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成為社會棟樑之材。 但在現實生活中, 目前獨生子女一代的孩子們所表現出來的“以自我為中心”, 為他人和社會服務意識淡薄的種種問題, 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健康成長。 陶行知先生說過:“最重要的教育是‘給的教育’”。 一個不會給予, 不會關心和服務他人的孩子, 很難想像他長大後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品格高尚之人。

在如今管理界, 流行一句話:真正的領導即是服務。 服務型(僕人式)的領導, 作為領導力的最高境界, 強調領導者要向他人提供更多的服務,

Advertisiment
工作中顧全大局, 增強社區意識。 我們的孩子並不一定個個都能成為領導人物, 但從小培養孩子在服務他人中成長, 的確能夠造福他人, 更能造就孩子自己。

☺在服務他人中享受成長的快樂

☺父母服務教育誤區

☺如何喚醒孩子一顆服務的心

☺服務他人與樹立界限

在服務他人中享受成長的快樂

♪服務他人, 自己受益

鏡頭一:婷婷上小學三年級, 是一個文靜隨和的女孩子。 鄰居同同上小學二年級, 最近為英語苦惱:英語作業經常不會做, 而爸爸媽媽也不懂英語, 無法輔導。 同同想到了婷婷, 希望婷婷能幫助她。 婷婷很為難, 每天的家庭作業本來就很多, 而且自己英語也不太好。 而婷婷媽媽則鼓勵自己的孩子:“你去幫助同同吧,

Advertisiment
如果有什麼不會, 媽媽可以幫助你。 ”一學期後, 婷婷猛然發現自己的英語成績突飛猛進, 這個期末, 英語成績考了班上第三名呢!原來, 由於有了要幫助同同的計畫, 婷婷英語學習有新的動力。 她不像以前那樣很被動, 而是主動學習, 因為自己英語不懂, 如何能幫助別人呢?!

♪做家務事, 讓我更自信

鏡頭二:與許許多多獨生子女一樣, 張明明同學原來“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唯讀聖賢書”。 他不知道衣服如何洗, 也不知道板栗是長在地裡還是長在樹上。 自從學校開展服務課以來, 他學著自己洗衣服, 幫父母幹家務。 上一次秋游野炊時, 自己親手炒的兩個菜, 讓同學們讚不絕口。 張明明深有體會:是服務教會了我生活, 讓我更自信……

Advertisiment

♪學習服務他人, 增強社會交往能力

鏡頭三:“請到我家來做客!”這是某幼稚園培養孩子學會服務他人, 培養社會交往能力的活動之一。 5歲的李恩主動要求第一個做東, 在家招待了全班同學。 “客人”一進門, 他就熱情地找鞋套, 然後端出水果, 拿出自己的玩具, 還不時指揮媽媽幫忙。 他的媽媽說, 以前孩子總把好東西據為己有, 全家都圍著他一個人轉。 現在他開始學會為他人服務, 學會分享, 知道如何與他人相處, 自己感到非常欣慰。

♪做一個被人需要的人, 生命才有意義

鏡頭四:初中一年級學生元元和環環利用雙休日時間, 從家中帶來鞋油、鞋刷, 到中心花園實踐服務, 籌款180多元捐助失學的山區同齡人。 路人得知兩位學生的背後故事後,

Advertisiment
大受感動, 一位青年連鞋也不讓兩學生擦, 就拿出了10元錢……

父母服務教育誤區

§誤區一:孩子太小沒有必要做家務事, 留著長大以後再學吧。

事實上:3歲前的孩子處於行為的敏感期, 而4—5歲的幼兒已經具備了完成指定任務的能力。 通常2—5歲的孩子會很享受“我會做”的成就感的。 若做父母的順勢推舟, 配合這個年紀“愛幫忙”的天性, 便可從小建立為他人服務、負責任等美好的品格。 否則, 將很難培養孩子照顧自己, 服務他人的能力。 家庭是讓孩子在生活中學會為他人服務非常重要的地方。 家長要引導孩子為家庭服務, 根據孩子年齡階段, 分派相應的家務。 孩子們成長的速度是非常驚人的, 遠遠超出大人們的想像。

Advertisiment
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在為他人服務享受成長的快樂吧。

§誤區二: 孩子熱心做事, 服務他人, 會影響學習。

事實上:在服務他人過程中, 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責任心、愛心等等非常寶貴的品格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這樣的孩子會成長得更健康。 孩子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單純智力、知識方面的學習。 很難想像在父母溺愛、只關心學習成績的環境下成長下的孩子, 長大成人後能成為一個社會棟樑之材。 當做父母的感歎如今孩子不懂事、嬌氣、懶惰、不尊敬父母的時候, 有沒有想到過, 孩子的問題與我們父母的教育有非常大的關係。

§誤區三:為他人服務, 會使孩子在社會交往中吃虧

事實上:這種怕吃虧的心理, 最終會讓自己孩子吃大虧的。 孩子在為他人服務中發展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並發展獨立性,從心理上體驗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員,進而主動適應社會,去探索,去努力發展自己。受到過分保護的孩子,很難體驗到在服務他人中享受到的與人交往的情感、價值觀和社會歸屬感,進入社會(幼稚園、學校、工作)後,容易形成被動、依賴、孤僻、懶惰和抑鬱的性格。

§誤區四: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教育,這是學校的事情。

事實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父母切忌不要以為孩子上幼稚園或者小學以後,教育就是學校的事情了,特別是在品格習慣教育上。品格教育不同於其他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僅靠學校單槍匹馬地進行,效果是很有限的。學生的品格習慣需要得到相對一致的指導和教育,其行為也需要不斷的褒揚和強化。這些,都不是單憑學校一己之力能做到的。服務他人等品格教育,需要家庭、學校,還有社會三個方面形成合力來進行。

§誤區五:服務,就是服務社會。

事實上:服務社會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對孩子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實施。所以,我們需要將服務物件細化,即從裡到外,從小到大。服務,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即生活學習的自理能力。事事都需要父母老師來服務的孩子,不可能能夠服務他人。其次是家庭服務,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再次,是學校班級服務;然後是社區(鄰里)服務,最後是為國家和國際社會服務。

孩子在為他人服務中發展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並發展獨立性,從心理上體驗到自己是社會的一員,進而主動適應社會,去探索,去努力發展自己。受到過分保護的孩子,很難體驗到在服務他人中享受到的與人交往的情感、價值觀和社會歸屬感,進入社會(幼稚園、學校、工作)後,容易形成被動、依賴、孤僻、懶惰和抑鬱的性格。

§誤區四: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教育,這是學校的事情。

事實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父母切忌不要以為孩子上幼稚園或者小學以後,教育就是學校的事情了,特別是在品格習慣教育上。品格教育不同於其他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僅靠學校單槍匹馬地進行,效果是很有限的。學生的品格習慣需要得到相對一致的指導和教育,其行為也需要不斷的褒揚和強化。這些,都不是單憑學校一己之力能做到的。服務他人等品格教育,需要家庭、學校,還有社會三個方面形成合力來進行。

§誤區五:服務,就是服務社會。

事實上:服務社會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對孩子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實施。所以,我們需要將服務物件細化,即從裡到外,從小到大。服務,首先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服務,即生活學習的自理能力。事事都需要父母老師來服務的孩子,不可能能夠服務他人。其次是家庭服務,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再次,是學校班級服務;然後是社區(鄰里)服務,最後是為國家和國際社會服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