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重謙讓精神的言傳身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成人應該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施以積極的影響。 如:帶孩子坐公共汽車時, 家長在車上看見年邁的老人和抱小孩子的婦女,
Advertisiment
3 通過經典故事, 讓寶貝理解謙讓的含意 隨著寶貝漸漸長大, 可以讓他誦讀經典, 並給他講講故事中的含義, 當“融4歲能讓梨”這樣朗朗上口的句子印在他的記憶裡的時候, 這個故事所蘊藏的內涵, 也就會慢慢深入到他的心裡了。 這個正面的例子, 在會不知不覺中成為寶貝願意學習和效仿的行為規範。
4 和寶貝做角色遊戲, 幫他體會謙讓的樂趣 當寶貝大到可以玩角色遊戲的時候, 就可以設計一些這樣的情景和他一起來玩。 比如, 讓他扮演小貓和小狗, 你扮演大熊, 小貓是有禮貌的孩子,
Advertisiment
5 啟發寶貝思考和判斷, 自己該不該謙讓 當和寶貝一起在遊樂場或其他環境玩耍時, 如果遇到相應的場景, 就可以和寶貝討論, 是否該謙讓, 為什麼該?為什麼不該?啟發寶貝就事論事, 幫助寶貝建立是非標準。
6 鼓勵孩子學會謙讓 培養孩子的謙讓行為, 應時刻貫穿於日常生活中, 如孩子生日時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把蛋糕先送給爺爺奶奶吃;家裡有小朋友來玩時, 提醒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給小朋友玩;公車上別人給孩子讓座時,
Advertisiment
當孩子有謙讓行為時, 家長應及時給予鼓勵:“你真懂事, 學會照顧別人了!”“做得真棒, 真是我們的好孩子!”通過家長的言語強化, 孩子會逐漸懂得怎樣做是對的, 怎樣做是不受人歡迎的。
7 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 使孩子學會“謙讓”語言和動作 促進孩子的謙讓行為。 孩子年齡小, 受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局限, 語言發展不成熟, 不能完整地表達謙讓的意思, 他們常常只知道謙讓就是好, 但是在什麼情況下要讓又不明白。 所以, 父母應先講明為什麼要謙讓, 對什麼樣的事要謙讓, 然後通過遊戲、行動等來創造條件, 促使孩子學會謙讓。
8 建立家園配合, 鞏固幼兒相互謙讓。 幼兒良好品德的形成,
Advertisiment
9 在日常生活中, 引導幼兒學會謙讓。 (1)教師要把幼兒當作自己的朋友。 在日常活動中與幼兒平等相處, 尊重幼兒的良好願望和積極建議, 與幼兒一起協商、一起出注意。 這樣, 幼兒樂於向老師訴說自己的想法、需求和願望,
Advertisiment
(2)利用遊戲幫助幼兒學會謙讓。 因為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 幼兒可在遊戲中與同伴自由自在交往, 在進行系列活動“大帶小”, 邀請大班小朋友為小班小朋友講故事, 帶小班幼兒一起進入豐富多彩的遊戲區, 共同遊戲, 幫助、謙讓小班的小朋友。 通過活動讓小班幼兒親身感受到大班的哥哥姐姐們對自己的關心、幫助和謙讓, 並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3)在日常生活中, 要事實處處引導幼兒愛同伴、愛幼稚園, 和同伴建立合作關係, 讓幼兒知道、懂得玩具是大家的, 不能獨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