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寶寶不亂發脾氣

寶寶發脾氣是一個正常的現象, 是寶寶在經歷反抗期時出現的反抗情緒。 這是媽媽會措手不及, 會心煩。 那麼媽媽們可以入手一些方法, 讓寶寶不再亂發脾氣

如何讓寶寶不亂發脾氣
孩子發脾氣是必然的嗎?兩歲孩子的“第一反抗期”是必然的嗎?青春期“第二反抗期”是必然的嗎?劉姥姥養育女兒和養育孫女小荷的經驗說明, 如果家長有足夠的育兒智慧, 這兩次反抗期都是可以避免的, 不是必然的。
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一、大人沒能讀懂孩子:小荷剛滿一歲時, 我去她家做客, 她像主人似的帶我去陽臺玩兒,
Advertisiment
她牽著我, 快到陽臺時, 我沒跟小荷商量就想趁機拐到衛生間。 我剛轉身, 小荷就手指陽臺哭了起來, 顯然她覺得自己的想法遇到了挫折, 我沒搞懂她的意思, 而她又不會清晰表達自己的想法, 所以用哭來表達。 孩子發脾氣的最常見原因在於大人不理解孩子的意願, 而孩子尚不會正確表達自己的意願, 因此用哭叫、發脾氣來表達自己的挫折感。
二、大人擺家長架子:“天下人一律平等”, 這是小兒與生俱來的理念, 他們沒有長幼有序的概念, 如果大人喋喋不休地對孩子說教, 在孩子看來就是大人不尊重他們, 孩子是不高興的, 經常說教的家長必然讓孩子脾氣大。
孩子也不喜歡大人以為孩子小、什麼也不懂, 討厭大人反復追問“這是什麼”之類沒有創意的問題。
Advertisiment
正確的語言應當有啟發性, 有創意, 有教育意義, 比如:與其指著番茄問孩子這是什麼, 不如編個關於番茄的兒歌給孩子聽, 培養他們的創造性。 其實, 孩子會說話後大都是“話癆”, 大人只要耐心傾聽, 就會找到理解孩子的鑰匙, 很好地與孩子溝通。
不諳人世的孩子是世上最歡快的人, 為此, 逗寶寶發笑很容易, 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歡快的孩子自然不愛發脾氣。 每位家長都要會跟孩子搞笑。 即使自己先前是個嚴肅的人, 有孩子後也要讓自己變得滑稽活潑, 愛做鬼臉, 會出洋相。
嬰兒出生時, 大腦已基本發育成熟, 但腦細胞的枝杈基本是空的, 只有15%的腦細胞互相聯網, 就像剛剛種上的小樹只有幾個枝,
Advertisiment
遠遠沒有枝繁葉茂, 0到3歲是腦細胞迅速聯網的一個時段, 到3歲時, 孩子的大腦基本與大人沒什麼區別了。 因此0到3歲是決定孩子一生智商、情商和社商的關鍵時期, 如果將人生比作萬丈高樓, 0到3歲這3年就是大樓的底座, 教養良好的童年好比人生的黃金地基, 能保證孩子終生巍巍屹立。
三、家長愛生氣:不少家長愛用生氣的方法逼迫孩子做事, 而生氣是一種會傳染的負面體態, 常生氣的家長必然讓孩子也容易生氣發脾氣。
四、因為疲勞:比如看電視過久, 孩子的肌體會變得過度鬆弛慵懶, 這時候家長讓孩子做事就很可能碰一鼻子灰。 懶散的孩子往往什麼也不想做, 讓他們做事幾乎等於雞蛋碰石頭,
Advertisiment
孩子是不會聽商量的, 如果硬逼硬催著, 你就看孩子怎麼發脾氣吧。
五、可能孩子肚子餓了或者病了:孩子肌體微小, 能量難以持續, 但孩子由於人生經驗缺乏, 不會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 他們不會說我肚子餓了或者我不舒服了, 卻往往表現為煩躁哭鬧發脾氣。
爸爸媽媽應該這樣做―― * 一歲前, 多跟孩子笑說兒語。 聽幼兒咿咿呀呀跟你“回話”, 一旦幼兒會說話, 他們就會有良好的溝通能力, 會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覺, 而不用哭鬧發脾氣來表達挫折感。 孩子會說話後, 大人要克制自己, 儘量多聽少說。 這一點看似挑戰, 其實不難, 人都有多面性, 例如在領導面前和在家人面前, 態度肯定不一樣, 那麼, 將孩子當成自己的老師, 洗耳恭聽,
Advertisiment
給孩子樹立善於傾聽的好樣板, 讓孩子有練習溝通的機會。 要想孩子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就必須有大量練習機會。

如何讓寶寶不亂發脾氣
* 兩歲左右使用一次硬性☆禁☆愛(Time Out) 來建立家長權威。 以便與綿綿不斷的軟性☆禁☆愛取得平衡, 要知道, 萬物都要講求平衡, 溫馨的愛有一兩次硬性☆禁☆愛來制衡才好。 當然, 前提必須是大人一向公正、溫和、懂育兒智慧, 否則硬性☆禁☆愛也可能不奏效。 面對自己尊重的家長, 孩子往往不發脾氣。
* 將自己降低到和孩子一樣的水準。 看著孩子的眼睛, 伏下身子說話, 跟孩子一起玩兒, 一起遊戲, 一起學習, 讓孩子快樂, 快樂的孩子自然不發脾氣。
* 兩口子互相吹捧――在與孩子單獨相處時, 媽媽誇爸爸, 爸爸誇媽媽, 別怕誇張,孩子不會日後跟你算帳嫌爸媽“彼此吹捧,誇大其詞”,為爸媽感到自豪的孩子有幸福感,幸福的孩子不發脾氣。
* 讓孩子心情寧靜:在孩子面前說話一定要柔聲細語,將音量降低到剛能聽清楚為准。孩子幼嫩的耳膜最大承受量為優質洗碗機的沙沙聲,在孩子跟前說話大聲,短期的危害是令孩子煩躁、發脾氣,長此以往則會傷害孩子的聽力,而聽力、觀察力和用腦能力是三大重要智力結構,需要認真保護。
* 讓孩子情緒溫馨:媽媽爸爸要隨孩子的出生而成長,與子俱進,如果過去做事粗放大意、劈啪作響,那麼如今為了孩子,做事說話一舉一動都要注意輕靜柔和,給孩子樹立優雅樣板,這會起到令孩子柔化情緒、爽身爽心的作用。
* 注意孩子的身體是否累了:傍晚是親子團聚的時刻,也是大家都累了的時刻,這個時候要注意孩子的身體狀況,如果孩子的小臉發灰、眼睛不亮,那就說明他累了,這時候可讓孩子吃點東西,然後看20分鐘電視,然後再實施教育不遲。有精力的孩子不發脾氣。當然,不能一邊吃一邊看電視以免養成邊吃邊看不知不覺吃過量的習慣,看電視一天不能超過半小時,電視不是書,讀書時,人可以停下來,分析、理解、判斷、吸收,是積極的思維活動,而看電視將聽、看、思這三個智力活動全部佔據,人腦完全停滯,只能起到放鬆作用,兼而記住點知識,但知識多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力好。
* 言教不如身教。大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以耐心愉悅的樣板。如果媽媽感覺煩躁有壓力,立即停下手頭一切,仰臥,做緩慢而深沉的腹式呼吸。直到情緒平穩下來。跟孩子說話時,耐心聽孩子說完,並回以讚揚和鼓勵。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說“是嗎”,也可以問為什麼,但不給答案,讓孩子自己去琢磨以便促進孩子的思維能力。
以下問題家長要儘量避免――
讓孩子做不適合年齡段的事
拿孩子與別的孩子做比較
很少擁抱孩子、不理睬孩子
過分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
言而無信,對孩子要求前後不一,讓孩子無所適從,把孩子當成出氣筒
父母當孩子面吵架
缺乏委婉和耐心,逼迫孩子吃飯、睡覺
爸媽育兒態度不一致,孩子無所適從
不負責任地胡亂應付孩子
小編總結:家長們不要苦惱于寶寶的壞脾氣,那是寶寶在反抗時期會出現的正常情緒。媽媽們可以通過以上內容掌握一些對付寶寶壞脾氣的方法。輕鬆度過寶寶的反抗期,讓寶寶不再亂發脾氣。
(兼職編輯:陳曉靜) 延伸閱讀: 培養會說話的孩子不難 滿地亂扔的玩具“會說話” 為何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 寶寶會說話比較晚是怎麼回事 引導孩子學會說話的方式 上一頁12下一頁

分享到:

別怕誇張,孩子不會日後跟你算帳嫌爸媽“彼此吹捧,誇大其詞”,為爸媽感到自豪的孩子有幸福感,幸福的孩子不發脾氣。
* 讓孩子心情寧靜:在孩子面前說話一定要柔聲細語,將音量降低到剛能聽清楚為准。孩子幼嫩的耳膜最大承受量為優質洗碗機的沙沙聲,在孩子跟前說話大聲,短期的危害是令孩子煩躁、發脾氣,長此以往則會傷害孩子的聽力,而聽力、觀察力和用腦能力是三大重要智力結構,需要認真保護。
* 讓孩子情緒溫馨:媽媽爸爸要隨孩子的出生而成長,與子俱進,如果過去做事粗放大意、劈啪作響,那麼如今為了孩子,做事說話一舉一動都要注意輕靜柔和,給孩子樹立優雅樣板,這會起到令孩子柔化情緒、爽身爽心的作用。
* 注意孩子的身體是否累了:傍晚是親子團聚的時刻,也是大家都累了的時刻,這個時候要注意孩子的身體狀況,如果孩子的小臉發灰、眼睛不亮,那就說明他累了,這時候可讓孩子吃點東西,然後看20分鐘電視,然後再實施教育不遲。有精力的孩子不發脾氣。當然,不能一邊吃一邊看電視以免養成邊吃邊看不知不覺吃過量的習慣,看電視一天不能超過半小時,電視不是書,讀書時,人可以停下來,分析、理解、判斷、吸收,是積極的思維活動,而看電視將聽、看、思這三個智力活動全部佔據,人腦完全停滯,只能起到放鬆作用,兼而記住點知識,但知識多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智力好。
* 言教不如身教。大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給孩子以耐心愉悅的樣板。如果媽媽感覺煩躁有壓力,立即停下手頭一切,仰臥,做緩慢而深沉的腹式呼吸。直到情緒平穩下來。跟孩子說話時,耐心聽孩子說完,並回以讚揚和鼓勵。如果有不同意見,可以說“是嗎”,也可以問為什麼,但不給答案,讓孩子自己去琢磨以便促進孩子的思維能力。
以下問題家長要儘量避免――
讓孩子做不適合年齡段的事
拿孩子與別的孩子做比較
很少擁抱孩子、不理睬孩子
過分保護孩子,不讓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
言而無信,對孩子要求前後不一,讓孩子無所適從,把孩子當成出氣筒
父母當孩子面吵架
缺乏委婉和耐心,逼迫孩子吃飯、睡覺
爸媽育兒態度不一致,孩子無所適從
不負責任地胡亂應付孩子
小編總結:家長們不要苦惱于寶寶的壞脾氣,那是寶寶在反抗時期會出現的正常情緒。媽媽們可以通過以上內容掌握一些對付寶寶壞脾氣的方法。輕鬆度過寶寶的反抗期,讓寶寶不再亂發脾氣。
(兼職編輯:陳曉靜) 延伸閱讀: 培養會說話的孩子不難 滿地亂扔的玩具“會說話” 為何孩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 寶寶會說話比較晚是怎麼回事 引導孩子學會說話的方式 上一頁12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