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任勞任怨, 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 包攬了他們生活中的一切。 久而久之, 在孩子心中, 父母給他們做事理所當然, 他們既認識不到父母的辛勞, 也不可能擁有感恩之情。 這些孩子走上社會後, 仍然以自我為中心, 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免不了處處碰壁。
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幸福
著有《感恩:成功花朵的快樂種子》一書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心理學教授, 《積極心理學雜誌》主編羅伯特·埃蒙斯博士在2003年對隨機抽取的100多名大學本科生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得出結論:那些在生活中有規律地培養自己感恩之心的人和對照組人員相比,
Advertisiment
懂得感恩的孩子有更好的人際關係
一個能夠表達自己感激之情的人是否更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贏得別人的友誼和關愛, 進而更能得到別人的幫助?毋庸置疑, 答案是肯定的。 懂得感恩的人更能贏得其他人的情感支持, 讓孩子擁有更強, 更積極, 更健康的人際關係。
6招讓孩子擁有感恩的心1. 設立感恩牆
在家中設立一個感恩牆, 讓孩子記錄在生活和學習上碰到的那些令人感恩的人和事。
比如, 今天踢球時, 摔倒在地, 同桌把我扶了起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喜歡的菜;下週末被朋友邀請去參加她的生日……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看似平淡無奇的小事中學會感恩。
Advertisiment
2. 以身作則, 適當鼓勵
感恩是一個抽象的道德概念, 如果只用空洞說教, 孩子很難理解, 因此, 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 通過自己的行動把感恩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 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感恩的真實意義。
比如, 當父母得到孩子的幫助時, 父母要用感謝和鼓勵的話語向孩子表達自己的謝意, 讓孩子體驗幫助別人得到表揚時的美好心情。 要知道, 父母的表率行為勝過一切言語。
3. 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培養
2~3歲:以自己的實際行動, 將感恩"直觀化"。 比如, 寶寶幫媽媽一起把散落在地上的書撿起來, 父母向寶寶表示感謝。
4~5歲:引導孩子, 具體指明為什麼事而表示感謝。 比如, 謝謝你烤蛋糕給我吃;謝謝你幫我打掃房間等。
學齡兒童:引導孩子把感激之情用具體的行動表達出來。
Advertisiment
這麼做, 父母有效幫助孩子把具體的事件和感恩連接起來, 通過不斷反復, 慢慢培養孩子自己在不同的場景使用與其相配的感謝語言。
4. 避免有求必應
孔子提出"凡事皆度"。 這就是說, 對孩子提出的要求, 除了基本需求, 父母應該全部滿足之外, 父母應慎重考慮他們的要求是否合理。 對於不合理的要求, 父母一定要態度溫和而堅決地拒絕。 因為, 到手太容易的東西, 孩子就不知道珍惜。 如果父母每次都滿足孩子的要求, 會沖淡孩子得到滿足之後的感恩之情。 有時多未必就是好事。
5. 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艱辛
Advertisiment
許多孩子只知道父母從銀行ATM機中取錢, 卻從不明白父母的金錢並不是從天而降, 而是通過他們艱辛的勞動所得。 因此, 父母可以和孩子談論自己生活、工作中的煩惱和困惑, 帶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 讓他們親身體驗父母工作的艱辛、掙錢的不易。
6. 學會給予
利用節假日, 讓孩子挑選一些玩具給予那些家境貧困的孩子;鼓勵孩子無償參加社區活動, 幫助他人。 通過給予和樂於助人等回饋社會的行動, 孩子品嘗到與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物品之後所帶來的喜悅。
Mamimate小結:一個人的感恩行為不是與生俱來, 而是一種習慣, 需要父母不斷的強化, 孩子只有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才能形成一種自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