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孩子正確地面對困難和挫折?

只喜歡讚美, 聽不得絲毫意見;外表高傲, 內心脆弱, 敏感多疑;只能成功, 無法承受失敗!到底是什麼催生了這些易碎的“蛋殼孩子”, 如何讓孩子正確地面對困難和挫折, 遠離“蛋殼心理”?

體驗家庭:

媽媽:吳曉雯 34歲 派出所戶籍民警

女兒:孫佳妮 5歲 幼稚園大班小朋友

體驗前情

整整30分鐘了, 妮妮在幼稚園門口保持號啕大哭的狀態。 為了一件芝麻粒大小的事, 妮妮拒絕再上幼稚園, 我為此已經整整努力了一周時間。

起因是一張小小的貼畫。 老師通常會給表現好的孩子發貼畫, 當作一種精神鼓勵, 而那天妮妮得到了老師的表揚,

Advertisiment
發貼畫發到她時恰好發完了, 就沒給她, 但承諾明天買了新的再給妮妮。 妮妮很不樂意, 回到家就大哭一場, 還把老師以前發給她的貼畫全剪碎了, 並揚言再也不去幼稚園了!

也許一張貼畫對孩子意味著鼓勵和肯定, 但是妮妮的表現也太極端了。 妮妮很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 我和她爸爸說話時, 她會突然問:“爸爸媽媽是不是在說我的壞話?”和小朋友一起玩也只能她占主動, 聽不了任何批評的聲音, 稍不順心就號啕大哭……

“這是典型的‘蛋殼心理’。 ”聽了我的敘述, 心理諮詢師方舟老師告訴我, “呵護過度, 溺愛縱容, 一味讚美, 讓哭成為她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蛋殼孩子’不是天生的, 而是由家長一手打造的……”

Advertisiment

方舟老師的話警醒了我, 我只是一味埋怨孩子的小心眼和倔脾氣, 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她這樣的行為根源在哪裡;我只是強迫她去幼稚園, 卻從來沒有考慮過如何去化解她心裡的疙瘩。 在方舟老師的建議下, 我決心做好這個體驗-把溫室中的孩子推出門外, 讓她直面“寒冬”, 遭遇適度的挫折和困難。

2月18日 週二

5到6歲是兒童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 也是“蛋殼心理”的危險時段。 方舟老師告訴我:“很多家長覺得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寶, 所以盡情地去讚美、疼愛、呵護和縱容, 而這種無標準、無區別的‘肯定’, 會讓孩子失去判斷的尺規, 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養成任性、霸道、對批評敏感的性格特徵。 ”

一語驚醒夢中人, 我和老公信奉賞識教育,

Advertisiment
看到孩子的一點點進步, 我們全家都會無限誇大地讚美。 孩子的敏感、脆弱、任性看來和我們的“賞識教育”過度有很大關係。 所以我首先要做的是對她“適度批評”。

今天, 我就遇到了一個批評她的機會:吃晚飯時, 她不想喝粥, 吃了兩口就放到一邊。 平時遇到這種情況我們都是一勺一勺喂她, 吃不完的, 我和老公就把剩下的吃掉。 可今天我就是不管她, 收拾完碗筷後問她:“妮妮, 你的粥沒喝完怎麼辦?”

“不想吃了, 你們吃吧!”“可爸爸媽媽也不想吃剩飯!”

“那就倒掉唄!”她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拿著小碗把粥倒在垃圾桶。

晚上, 我沒有給她講什麼“粒粒皆辛苦”的大道理, 而是把她拉到電腦邊, 給她看非洲難民餓得皮包骨頭的圖片, 那些極具震撼力的照片給了妮妮很大的衝擊。

Advertisiment
“他們和你差不多大, 天天吃不飽, 而咱們卻把好好的糧食倒掉, 多可惜啊!”妮妮聽我這樣說, 當時就大哭起來。 按照心理諮詢師的指導, 遇到她哭的時候, 家長要平靜地走開, 讓她明白“哭”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達到目的。

她哭了一陣, 看沒人搭理她, 就跑到臥室繼續哭, 我就去洗手間洗漱, 她又拍著門哭, 過了一會兒她不哭了, 趴在沙發上睡著了。 看著她掛淚的小臉, 我其實挺心疼的, 可為了她不再脆弱, 我必須達到方舟老師提出的“適度批評, 無視哭鬧”的起步要求。

2月19日 週三

今天給妮妮專門設計了一個叫“認知缺點”的體驗。

“我們今天玩一個遊戲吧, 模擬課堂, 每個小朋友都上臺說說自己的缺點是什麼?首先,

Advertisiment
請爸爸小朋友先說!”

提前和我溝通好的老公, 模仿著小朋友的聲音:“我愛熬夜看電視、我愛喝酒、愛吃燒烤, 還有我不夠勤快, 家務活幹得少, 這些都是我的缺點。 ”妮妮高興得直蹦, “爸爸的缺點可真多!”接著, 我也說了自己的缺點, 做事急躁、不夠認真, 不愛吃蔬菜等等。 輪到妮妮, 小傢伙吭哧了半天, 終於說出來, “妮妮愛吃糖, 吃糖容易牙疼, 這是我的缺點, 但是小朋友都愛吃糖, 這也不算是啥大缺點呀!”

“妮妮說得對, 但是除了愛吃糖, 妮妮還愛哭, 還不願意上幼稚園, 不愛聽批評, 這些都是妮妮的缺點呀。 ”聽我這樣說, 她的臉色都變了, 眼淚直打轉, “妮妮的缺點必須是最少的, 媽媽還要再多說自己幾個缺點!”她就是這樣, 處處都要佔優勢,“媽媽的缺點還有很多呢,妮妮雖然有很多優點,可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這世界上沒有只有優點的人,大家都有缺點。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改正呀!”妮妮在我大話西遊唐僧式的說教中,終於不情願地點了點頭。

2月20日 週四

妮妮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能承受失敗,她和小朋友玩遊戲,必須要贏。有一次她和糖糖比賽跑,糖糖比她跑得快,她當時就不幹了,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哭大鬧,非要大家說糖糖沒有贏她,是她跑了第一。

方舟老師說這是典型的逃避現實型,當代人必須具備理性面對失敗的心理素質,要引導孩子首先能夠接受失敗,其次分析失敗的原因,要學會從失敗中得到啟發,同時還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妮妮喜歡花,於是我帶她去了花卉市場,“小朋友都像花朵一樣美麗,妮妮希望自己是什麼花呀?”

“我像玫瑰,因為玫瑰最漂亮!”我拿起了一大捧花束送到妮妮的眼前,“妮妮再聞聞這捧花,哪一種花最香呀?”她一聞就知道是百合花,“那我就當百合,我要最香!”“可除了鮮豔的玫瑰、芬芳的百合,還有耐寒的秋菊、生命力強的康乃馨、富貴的牡丹等等,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優點都占完,就像你雖然跑步跑不過糖糖,但是你跳舞比她強,胖胖畫畫又比你強是一樣的道理。你到底要做什麼花呢?”

聽我這樣說,妮妮皺了皺小眉頭,“算了,我還是繼續當玫瑰吧!”

2月21日 週五

今天我們和妮妮玩“熊出沒”的遊戲棋。

妮妮每次和爸爸玩時,贏了她就歡呼雀躍,一看要輸就把棋盤一掀,說:“這盤我走‘歪’了,不算,不算!”每次她這樣耍賴時,我們還覺得挺可愛。可這次,我們策劃好了,要讓她能夠坦然接受失敗。

我開始和她下了兩盤,一點沒讓她,可是她的運氣比較好,贏了兩次,小傢伙得意地在沙發上直蹦。輪到和爸爸下時,看爸爸馬上要贏了,她又想故伎重演,我一把按住棋盤,“不許動棋盤,玩遊戲要講究規則。”這盤棋妮妮輸了,也怒了,“不玩了,一點也不好玩!”

“不行,說好來五局的,贏的一方可以吃冰淇淋!”由於平時控制比較嚴,冰淇淋對妮妮的誘惑很大,在這種“誘惑”下妮妮終於同意繼續下棋。可最後的兩局還是爸爸贏了,妮妮傻眼了,可仍然心存幻想,認為爸爸媽媽無論如何也不會自己吃冰淇淋。可爸爸把冰箱中唯一的冰淇淋吃完後,她完全驚呆了,拿著冰淇淋的空盒子看了50秒,然後“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老公於心不忍,想出去再給她買些回來,被我“狠心”制止了。我抱起妮妮,“玩遊戲、比賽都會有輸贏,誰也不可能一直贏、一直擁有獎勵,如果不接受這個事實,就沒有資格參加比賽。你看奧運會上,那麼多人參加比賽,可每個項目只有一個冠軍,只發一枚金牌。今天爸爸贏了,冰淇淋就是他的‘金牌’,妮妮哭多久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妮妮只能努力下次贏得比賽!”

2月22日 週六

今天週末,我們帶妮妮去公園玩。公園裡有個“勇敢人大冒險”的遊戲專案,其中有一個“空中浮橋”,妮妮每次都是牽著我走,“妮妮,這個橋讓你自己獨自走有些困難,可是如果經過努力,還是可以實現的,你願意試一下嗎?如果能夠完成,媽媽會獎勵你一個金幣巧克力!”

要在以前,她絕對會拒絕,而且會鬧著一定要得到巧克力。可經歷了昨天的“打擊”,她變得“現實”了,她知道媽媽已經不會再因為她的哭鬧而屈服,她需要遵守規則,通過努力贏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顫顫巍巍,妮妮站在浮橋上,小小的身子扭來扭去,由於平衡能力不太好,她從浮橋上掉到安全網上三次,又艱難爬上橋……站在橋對面的我,幾乎忍不住想沖過去扶她起來,可我明白,在她未來人生的道路上一定會有很多挑戰、困難和挫折,而當她面對這些問題時,媽媽的攙扶是不可能隨時都在的,所以,我必須讓她自己學會面對。

妮妮終於成功了,我給她頒發了一大塊金牌(巧克力),妮妮開心極了,笑得很燦爛。我相信,她也一樣會認為通過努力得到的“甜蜜”,比通過哭鬧得到的“安慰”要甜美很多。

專家有話說:

參與本次體驗的媽媽短時間內給予孩子密集的挫折教育,這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一定的波動。但由於她採取正確的方式並加以引導和寬慰,並不會引發孩子的挫敗感和失落感。

因此在體驗中,家長一定要遵循幾個原則:一是在遊戲中教育會更有效,更利於孩子接受;二是最好用直觀的方式引導孩子自己去感受,比如媽媽手捧花束,讓孩子看到、聞到、感受到花兒的不同優點,從而正確認識自己;三是“跳起來摘蘋果”,設置的目標要讓孩子努力一下就能得到,如同樹枝上的蘋果,伸手夠不到,但是跳起來就能摘到;四是鼓勵和寬慰必須及時跟進,任何人遇到挫折時都需要安慰,孩子更是如此,家長要張開懷抱溫暖孩子,告訴他,風雨過後就是彩虹。 

處處都要佔優勢,“媽媽的缺點還有很多呢,妮妮雖然有很多優點,可也要看到自己的缺點,這世界上沒有只有優點的人,大家都有缺點。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改正呀!”妮妮在我大話西遊唐僧式的說教中,終於不情願地點了點頭。

2月20日 週四

妮妮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能承受失敗,她和小朋友玩遊戲,必須要贏。有一次她和糖糖比賽跑,糖糖比她跑得快,她當時就不幹了,一屁股坐到地上大哭大鬧,非要大家說糖糖沒有贏她,是她跑了第一。

方舟老師說這是典型的逃避現實型,當代人必須具備理性面對失敗的心理素質,要引導孩子首先能夠接受失敗,其次分析失敗的原因,要學會從失敗中得到啟發,同時還要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

妮妮喜歡花,於是我帶她去了花卉市場,“小朋友都像花朵一樣美麗,妮妮希望自己是什麼花呀?”

“我像玫瑰,因為玫瑰最漂亮!”我拿起了一大捧花束送到妮妮的眼前,“妮妮再聞聞這捧花,哪一種花最香呀?”她一聞就知道是百合花,“那我就當百合,我要最香!”“可除了鮮豔的玫瑰、芬芳的百合,還有耐寒的秋菊、生命力強的康乃馨、富貴的牡丹等等,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優點都占完,就像你雖然跑步跑不過糖糖,但是你跳舞比她強,胖胖畫畫又比你強是一樣的道理。你到底要做什麼花呢?”

聽我這樣說,妮妮皺了皺小眉頭,“算了,我還是繼續當玫瑰吧!”

2月21日 週五

今天我們和妮妮玩“熊出沒”的遊戲棋。

妮妮每次和爸爸玩時,贏了她就歡呼雀躍,一看要輸就把棋盤一掀,說:“這盤我走‘歪’了,不算,不算!”每次她這樣耍賴時,我們還覺得挺可愛。可這次,我們策劃好了,要讓她能夠坦然接受失敗。

我開始和她下了兩盤,一點沒讓她,可是她的運氣比較好,贏了兩次,小傢伙得意地在沙發上直蹦。輪到和爸爸下時,看爸爸馬上要贏了,她又想故伎重演,我一把按住棋盤,“不許動棋盤,玩遊戲要講究規則。”這盤棋妮妮輸了,也怒了,“不玩了,一點也不好玩!”

“不行,說好來五局的,贏的一方可以吃冰淇淋!”由於平時控制比較嚴,冰淇淋對妮妮的誘惑很大,在這種“誘惑”下妮妮終於同意繼續下棋。可最後的兩局還是爸爸贏了,妮妮傻眼了,可仍然心存幻想,認為爸爸媽媽無論如何也不會自己吃冰淇淋。可爸爸把冰箱中唯一的冰淇淋吃完後,她完全驚呆了,拿著冰淇淋的空盒子看了50秒,然後“哇”地一聲大哭起來。

老公於心不忍,想出去再給她買些回來,被我“狠心”制止了。我抱起妮妮,“玩遊戲、比賽都會有輸贏,誰也不可能一直贏、一直擁有獎勵,如果不接受這個事實,就沒有資格參加比賽。你看奧運會上,那麼多人參加比賽,可每個項目只有一個冠軍,只發一枚金牌。今天爸爸贏了,冰淇淋就是他的‘金牌’,妮妮哭多久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妮妮只能努力下次贏得比賽!”

2月22日 週六

今天週末,我們帶妮妮去公園玩。公園裡有個“勇敢人大冒險”的遊戲專案,其中有一個“空中浮橋”,妮妮每次都是牽著我走,“妮妮,這個橋讓你自己獨自走有些困難,可是如果經過努力,還是可以實現的,你願意試一下嗎?如果能夠完成,媽媽會獎勵你一個金幣巧克力!”

要在以前,她絕對會拒絕,而且會鬧著一定要得到巧克力。可經歷了昨天的“打擊”,她變得“現實”了,她知道媽媽已經不會再因為她的哭鬧而屈服,她需要遵守規則,通過努力贏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顫顫巍巍,妮妮站在浮橋上,小小的身子扭來扭去,由於平衡能力不太好,她從浮橋上掉到安全網上三次,又艱難爬上橋……站在橋對面的我,幾乎忍不住想沖過去扶她起來,可我明白,在她未來人生的道路上一定會有很多挑戰、困難和挫折,而當她面對這些問題時,媽媽的攙扶是不可能隨時都在的,所以,我必須讓她自己學會面對。

妮妮終於成功了,我給她頒發了一大塊金牌(巧克力),妮妮開心極了,笑得很燦爛。我相信,她也一樣會認為通過努力得到的“甜蜜”,比通過哭鬧得到的“安慰”要甜美很多。

專家有話說:

參與本次體驗的媽媽短時間內給予孩子密集的挫折教育,這會讓孩子的心理產生一定的波動。但由於她採取正確的方式並加以引導和寬慰,並不會引發孩子的挫敗感和失落感。

因此在體驗中,家長一定要遵循幾個原則:一是在遊戲中教育會更有效,更利於孩子接受;二是最好用直觀的方式引導孩子自己去感受,比如媽媽手捧花束,讓孩子看到、聞到、感受到花兒的不同優點,從而正確認識自己;三是“跳起來摘蘋果”,設置的目標要讓孩子努力一下就能得到,如同樹枝上的蘋果,伸手夠不到,但是跳起來就能摘到;四是鼓勵和寬慰必須及時跟進,任何人遇到挫折時都需要安慰,孩子更是如此,家長要張開懷抱溫暖孩子,告訴他,風雨過後就是彩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