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孩子度過入學適應期?

從幼稚園進入小學, 是孩子人生很關鍵的一步。 如何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能力, 幫助孩子成功度過入學適應期呢?小學一線教師總結以往開學第一個月可能出現的“狀況”, 給家長、學生7條溫馨提醒。

1、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典型現象:孩子早上起來不會穿衣服, 有些孩子不洗臉刷牙, 被子不疊, 課本文具隨便往書包一塞就去上課;寢室裡亂七八糟, 什麼都不收拾, 更別說打掃衛生了……

專家錦囊:

家長可以逐步讓孩子做自己的事和做一些簡單家務。 家長可以讓他收拾自己的玩具。 適當地培養孩子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Advertisiment
比如讓孩子計畫自己週末的活動安排, 讓孩子計畫自己的某一個活動。 在孩子做事的時候, 家長不要對孩子做事的速度和品質問題提出批評, 而要加以鼓勵和肯定。 讓孩子做到持之以恆, 養成習慣, 任何一種習慣都是在反復操作、反復實踐中形成的。

2、合理調整孩子的作息

典型現象:孩子在下午的課堂上打瞌睡甚至睡著。 孩子貪睡, 不能按時起床, 上課遲到。

專家錦囊:

小學和幼稚園在作息時間上有很大的區別, 孩子在幼稚園裡習慣了天天有午睡的生活, 可是小學沒有午睡時間, 中午只有短暫的休息時間。 小學上午的上課時間比幼稚園要早。 家長要找到讓孩子按時起床的方法, 如用鬧鐘或輕音樂提醒孩子、早鍛煉、適當獎懲等,

Advertisiment
逐步讓孩子適應早睡早起的生活, 養成按時起床、用餐、學習、遊戲、就寢的習慣。

3、鼓勵孩子與人交往

典型現象:面對一大群陌生的孩子, 孩子成了個“悶葫蘆”。 怕和其他孩子玩耍逗樂, 完全是個“獨行俠”。 上學已有一兩個星期, 在班上還是一個朋友也沒有。

專家錦囊:

為了讓孩子在新環境中不怕生, 家長要鼓勵他們在住宅區和其他小朋友交往, 多帶他們參加集體活動, 教導他們與人交往的本領。 目前有些家庭存在教育誤區, 把小孩困在家裡學這學那。 父母要把小孩放出“牢籠”, 讓他們和鄰居小孩多溝通, 鼓勵多結交朋友。 有了朋友, 生活就變得多姿、快樂起來。

4、幫助克服思家情緒

典型現象:孩子不願意上學,

Advertisiment
每週回校前都要抱著媽媽大哭一場, 拉著媽媽的衣角不願放手。 有的孩子還藉口這裡痛, 那裡不舒服等, 以逃避上學。 有些孩子吃不下飯, 有些孩子天天打電話給父母, 還有孩子在第一個月裡天天哭。

專家錦囊:

孩子那麼小就離開父母, 進入一個新的環境, 和同學都還不熟悉, 想家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 在生活中, 有的家長喜歡拿老師嚇唬孩子:“再不聽話, 就讓老師把你關起來。 ”其實, 這樣會造成孩子對老師和學校的畏懼心理。

要讓孩子熱愛學校和老師。 激發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嚮往。 一般而言, 孩子嚮往小學僅停留在表像:背新書包, 穿校服, 戴紅領巾等。 這種入學的願望雖幼稚但很可貴。 家長應當保護這種積極性, 因勢利導,

Advertisiment
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光榮的、值得驕傲的事。 學校要在學生入學後安排豐富的活動, 促進孩子們的相互接觸, 淡化他們的思家情緒。 家長也應該有意識做一些這方面的工作, 比如在家裡就讓孩子一個人睡。 另外要注意孩子在校時最好少去探望。

5、讓孩子愛上學習

典型現象:在開學數周後, 孩子感受到學習的壓力, 失去了學習興趣, 不願意去上學。

專家錦囊: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紛紛提前給孩子進行學科教育。 孩子還未進小學就要求孩子學這學那, 進入小學之後將孩子的課餘時間全部排滿, 不是用來學習奧數, 就是用來培訓英語口語。 使孩子還沒嘗到學習的樂趣, 就先感到學習帶來的壓力。

Advertisiment
其實, 低年級基本沒有書面作業。 在這一階段最主要的是引導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 而不是一定要孩子掌握多少知識量, 要給孩子在學習時間上保持彈性, 能夠有充裕的時間來感受學習、思考帶來的樂趣, 無需另開“小灶”。

6、讓孩子學會集中精力

典型現象: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有些孩子會在上課時站起來, 在教室後面走一圈, 或者在自己的座位上玩書包。

專家錦囊:

教學內容改變了, 幼稚園以教養、遊戲為主要學習形式, 而到了小學後卻被正規課程代替, 是以學習為主。 每節課的時間也不一樣, 幼稚園一般是20分鐘一節課, 小學則是35分鐘。 孩子再也不能像在幼稚園那樣, 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必須老老實實地坐著。

家長可以訓練孩子安靜地坐一段時間,時間的長度可以從20分鐘慢慢過渡到4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可以讓他看書,畫畫,也可以給他講故事等,讓孩子習慣傾聽,這對將來提高他的學習能力至關重要。

7.及時與孩子溝通

典型現象:孩子上學後,變得沉默。不願意與家長溝通,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專家錦囊:

家長工作繁忙,將孩子送至寄宿制學校後,住校生一周只回家一次,與父母的溝通有限,感情變得淡漠。家長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要儘量與任課老師和生活老師多溝通,瞭解孩子的具體情況。每天晚上打一個親情電話,加強與孩子的交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親子活動。如,讀書節、運動會等。充分利用週末時間,吃飯時和孩子一起聊聊各自在這一周的生活、趣事,睡覺前一起在床上瘋鬧或講故事,星期天一起外出遊玩……不要只顧著給孩子吃好穿好,要淡化家長的權威意識,聽聽孩子內心的快樂和煩惱。提高自身素質。如果週末把孩子接回家後還忙著打麻將和吃喝應酬,就很難在教育問題上讓孩子真正信服。

家長可以訓練孩子安靜地坐一段時間,時間的長度可以從20分鐘慢慢過渡到40分鐘。在這段時間內,可以讓他看書,畫畫,也可以給他講故事等,讓孩子習慣傾聽,這對將來提高他的學習能力至關重要。

7.及時與孩子溝通

典型現象:孩子上學後,變得沉默。不願意與家長溝通,喜歡把自己關在房間裡。

專家錦囊:

家長工作繁忙,將孩子送至寄宿制學校後,住校生一周只回家一次,與父母的溝通有限,感情變得淡漠。家長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要儘量與任課老師和生活老師多溝通,瞭解孩子的具體情況。每天晚上打一個親情電話,加強與孩子的交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親子活動。如,讀書節、運動會等。充分利用週末時間,吃飯時和孩子一起聊聊各自在這一周的生活、趣事,睡覺前一起在床上瘋鬧或講故事,星期天一起外出遊玩……不要只顧著給孩子吃好穿好,要淡化家長的權威意識,聽聽孩子內心的快樂和煩惱。提高自身素質。如果週末把孩子接回家後還忙著打麻將和吃喝應酬,就很難在教育問題上讓孩子真正信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