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孩子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孩子通過與父母的接觸, 根據父母的看法來形成價值觀, 當接收到的多是否定的資訊時, 孩子會懷疑自己的價值, 就會阻礙孩子的健康成長。  

孩子也是獨立的人, 父母沒有必要將孩子的一切都包攬在手。 作為父母就應該正確引導孩子, 如平時孩子的穿衣、吃飯、洗漱、整理玩具等事情都可以讓他們自己去做, 當孩子做得不好時, 可以耐心地加以引導;當孩子遇到做錯事或自己能處理的事時, 父母不是急於干涉, 說長道短, 而是儘量讓孩子自己處理或參與, 使他們成為主角。 對於孩子來說, 自己的才藝、能力可以得到盡情發揮和展現,

Advertisiment
他們從自己的創造成果中感受莫大的快樂。 這樣, 孩子就感到自己的事情該自己處理, 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主見, 從而也堅定了孩子的自信並培養了自主意識, 不要過分干預。 讓孩子成為自己主人,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生活中去, 學習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媽媽只是從一旁給予幫助, 而不是一手包辦。

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場景1:幼稚園舉辦了夏令營, 所有的小朋友都跟著老師出去外地玩了幾天, 敏敏得到了老師的誇獎:吃完飯會自己拿著小飯盆去水龍頭洗刷, 洗好的衣服會自己疊起來放好, 甚至還會幫別的小朋友梳小辮兒。 夏令營結束的時候, 除了敏敏外的小朋友每個都對來接自己的媽媽哭著說一點兒也不好玩,

Advertisiment
只有敏敏開開心心的跟著媽媽回了家。 迷惑的媽媽們都去向敏敏媽媽取經, 敏敏媽媽說, 我只是一直讓倩兒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 讓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分析

把選擇權交給孩子, 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 雖然很多父母都很明白什麼事該怎麼做, 但是往往不願意給孩子這個機會, 不願意讓孩子獨立做決定。 但是要知道, 當孩子自己從失敗、錯誤中學到的東西, 要比直接從父母處得到正確指導學到的東西要多得多。 隨著年紀的增長, 需要孩子自己做決定的事情會越來越多。 父母多過地插手孩子的事情, 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並不是在為孩子指引一條通向成功的道路, 而是在剝奪孩子學習的機會。

Advertisiment

適當的讓孩子參與家務

場景2:星期天, 家裡大掃除, 妮妮也鬧著要參與其中:一會兒收拾自己的小桌子, 一會兒又去拿濕答答的拖把進房間去要拖地板……妮妮媽媽讓妮妮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什麼都不要做。 妮妮看不到兩分鐘電視, 就又急吼吼地跑過去要幫媽媽掃地, 妮妮媽媽終於不耐煩了: “你乖乖地去看電視不行嗎?你這樣我還怎麼打掃衛生呢?你什麼都不會, 只會給我添亂。 ”看著媽媽生氣的臉, 妮妮覺得自己很委屈——明明自己只是想幫媽媽, 怎麼就變成添亂了呢?

分析

孩子愛幹活是好現象, 適當地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 可以讓孩子學著承擔一部分家庭責任。 父母應幫助孩子去做他們想幹的事,

Advertisiment
千萬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 不要罵他們“逞能”, 更不能懲罰他們的失敗。 因為失敗是讓人進步的學習過程, 懲罰失敗會挫傷孩子創造的動力, 要鼓勵孩子在失敗中成長、堅強。 同時, 在日常生活中, 孩子若是遇到問題, 父母要教會孩子“自己想辦法”, 而不是一手包辦解決後事, 只有讓孩子經過失敗的考驗, 自己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教訓, 才會明白, 任何人都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 只有自己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父母可以幫分析、反省, 可以告訴孩子遇到類似的事情怎麼做, 幫孩子提高判斷力。 這既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外, 還可以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不要過分干預 

場景3:林林最喜歡上音樂課, 音樂老師也很喜歡林林,

Advertisiment
經常誇獎林林有唱歌的天賦, 不僅讓林林進了歌唱隊, 還讓林林做了領唱。 林林很開心, 回家告訴媽媽這個喜訊, 本以為會得到媽媽的誇獎, 沒想到林林媽媽一聽這個消息, 臉就沉了下來, 讓林林退出歌唱隊。 林林不願意, 還是悄悄地參加了歌唱隊。 在幼稚園的節慶表演上, 林林媽媽看到了林林作為領唱出現在表演臺上, 當場就黑了臉, 立刻去找林林的老師讓林林退出歌唱隊, 並且狠狠地責備了林林的“自作主張”。

分析

孩子的成長都需要扶持, 但是一旦扶持過度, 就會變成干預。 很多媽媽從孩子稍諳世事起, 就熱衷於“緊逼防守”, 熱衷於亦步亦趨地安排、督促、命令、監控孩子, 孩子稍有不從就被斥責為“自作主張”, 以期讓孩子少走彎路。殊不知,這種過度干預的結果,從一開始就禁錮了孩子獨立思考、獨立選擇能力的發展。

也許有的父母會說:“孩子的選擇不一定正確,因為他們畢竟還小呀!”是的,尊重孩子的選擇並不能保證孩子每一次選擇都是正確的。這就要求父母們在尊重孩子選擇權的同時,還應培養孩子的“辨別”能力。不過“辨別”的能力也只有在“選擇”的實踐中培養,因此,最好的培養辦法還是多為子女提供“自作主張”的機會,如孩子需要添置衣服了最好在式樣、顏色等方面由孩子做主;星期天,最好讓孩子辦一天伙食,吃什麼、怎麼吃由他去操心;學習上遇到困難了,父母就應幫著出出主意,但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後還得孩子自己拿……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摔幾個跟鬥、走一段彎路,鬧一些小脾氣,但選擇的能力正是在一次次選擇的嘗試中得以提高的。每個人都在不停地改變和變化,父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重新認識孩子,對孩子的評價要跟上孩子變化和發展的步伐。孩子的身體會發育,他們不斷地掌握新的技能,形成新的觀點,這才是孩子的成長。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可以增進對孩子的理解,找到新的聯繫紐帶,發現新的樂趣,這個發現的過程會讓每個人信心大增。

以期讓孩子少走彎路。殊不知,這種過度干預的結果,從一開始就禁錮了孩子獨立思考、獨立選擇能力的發展。

也許有的父母會說:“孩子的選擇不一定正確,因為他們畢竟還小呀!”是的,尊重孩子的選擇並不能保證孩子每一次選擇都是正確的。這就要求父母們在尊重孩子選擇權的同時,還應培養孩子的“辨別”能力。不過“辨別”的能力也只有在“選擇”的實踐中培養,因此,最好的培養辦法還是多為子女提供“自作主張”的機會,如孩子需要添置衣服了最好在式樣、顏色等方面由孩子做主;星期天,最好讓孩子辦一天伙食,吃什麼、怎麼吃由他去操心;學習上遇到困難了,父母就應幫著出出主意,但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後還得孩子自己拿……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摔幾個跟鬥、走一段彎路,鬧一些小脾氣,但選擇的能力正是在一次次選擇的嘗試中得以提高的。每個人都在不停地改變和變化,父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長,重新認識孩子,對孩子的評價要跟上孩子變化和發展的步伐。孩子的身體會發育,他們不斷地掌握新的技能,形成新的觀點,這才是孩子的成長。跟上孩子成長的步伐可以增進對孩子的理解,找到新的聯繫紐帶,發現新的樂趣,這個發現的過程會讓每個人信心大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