩子領悟到自己做法不對。 過些天, 再請孩子自己拿水果時,

Advertisiment
他們就會自然懂得應該怎樣做才對了。

幼兒吃的餅乾有不同的形狀, 老師可在孩子吃午點時, 教他們認識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及橢圓形等。 一堆蘋果, 顏色有深淺, 老師可給孩子講講蘋果顏色深淺與太陽光的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