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孩子學會一覺到天亮?

讓孩子學會一覺到天亮

現在你已經知道孩子的睡眠是如何運作的。 此外, 孩子應該盡可能在固定的時間, 獨自在自己的床上入睡。 這樣就算他在夜裡醒來, 也可以再次獨自入睡。

你的寶寶已經6個月大, 但是睡眠的習慣很不好嗎?你可能也在思索著, 一定有什麼地方“做錯”了。 你會開始想:“我還能怎麼做?孩子醒著的時候, 就抱他上床, 留他自己一個人在那兒?他才不幹!他哭鬧的話, 我怎麼辦?”

我們的建議絕不是“就讓他鬧吧”, 但是你也不能坐著乾等, 期待問題會自己解決, 因為你可能得等上很多年的時間。

Advertisiment
我們建議你還是採取主動, 做些你的寶寶一開始不會太喜歡的事――他所需要的, 你還是會一直給他, 但絕不是有求必應。 對很多寶寶(對父母也是)來說, 這是一個新的體驗。 剛開始的時候, 幾乎 沒有一個寶寶會不抗議。 但是――

父母可能越幫越忙

在第一章裡我們提到, 如果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才能入睡, 可能會出現兩個問題――孩子會啟動“警覺系統”, 不是入睡時間延遲, 就是半夜醒來感覺好像缺了什麼, 無法再自己入睡。 所以他會一直哭鬧, 直到父母重新把他習慣的入睡條件設定好。 這種情形一夜會重演好幾次, 寶寶也就沒有辦法一覺到天亮。

這些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假使你的寶寶需要你幫忙才入睡, 但夜裡醒來後他可以毫無困難地繼續睡著,

Advertisiment
而且能酣睡到第二天早上, 這樣當然沒有作改變的必要。 但如果他醒來後只有在你的協助下才能繼續入睡, 而且一夜醒來好幾次, 那麼你可以確定:你的“協助”正是造成干擾的原因。

不良的入睡習慣

家長們幫倒忙的入睡協助千奇百怪。 大部分的情況是, 孩子每次要睡覺的時候都“需要”這些協助, 不論白天、晚上還是夜裡。 也有孩子在白天小睡時可以自行入睡, 夜裡卻常常“需要”父母。 接下來我們要介紹最常見的不良入睡習慣。

奶嘴的幫助

當羅伯特的媽媽來找我們時, 她非常沮喪。 在我們之前提到的壓力溫度計上, 她勾選了最高的數值5:“精神瀕臨崩潰, 再也受不了”。

每小時都要起來一次

羅伯特6個月大,

Advertisiment
白天是個模範寶寶。 他每天總共睡15個小時, 超過平均值, 他甚至可以自己在小床上睡著。 雖然如此, 羅伯特還是有睡眠問題。 這和他的奶嘴有關。 夜裡羅伯特會醒來5~10次。

醒來之後, 羅伯特常常很快就又睡著。 但是他的媽媽卻還是清醒地躺在他身邊很長一段時間, 因為她感覺“下一秒, 羅伯特就會開始哭鬧”。 這帶給她很大的壓力, 也是她無法入睡的原因。

雖然羅伯特能單獨在自己的床上入睡, 但是夜裡他習慣性地需要媽媽。 他還太小, 無法自己找到奶嘴, 而沒有奶嘴他睡不著。 因此這時的當務之急, 就是戒掉奶嘴。

你一定記得, 基於安全的理由, 我們建議給寶寶吸奶嘴。 但是最好只是晚上一次, 而不是在夜裡很多次。

Advertisiment
如果你的寶寶醒來後需要奶嘴才能重新入睡, 而他的奶嘴又常常掉, 那麼給他奶嘴就不再是好方法。 像羅伯特這樣聰明的孩子, 會把奶嘴和入睡聯繫起來, 這時“奶嘴法”就是弊多於利。

為了讓羅伯特更容易學習睡眠, 羅伯特的媽媽馬上把奶嘴收起來, 開始實行睡眠學習計畫。 或許從表面看來寶寶非常“依賴”奶嘴, 但是讓孩子放棄吸吮 的習慣, 比父母想像的容易得多。 一般而言, 3天以後, 奶嘴就會被遺忘。 小羅伯特也是, 他只是稍稍哭了一會兒, 很快就安靜下來, 3天后他就可以一覺到天亮。

有時我們會建議, 不要直接戒掉奶嘴, 而是再嘗試一陣子看看。 如果孩子不需要父母的説明也能吸得到奶嘴, 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吸奶嘴反而成了有利入睡的條件。

Advertisiment
如果你很早就把奶嘴放在他手裡而不是塞進嘴裡, 你就可以訓練孩子自立。 9個月大以後, 你的寶寶就會自己用奶嘴, 在夜裡也一樣。 因為奶嘴常常會掉到床下, 你可以多放幾個在床上(請不要放太多, 孩子也需要睡覺的空間)。

有些孩子會發現, 如果沒有奶嘴, 拇指可以代勞。 但是這只是例外狀況, 不是常態。

在爸媽懷裡

抱著寶寶走來走去是很累人的事。 要寶寶戒掉這個習慣, 單獨在自己床上入睡, 對他們來說是很困難的, 因為他們要放棄的東西, 比羅伯特的奶嘴多得多。

好幾個小時的夜行軍

菲力克斯(13個月大)從5個月到8個月時都一覺睡過夜, 之後他生了一場很嚴重的病。 在他生病期間, 他的父母養成抱著他走來走去、哄他睡覺的習 慣。 後來,雖然菲力克斯恢復健康,但他卻不願意放棄這個習慣。爸媽晚上要抱著他走10~15分鐘,中午30分鐘,更糟的是,夜裡菲力克斯也需要爸媽抱他 5~6次。每次只要從做夢期過渡到深睡期,他都會哭著醒來。

菲力克斯會在父母的懷裡睡著,但是卻不能太早把他放回小床上。很顯然,他的“警覺系統”一直處於開啟的狀態。就這樣,夜裡菲力克斯的爸媽要輪流 把他抱在懷裡,甚至達兩個小時之久。他們的耐心的確可敬,但是最後兩個人都累垮了。他們指望菲力克斯能戒掉這個“被抱著睡”的習慣,這對所有當事人來說都 不是容易的事,但是我們成功了。辛苦幾天之後,大家都好過多了。

身體接觸

再來要介紹的是另一種會導致不良睡眠習慣卻也很普遍的入睡協助――爸爸或是媽媽跟孩子躺在一起直到孩子睡著,或者是把孩子抱到爸媽床上睡。有些 父母則是躺在嬰兒床邊或者坐在床前,握著寶寶的手直到他睡著。這些孩子似乎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需要感覺到父母的身體接觸才能入睡。

對很多父母來說,這種在孩子身邊和身體接觸的方式,不像抱著踱步那麼累。但是有些孩子卻有特別要求:他們要玩媽媽的頭髮,要爸爸媽媽拍背,要把手指伸進媽媽的嘴裡或者玩爸爸的鬍子。這些孩子如果在半 夜醒來的話,通常會被抱到父母床上一起睡;比較大的孩子,就會自己爬上父母的床――但是至少他們不是在父母床上睡一整夜。

睡在床墊上的媽媽

兩歲的拉麗莎一向睡得很好,但是她忽然開始討厭她的床,只要一接近,她就開始哭鬧。媽媽猜想,她可能是害怕一個人睡,所以在拉麗莎的房間多擺了一張床墊。媽媽每天晚上就躺在床墊上,握著拉麗莎的手陪她。

20分鐘以後,媽媽通常就可以離開房間。夜裡,拉麗莎一般會叫媽媽兩次。這時媽媽就會過來躺到床墊上,等她再次睡著。

現在拉麗莎的媽媽又懷孕了,肚子越來越大,這個情況必須有所改變。因為拉麗莎不再害怕,似乎也不是真的需要媽媽,所以作改變應該不會太困難。

淩晨抱孩子的媽媽

這些習慣有多根深蒂固,我們可以從8歲大的馬蒂亞斯的身上略窺一二。他的媽媽現在還是每晚陪他躺著,直到他睡著。可想而知,他每天夜裡都會溜上父母的床。幸運的話,爸爸媽媽沒有發覺,他就可以睡到天亮。但如果媽媽醒過來,覺得睡得不舒服的話,就會把他抱回自己床上去。

雖然馬蒂亞斯的入睡習慣已經持續了幾年,改變卻比想像的容易。媽媽直接告訴馬蒂亞斯,她決定晚上不再陪他入睡。她很驚訝,馬蒂亞斯居然沒有異議。從此馬蒂亞斯也不再溜上父母的床。

母乳與奶瓶

父母在身邊或是身體接觸,對某些寶寶來說還是不夠。他們還要媽媽哺乳,或是用奶瓶喝點東西。這些寶寶夜裡不是喝掉一瓶水、果汁或是牛奶,就是還要媽媽起來哺乳好幾次。你的孩子若是夜裡已經習慣會渴或餓,你應該想辦法或掉他夜裡多餐的習慣。如何實行,我們會在後文告訴你。

有些孩子半夜只是吮吮媽媽的乳☆禁☆頭,不是真正在吃奶,或者他們只是從奶瓶裡象徵性地吮上幾口。這種情況,就像奶嘴的例子一樣,吸吮只是一種入睡協助,根本不是渴或餓的問題。

其他的助睡方式

推著嬰兒車逛、開車兜風、放進搖籃或是吊床裡、唱歌、不停給音樂盒上發條……助睡招數可是包羅萬象。為了讓孩子高興,父母就會有無窮的創意與耐心,有時候甚至還會想出連環計來幫助孩子入睡。

10個月大的薇拉已經習慣一整套的助睡動作――晚上她躺在床上喝一瓶奶,然後媽媽給她奶嘴,接著用手遮住她的眼睛直到她睡著。夜裡整套遊戲要重複7~9次,每次薇拉都要從奶瓶裡喝一點奶。大約淩晨1點,父母還得把她移到自己床上。

改變入睡習慣

之前描述的所有入睡習慣,可能會以各種組合出現。所有的習慣都不利於入睡,但也都可以用類似的辦法改變。以下介紹一種非常普遍的解決對策,這個方法卻也是我們要阻止的。

任他哭鬧?

手足無措的父母,常從朋友或是祖母那裡聽到這樣的建議:“讓孩子去哭,不要理他。”有些兒科醫生也會給這種建議。他們的理由是:如果孩子夜裡一哭叫父母就來到身邊,等於獎勵他們哭鬧。孩子會學到“我一哭,要什麼就有什麼”。相反,如果不理他,孩子就會學到哭鬧是不管用的。

過去這種做法十分普遍,四五十年前也的確沒聽過有嬰幼兒睡眠問題的相關報導。我們的研究同時顯示,“不理會孩子的哭鬧”這種辦法是有效的。然而――

這種“任他哭鬧”的辦法,必須持續執行很多天才能見效。這表示,孩子每次都得哭到他睡著。最糟的情況下,他可能會獨自躺在床上哭泣好幾個小時,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之前,他習慣一哭很快就有人來回應;現在他可能會覺得被遺棄,內心充滿極度的分離焦慮。這是我們要極力避免的。

只有少數人能承受

許多無計可施的父母會嘗試這種“任他哭鬧”的辦法,但是很快就又放棄,因為無法成功。絕大多數的父母會不忍聽聞寶寶持續哭鬧,半個小時或1個小 時之後就撐不下去了。這期間有不少夫妻還會爆發爭吵,爭執這種辦法的意義。最後,往往有一方會去抱起寶寶,給他原本該戒掉的入睡協助,比方說奶嘴、奶瓶等等。

經過長時間的哭鬧,孩子得到的正是他想要的。這種結果讓他學到――長時間的哭鬧是值得的。假使父母每次都把等待的時間拉長,孩子哭鬧的時間可能會因此持續兩三個小時。這對父母或孩子並沒有好處,情況反而比以前更糟。

睡眠學習計畫

以下介紹我們的睡眠學習計畫。這個計畫的基礎,是費貝爾教授在美國波士頓的兒童睡眠中心研究出來的幾個原則。

孩子們不見得能立刻接受這些方法並改變他們的習慣,但是他們不會哭鬧那麼久,因為父母不會對他們置之不理。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會得到父母有原則的親近。只是,當他們哭鬧的時候,不會正好得到他們想要的。因為如此,他們很快會停止哭泣,大多數父母也因此得以貫徹計畫。只有貫徹計畫,你的孩子才可能 在幾天後單獨入睡,而且一覺到天亮。

在這種方式之下,寶寶會“忘記”哭鬧。因為他沒有辦法通過哭鬧得到他想要的,取而代之的只是爸爸或媽媽短暫的探望安慰。同時他也累了想睡覺,因為他總是在適當而且固定的時間被帶上床,並且在同樣的條件下被叫醒。寶寶很快就會知道:“我費盡力氣大哭大喊,結果呢?爸爸媽媽的關愛不值得花這麼多力氣去爭取,我還是睡覺好了。”久而久之,寶寶對睡眠的需求會大過對習慣的需求。經過漸漸拉長等待時間,寶寶會學到:“哭喊再久也沒用,爸爸媽媽不會讓我如願 的。”

另外一個學習過程其實也在同步進行。每當你的寶寶自己睡著一次,你就離目標更進一步。漸漸地,獨自在床上入睡的感覺會成為寶寶的習慣和理所當然的程式,再也不會因此拉“警報”了。不消幾天,這個習慣便替代了以前不利睡眠的入睡協助。

你的寶寶夜裡還是會醒來。但是現在,他不需要你的説明就可以重新入睡。

每個孩子學習方式不同

當你施行睡眠學習計畫時,剛開始的幾夜,對你和寶寶來說可能都會很困難。有些孩子從來都沒有獨自在床上入睡過,他會努力抗爭,這也跟他們本身的脾氣以及之前的學習經驗有關。此外,他們對行動計畫的反應也會不同。有些孩子從不哭超過15分鐘,而且2~3天后新的習慣就養成了;有些孩子第一次可能會 哭上1~2個小時――很少有哭更久的例子――直到他們入睡。這段時間內,爸爸或媽媽可能要去安慰他們10次或更多次,告訴他們:“我們在你身邊,什麼事都 沒發生。”

幸好,比起大人來,孩子養成新習慣要容易得多。

睡眠學習過程極少會超過一個星期,通常最慢兩個星期,孩子就應該習慣獨自入睡,並且一覺到天亮。然而,孩子間的個體差異很大;我們的睡眠學習計畫可以提供你作為參考,你自己要決定如何把計畫運用在你和孩子身上。只有適合你們需求的計畫才會有效。

計畫的適度調整

通常我們建議,一開始白天和晚上就同時執行睡眠計畫。如果白天晚上的睡眠條件一致,寶寶練習獨自入睡的機會越多,學習效率會越好。有些父母卻不願意馬上就作180度的轉變,如此一來,你的計畫就必須作適度調整。

分兩個步驟施行

你不需要馬上改變整個現狀,你可以把學習過程分成兩個步驟。但是要等到孩子能睡過夜,你也需要有比較多的耐心。

第一步,你的孩子要學習如何按照計畫在白天單獨入睡。夜裡醒來的話,他可以得到從前慣有的入睡協助――馬上就給,不必讓他等待。幸運的話,說不定寶寶會把白天新學到的入睡能力也用到夜裡,那你很快就可以享有夜裡的安寧。

第二步,如果你的寶寶在1~2周之後已經可以單獨入睡,但是夜裡還是會規律醒來,你就必須在夜間也施行睡眠學習計畫。

改變等待時間

根據我們的經驗,時間計畫所使用的等待時間――也就是孩子單獨在房間的時間――是可行的,大多數的父母都能接受。但是你也可以在施行睡眠訓練之前設定一個不同的時間表。你也許覺得讓寶寶單獨待在房間裡好幾分鐘並不妥,那麼你可以把時間縮短。

你覺得縮短後的時間還是太長嗎?那麼我們建議你使用“乒乓球法”。你每次離開房間的時間可以很短,30~60秒後你再回到寶寶身邊,讓他看到 你,或者跟他說說話。等待的時間不要拉長,原則上就是把握來來回回――好像打乒乓球一樣。不過執行這種方法時,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如果你能貫徹執行, 長期下來還是可以見到成果,你的孩子終究還是能獨自在他的床上睡著。像這樣進進出出,當然會有些麻煩;但是如果你想完全避免寶寶產生分離焦慮,這樣做或許是比較保險的。

有些父母會把等待時間稍微拉長。因為他們在場時,顯然不能讓孩子安靜下來,反而使他們更生氣。最早發展睡眠學習計畫的費貝爾教授曾建議父母將等待時間拉長到30分鐘,甚至45分鐘。我們覺得這樣的等待時間實在太長了點。

睡眠學習計畫是否奏效,並不是取決於你設定的時間間隔。更重要的是,要選擇一個適合你的時間表,讓你能夠每天堅持到底。你可能會覺得硬是要制定一個嚴格的計畫似乎沒什麼道理,可是對很多父母來說,從一開始就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這是很有幫助的。

與其讓寶寶察覺到你的無助、不確定,不如按部就班地執行計畫,更容易讓他放棄為了難舍的積習而戰鬥――說穿了,這其實是一場權力鬥爭。

留在房間裡

有些父母甚至對“乒乓球式”的間隔安排也感到不安。他們連30秒的分離都不願讓寶寶承受――擔心寶寶因此覺得孤單被遺棄,導致日後產生心理陰影。你應該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你屬於這類父母,請你選擇以下所述的睡眠學習計畫替代方案。

你可以在孩子醒著的時候就讓他單獨就寢,不要再協助他入睡――不論是喝東西、抱著踱步或是握著他的手。但是你可以留在房間裡,讓寶寶看到你,比如坐在一張靠近門的椅子上。之後你可以一步一步地離開房間。

接下來按照時間計畫,每隔幾分鐘就靠近床邊看孩子,跟他說說話,之後再坐回椅子上。利用這種方式,你可以確定孩子不會害怕。你在房間裡,寶寶可以看見你。如果寶寶還是哭了,這跟恐懼沒有關係;這種情形下,寶寶哭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得到想要的。

如果你在場對寶寶有幫助的話,就繼續留在房間裡。只是如此一來,你需要更多的耐心,直到寶寶能學會自己入睡為止。如果寶寶依舊哭鬧,或許你還是應該選擇“正常”的計畫來幫助寶寶學習睡眠比較好――如果你的內心不抗拒的話。

後來,雖然菲力克斯恢復健康,但他卻不願意放棄這個習慣。爸媽晚上要抱著他走10~15分鐘,中午30分鐘,更糟的是,夜裡菲力克斯也需要爸媽抱他 5~6次。每次只要從做夢期過渡到深睡期,他都會哭著醒來。

菲力克斯會在父母的懷裡睡著,但是卻不能太早把他放回小床上。很顯然,他的“警覺系統”一直處於開啟的狀態。就這樣,夜裡菲力克斯的爸媽要輪流 把他抱在懷裡,甚至達兩個小時之久。他們的耐心的確可敬,但是最後兩個人都累垮了。他們指望菲力克斯能戒掉這個“被抱著睡”的習慣,這對所有當事人來說都 不是容易的事,但是我們成功了。辛苦幾天之後,大家都好過多了。

身體接觸

再來要介紹的是另一種會導致不良睡眠習慣卻也很普遍的入睡協助――爸爸或是媽媽跟孩子躺在一起直到孩子睡著,或者是把孩子抱到爸媽床上睡。有些 父母則是躺在嬰兒床邊或者坐在床前,握著寶寶的手直到他睡著。這些孩子似乎有一個共通點,他們都需要感覺到父母的身體接觸才能入睡。

對很多父母來說,這種在孩子身邊和身體接觸的方式,不像抱著踱步那麼累。但是有些孩子卻有特別要求:他們要玩媽媽的頭髮,要爸爸媽媽拍背,要把手指伸進媽媽的嘴裡或者玩爸爸的鬍子。這些孩子如果在半 夜醒來的話,通常會被抱到父母床上一起睡;比較大的孩子,就會自己爬上父母的床――但是至少他們不是在父母床上睡一整夜。

睡在床墊上的媽媽

兩歲的拉麗莎一向睡得很好,但是她忽然開始討厭她的床,只要一接近,她就開始哭鬧。媽媽猜想,她可能是害怕一個人睡,所以在拉麗莎的房間多擺了一張床墊。媽媽每天晚上就躺在床墊上,握著拉麗莎的手陪她。

20分鐘以後,媽媽通常就可以離開房間。夜裡,拉麗莎一般會叫媽媽兩次。這時媽媽就會過來躺到床墊上,等她再次睡著。

現在拉麗莎的媽媽又懷孕了,肚子越來越大,這個情況必須有所改變。因為拉麗莎不再害怕,似乎也不是真的需要媽媽,所以作改變應該不會太困難。

淩晨抱孩子的媽媽

這些習慣有多根深蒂固,我們可以從8歲大的馬蒂亞斯的身上略窺一二。他的媽媽現在還是每晚陪他躺著,直到他睡著。可想而知,他每天夜裡都會溜上父母的床。幸運的話,爸爸媽媽沒有發覺,他就可以睡到天亮。但如果媽媽醒過來,覺得睡得不舒服的話,就會把他抱回自己床上去。

雖然馬蒂亞斯的入睡習慣已經持續了幾年,改變卻比想像的容易。媽媽直接告訴馬蒂亞斯,她決定晚上不再陪他入睡。她很驚訝,馬蒂亞斯居然沒有異議。從此馬蒂亞斯也不再溜上父母的床。

母乳與奶瓶

父母在身邊或是身體接觸,對某些寶寶來說還是不夠。他們還要媽媽哺乳,或是用奶瓶喝點東西。這些寶寶夜裡不是喝掉一瓶水、果汁或是牛奶,就是還要媽媽起來哺乳好幾次。你的孩子若是夜裡已經習慣會渴或餓,你應該想辦法或掉他夜裡多餐的習慣。如何實行,我們會在後文告訴你。

有些孩子半夜只是吮吮媽媽的乳☆禁☆頭,不是真正在吃奶,或者他們只是從奶瓶裡象徵性地吮上幾口。這種情況,就像奶嘴的例子一樣,吸吮只是一種入睡協助,根本不是渴或餓的問題。

其他的助睡方式

推著嬰兒車逛、開車兜風、放進搖籃或是吊床裡、唱歌、不停給音樂盒上發條……助睡招數可是包羅萬象。為了讓孩子高興,父母就會有無窮的創意與耐心,有時候甚至還會想出連環計來幫助孩子入睡。

10個月大的薇拉已經習慣一整套的助睡動作――晚上她躺在床上喝一瓶奶,然後媽媽給她奶嘴,接著用手遮住她的眼睛直到她睡著。夜裡整套遊戲要重複7~9次,每次薇拉都要從奶瓶裡喝一點奶。大約淩晨1點,父母還得把她移到自己床上。

改變入睡習慣

之前描述的所有入睡習慣,可能會以各種組合出現。所有的習慣都不利於入睡,但也都可以用類似的辦法改變。以下介紹一種非常普遍的解決對策,這個方法卻也是我們要阻止的。

任他哭鬧?

手足無措的父母,常從朋友或是祖母那裡聽到這樣的建議:“讓孩子去哭,不要理他。”有些兒科醫生也會給這種建議。他們的理由是:如果孩子夜裡一哭叫父母就來到身邊,等於獎勵他們哭鬧。孩子會學到“我一哭,要什麼就有什麼”。相反,如果不理他,孩子就會學到哭鬧是不管用的。

過去這種做法十分普遍,四五十年前也的確沒聽過有嬰幼兒睡眠問題的相關報導。我們的研究同時顯示,“不理會孩子的哭鬧”這種辦法是有效的。然而――

這種“任他哭鬧”的辦法,必須持續執行很多天才能見效。這表示,孩子每次都得哭到他睡著。最糟的情況下,他可能會獨自躺在床上哭泣好幾個小時,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之前,他習慣一哭很快就有人來回應;現在他可能會覺得被遺棄,內心充滿極度的分離焦慮。這是我們要極力避免的。

只有少數人能承受

許多無計可施的父母會嘗試這種“任他哭鬧”的辦法,但是很快就又放棄,因為無法成功。絕大多數的父母會不忍聽聞寶寶持續哭鬧,半個小時或1個小 時之後就撐不下去了。這期間有不少夫妻還會爆發爭吵,爭執這種辦法的意義。最後,往往有一方會去抱起寶寶,給他原本該戒掉的入睡協助,比方說奶嘴、奶瓶等等。

經過長時間的哭鬧,孩子得到的正是他想要的。這種結果讓他學到――長時間的哭鬧是值得的。假使父母每次都把等待的時間拉長,孩子哭鬧的時間可能會因此持續兩三個小時。這對父母或孩子並沒有好處,情況反而比以前更糟。

睡眠學習計畫

以下介紹我們的睡眠學習計畫。這個計畫的基礎,是費貝爾教授在美國波士頓的兒童睡眠中心研究出來的幾個原則。

孩子們不見得能立刻接受這些方法並改變他們的習慣,但是他們不會哭鬧那麼久,因為父母不會對他們置之不理。取而代之的是,他們會得到父母有原則的親近。只是,當他們哭鬧的時候,不會正好得到他們想要的。因為如此,他們很快會停止哭泣,大多數父母也因此得以貫徹計畫。只有貫徹計畫,你的孩子才可能 在幾天後單獨入睡,而且一覺到天亮。

在這種方式之下,寶寶會“忘記”哭鬧。因為他沒有辦法通過哭鬧得到他想要的,取而代之的只是爸爸或媽媽短暫的探望安慰。同時他也累了想睡覺,因為他總是在適當而且固定的時間被帶上床,並且在同樣的條件下被叫醒。寶寶很快就會知道:“我費盡力氣大哭大喊,結果呢?爸爸媽媽的關愛不值得花這麼多力氣去爭取,我還是睡覺好了。”久而久之,寶寶對睡眠的需求會大過對習慣的需求。經過漸漸拉長等待時間,寶寶會學到:“哭喊再久也沒用,爸爸媽媽不會讓我如願 的。”

另外一個學習過程其實也在同步進行。每當你的寶寶自己睡著一次,你就離目標更進一步。漸漸地,獨自在床上入睡的感覺會成為寶寶的習慣和理所當然的程式,再也不會因此拉“警報”了。不消幾天,這個習慣便替代了以前不利睡眠的入睡協助。

你的寶寶夜裡還是會醒來。但是現在,他不需要你的説明就可以重新入睡。

每個孩子學習方式不同

當你施行睡眠學習計畫時,剛開始的幾夜,對你和寶寶來說可能都會很困難。有些孩子從來都沒有獨自在床上入睡過,他會努力抗爭,這也跟他們本身的脾氣以及之前的學習經驗有關。此外,他們對行動計畫的反應也會不同。有些孩子從不哭超過15分鐘,而且2~3天后新的習慣就養成了;有些孩子第一次可能會 哭上1~2個小時――很少有哭更久的例子――直到他們入睡。這段時間內,爸爸或媽媽可能要去安慰他們10次或更多次,告訴他們:“我們在你身邊,什麼事都 沒發生。”

幸好,比起大人來,孩子養成新習慣要容易得多。

睡眠學習過程極少會超過一個星期,通常最慢兩個星期,孩子就應該習慣獨自入睡,並且一覺到天亮。然而,孩子間的個體差異很大;我們的睡眠學習計畫可以提供你作為參考,你自己要決定如何把計畫運用在你和孩子身上。只有適合你們需求的計畫才會有效。

計畫的適度調整

通常我們建議,一開始白天和晚上就同時執行睡眠計畫。如果白天晚上的睡眠條件一致,寶寶練習獨自入睡的機會越多,學習效率會越好。有些父母卻不願意馬上就作180度的轉變,如此一來,你的計畫就必須作適度調整。

分兩個步驟施行

你不需要馬上改變整個現狀,你可以把學習過程分成兩個步驟。但是要等到孩子能睡過夜,你也需要有比較多的耐心。

第一步,你的孩子要學習如何按照計畫在白天單獨入睡。夜裡醒來的話,他可以得到從前慣有的入睡協助――馬上就給,不必讓他等待。幸運的話,說不定寶寶會把白天新學到的入睡能力也用到夜裡,那你很快就可以享有夜裡的安寧。

第二步,如果你的寶寶在1~2周之後已經可以單獨入睡,但是夜裡還是會規律醒來,你就必須在夜間也施行睡眠學習計畫。

改變等待時間

根據我們的經驗,時間計畫所使用的等待時間――也就是孩子單獨在房間的時間――是可行的,大多數的父母都能接受。但是你也可以在施行睡眠訓練之前設定一個不同的時間表。你也許覺得讓寶寶單獨待在房間裡好幾分鐘並不妥,那麼你可以把時間縮短。

你覺得縮短後的時間還是太長嗎?那麼我們建議你使用“乒乓球法”。你每次離開房間的時間可以很短,30~60秒後你再回到寶寶身邊,讓他看到 你,或者跟他說說話。等待的時間不要拉長,原則上就是把握來來回回――好像打乒乓球一樣。不過執行這種方法時,你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如果你能貫徹執行, 長期下來還是可以見到成果,你的孩子終究還是能獨自在他的床上睡著。像這樣進進出出,當然會有些麻煩;但是如果你想完全避免寶寶產生分離焦慮,這樣做或許是比較保險的。

有些父母會把等待時間稍微拉長。因為他們在場時,顯然不能讓孩子安靜下來,反而使他們更生氣。最早發展睡眠學習計畫的費貝爾教授曾建議父母將等待時間拉長到30分鐘,甚至45分鐘。我們覺得這樣的等待時間實在太長了點。

睡眠學習計畫是否奏效,並不是取決於你設定的時間間隔。更重要的是,要選擇一個適合你的時間表,讓你能夠每天堅持到底。你可能會覺得硬是要制定一個嚴格的計畫似乎沒什麼道理,可是對很多父母來說,從一開始就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這是很有幫助的。

與其讓寶寶察覺到你的無助、不確定,不如按部就班地執行計畫,更容易讓他放棄為了難舍的積習而戰鬥――說穿了,這其實是一場權力鬥爭。

留在房間裡

有些父母甚至對“乒乓球式”的間隔安排也感到不安。他們連30秒的分離都不願讓寶寶承受――擔心寶寶因此覺得孤單被遺棄,導致日後產生心理陰影。你應該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你屬於這類父母,請你選擇以下所述的睡眠學習計畫替代方案。

你可以在孩子醒著的時候就讓他單獨就寢,不要再協助他入睡――不論是喝東西、抱著踱步或是握著他的手。但是你可以留在房間裡,讓寶寶看到你,比如坐在一張靠近門的椅子上。之後你可以一步一步地離開房間。

接下來按照時間計畫,每隔幾分鐘就靠近床邊看孩子,跟他說說話,之後再坐回椅子上。利用這種方式,你可以確定孩子不會害怕。你在房間裡,寶寶可以看見你。如果寶寶還是哭了,這跟恐懼沒有關係;這種情形下,寶寶哭的原因是因為他沒有得到想要的。

如果你在場對寶寶有幫助的話,就繼續留在房間裡。只是如此一來,你需要更多的耐心,直到寶寶能學會自己入睡為止。如果寶寶依舊哭鬧,或許你還是應該選擇“正常”的計畫來幫助寶寶學習睡眠比較好――如果你的內心不抗拒的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