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寶寶戒掉吃手的壞習慣

吃手有種種的危害, 下麵就來講解幼兒吃手的危害性。
開始學習不吃手
佳佳在3個月剛學會吃手的時候, 爸爸媽媽為這一“偉大”的進步那叫一個激動啊!可眼看快3歲了的佳佳還是常常吸吮著她的大拇指並樂此不疲, 爸爸媽媽可就著了慌:吃手對於佳佳來說已經成為了一種依賴, 同時也成為了一個壞習慣。 究竟這麼大的孩子吃手都有些什麼壞處?家長們又如何能幫她及時改掉這個習慣而不至於傷害到孩子呢?

嬰兒吃手
吃手真的那麼可怕嗎?
大多數孩子其實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有了吃手的本事,
Advertisiment
不論從B超直接看到的影像還是新生兒的吸吮反射, 都證明了這一點。 吸吮, 可以幫助孩子平靜心情, 可以幫助他們應對各種新的、可能會使他們緊張不安的情形, 這是人類天生的安慰自己或使自己愉快的方式之一。 小嬰兒時常常吸吮手指的現象是比較普遍的, 在寶寶18~21個月的時候, 這種現象可能達到高峰。 此後, 一般狀況下, 孩子會因為日常生活的逐漸豐富, 認知能力特別是雙手、身體的活動能力的逐漸加強和範圍的逐漸擴大, 以及大腦的發育、情緒控制能力的增長與方式的增多, 吃手的習慣會逐漸消失。 不過, 仍然有一些孩子在3歲左右還熱衷於吸吮自己的手指, 這樣的話, 就很容易形成難改的習慣, 從而造成日後不良的後果,
Advertisiment
包括:
對牙齒排列形狀的損害。 吸吮手指時, 手指會頂在上牙的內側和口腔的上部, 由於吸吮的力度, 會通過手指由內向外推上牙, 從而造成門牙向外凸, 或上頜牙弓由正常的“U”型變為“V”型。 這種牙齒排列的變形, 會對咬合、咀嚼造成一定的困難, 同時, 也使上部牙齒遭受撞擊的危險增加。
影響發音、說話。 當上下頜前牙不能正常咬合的時候, 孩子就不可能準確地發出一些音節。 比如“zi”“si”“shi”“chi”“po”“bo”等等。 發音不准, 就會造成說話口齒不清, 進而日後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對手指的傷害。 手指長時間被浸泡在口水中, 皮膚會變得柔嫩脆弱, 也就更容易被嘬破, 那麼感染的可能性就會增大, 手指會變得腫脹、發紅, 長期“吸吮-破損”的迴圈也會使手指的皮膚形成粗糙的老繭;強力的吸吮還可能造成手指骨骼的變形,
Advertisiment
使手指關節彎曲, 不能伸直。
引起其他疾病。 與小寶寶不同, 3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活動範圍幾乎跟成年人一樣, 他們會隨家長出現在各種公共場所, 雙手更可能沾滿各種細菌, 一不留神, 就會被吃到肚子裡, 輕則引起腹瀉, 重則會感染一些傳染病。 而即便是在家“洗乾淨了手”再吃, 被嘬破的手指也很容易感染, 將細菌同時帶進口腔。
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這是吃手造成的最直接的心理傷害。 3歲左右的孩子吃手, 一方面是由於長期以來形成的這種自我安慰和自我愉悅的習慣, 他可能對自己的這種行為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識(有的可能也只是一種安然和舒服的感覺),
Advertisiment
如果當他突然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嘲笑時, 他會非常困惑和難過。 而另一方面, 孩子也可能正是因為心裡緊張和感受到壓力, 才會自覺不自覺地吃手, 這種來自外界的嘲笑更會加劇孩子心裡的恐懼和脆弱。
小編總結:吃手確實隱藏著非常大的危害性, 家長應該重視這個問題!避免自己的孩子也養成了吃手的習慣, 後果不堪設想!
(兼職編輯:許乾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