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乳牙一般在6、7月開始成對萌出, 並按一定次序萌出。 萌出的次序為:乳中切牙→乳側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 下頜牙常早於上頜牙萌出, 至2歲半左右所有乳牙萌出。 影響乳牙萌出的主要因素是遺傳和環境, 個體之間的時間差異均屬正常。
正常情況下女孩比男孩早, 營養好的比營養差的早。 對於極早萌出的牙齒, 尤其是剛出生就萌出的牙齒或者在3個月內萌出的, 需要注意觀察牙齒有無鬆動。 有些極早萌出的牙齒牙根尚未發育好, 有鬆動, 容易脫落, 脫落的牙齒易入呼吸道, 影響寶寶呼吸,
Advertisiment
長牙期間可能的不適症狀
最初幾個乳牙的萌出一般稱為“出牙”, 可能出現牙齦紅腫疼痛、不能平靜、易怒、發熱和飲食睡眠習慣的不規律, 甚至引起消化不良長牙後的護理
人的一生中只有兩副牙齒:乳牙和恒牙。 雖然寶寶到青少年期乳牙全部被恒牙替代, 但寶寶的乳牙也非常重要, 所以只要寶寶的乳牙一萌出, 就應該保持清潔。
1.擦洗牙齒。
一旦乳牙萌出, 細菌開始在口腔聚集, 可以分解糖, 產生酸。 只要第一顆乳牙萌出, 就暴露在含糖食物環境中。 最初, 牙齒可以用一塊紗布或清潔的毛巾擦洗。 在寶寶習慣于每天的牙齒清潔後, 可以開始用小的牙刷, 但不一定要用牙膏。
Advertisiment
2.避免含奶瓶入睡。
頻繁的糖攝入和含糖的食物存留在口腔內很長時間, 是牙齒齲壞的最大因素。 要避免這齲齒形成, 就不能讓孩子含著奶瓶睡覺。 飲料和牛奶含有對萌出牙齒有害的糖, 而乳牙齲壞中的嚴重情況是餵養齲齒。 奶瓶僅能被用作餵養工具, 不應該被用作安撫物。
3.臨睡前清潔口腔。
如果孩子在臨睡前吃了糖果或甜食後不漱口, 這些食物殘渣就會在口腔形成靜止的有利於細菌生長的酸性環境, 從而增大患蛀牙的幾率。
4.避免整夜餵養。
餵養齲齒同樣能夠發生在不適當的母乳餵養。 要安排合理的餵養計畫, 避免過長時間的餵養, 避免讓嬰幼兒整夜餵養。 寶寶吮乳時, 舌系帶和下切牙摩擦, 容易在舌系帶處形成潰瘍,
Advertisiment
5.避免選擇含糖過多的食品。
3~6個月的寶寶會逐漸添加固體食物(輔食), 在添加時要避免選擇含過多糖份的食品。 蔬菜和水果中已經含有寶寶需要的所有天然糖份, 嬰兒食品添加糖份是不必要的和不值得渴求的。 如果自己製備嬰兒食品, 請不要添加糖和鹽。
6.練習刷牙。
孩子應從2歲開始學習刷牙, 每天清洗牙齒至少兩遍, 父母可以自己給孩子做示範。 首先將牙刷頭斜向牙齦, 使刷毛貼附在牙齦上, 稍稍用力, 使刷毛順著牙縫的方向旋轉下去。 刷上牙時要由上向下旋轉著刷;刷下牙時要由下向上旋轉著刷;刷上牙內側時, 由上向下拉動;刷下牙內側時, 由下向上拉動。
Advertisiment
7.做好寶寶的牙齒保健。
在寶寶一歲時, 父母和寶寶必須看兒童牙科醫生。 伴隨著更多的牙齒萌出, 也可能需要使用牙線, 兒童牙科醫生能夠示範嬰幼兒牙齒清潔的適當方法, 提供有關牙線是否需要, 説明掌握這項技術。
另外, 氟化物是防止齲壞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中氟化物的含量隨不同地區和不同飲用水源而變化, 就有關寶寶對於氟化物補充的需求, 應該諮詢兒童牙科醫生。
正確應對寶寶的口腔習慣
1、吮指。
對於嬰幼兒來說, 吮指是一種自然和正常的需要。 在嬰幼兒前幾年的生活中, 相當大的滿足感來自吮指, 如果嬰幼兒已經有吮指習慣,
Advertisiment
2、安撫物。
安撫物並不是每個寶寶都必需的。 爭議在於拇指或安撫物是否是最好的, 這由父母決定是否適合。 如果覺得寶寶需要安撫物, 應向兒童牙科醫生或醫生瞭解正確的使用方法, 但要避免放糖、蜂蜜等在安撫物上來刺激寶寶使用。
TIPS:
摔倒、碰撞和挫傷在嬰幼兒生長過程中屬於常見現象, 在寶寶12~18個月學習走路時, 損傷到口腔和牙齒也是相當常見的, 但是, 如果出現出血不止的損傷、牙齒折斷或牙齒脫出時, 就應該及時去看兒童牙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