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是否會有些擔心, 自己的寶貝能否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家中和幼稚園生活的不同之處, 最關鍵的變化當屬主要照顧者, 寶寶們要去熟悉陌生的阿姨或叔叔, 並由他們來照顧自己。 除了生活方面, 更重要的是入園前後心理上的變化。
寶寶們不僅會在每天上幼稚園時因為跟爸爸媽媽分離而產生分離焦慮, 會想:
我還能見到爸爸媽媽嗎?爸爸媽媽會來接我回家嗎?
此外, 他們還可能會擔心:
這個阿姨喜歡我嗎?我要是尿褲子了會嫌棄我嗎?能照顧好我嗎?
其他的改變還包括環境、作息時間和規則等等。
Advertisiment
1. 孩子的能力準備
讓孩子學會簡單的生活技能, 學會自己照顧自己, 是適應幼稚園集體生活的重要基礎。 如自己握勺子吃飯、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穿脫鞋襪及簡單穿衣等。
2. 生活用品準備
讓孩子一起參與入園生活用品的準備過程, 在一些小的範圍(比如書包的顏色)給孩子選擇。 這個過程能幫助孩子好奇和熟悉幼稚園生活, 並且有自己的參與時, 孩子們能更容易從心理上接受。 在準備過程中, 告訴孩子這些生活用品的名稱與作用。
選擇一些穿脫方便又不妨礙活動的衣服及軟底鞋,
Advertisiment
3. 提前調整作息
提前向幼稚園作息時間過渡, 比如什麼時候該吃飯、睡覺和玩耍。
作息時間和與之對應的情緒起伏規律是孩子生活的關鍵節奏, 對適應幼稚園生活很關鍵。 況且, 孩子對時間的體驗也是來自於生活節奏, 於是更容易在這個框架下被理解「爸爸媽媽什麼時候來接我」。
4. 模擬幼稚園場景
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來模擬幼稚園可能碰到的情景。
可以用動物玩偶作為故事主角, 穿插一些可能面對的困難問題。 注意故事情節多以輕鬆有趣的氣氛為主, 免得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到的更多是困難。
比如媽媽可以在故事中一群小動物一起玩得很開心時,
Advertisiment
這樣鼓勵孩子去給那個「小貓咪」想臺詞, 其實就容易引出孩子以玩偶的身份說出自己可能擔心的困難, 可能是「想媽媽了」、「尿褲子了, 不知道怎麼跟老師說」。 於是媽媽就能在故事裡面以玩的方式説明孩子類比出來, 引導解決的方式。
5. 熟悉環境
如果條件允許, 推薦家長抽時間帶孩子到幼稚園附近參觀, 特別是孩子以後主要會生活的區域。
鼓勵孩子碰一碰, 摸一摸。
Advertisiment
6. 與老師多溝通
前幾次送孩子到幼稚園的時候, 家長儘量牽著孩子的手, 自己先跟孩子的主要照顧老師多愉快地聊聊天, 告訴老師一些有説明的資訊, 然後再鼓勵孩子跟老師說話。
這樣做是因為孩子是對老師缺乏瞭解的, 而在聽父母跟老師交談的過程中, 能通過表情、語氣、語調來收集一些關於這個老師的初步印象, 更重要的是通過自己父母的態度直觀感受到「媽媽跟她好像還蠻熟悉的樣子, 媽媽好像很信任她,
Advertisiment
7. 準時接送孩子
安排好工作, 儘量在入園的第一周準時去接孩子。
不要跟孩子許諾「會第一個來接你」, 因為是不是第一個並不真的重要, 並且也難以保證做到。 要讓孩子相信, 爸爸媽媽說話是算數的, 到時間肯定有家人來接自己的, 而且多數情況下是自己最想見到的人來接送。
8. 穩定孩子情緒
孩子可能會哭鬧, 但是儘量避免因為孩子哭鬧就臨時決定不去上學了。
三歲左右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情緒控制能力了, 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恢復穩定, 也可以出於自己的目的而故意放大自己的情緒。 如果孩子一哭就全都聽孩子的, 這會給孩子傳遞一種資訊——「我哭鬧是管用的」。 這樣還會使整個適應的過程變得更加不規律, 反而拖長這個過程,家長和孩子都會更難受。
希望以上八條建議對爸爸媽媽們能有所幫助,讓寶寶們更好、更快地適應內容豐富又充滿樂趣的幼稚園生活。
反而拖長這個過程,家長和孩子都會更難受。希望以上八條建議對爸爸媽媽們能有所幫助,讓寶寶們更好、更快地適應內容豐富又充滿樂趣的幼稚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