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寶寶有安全感

兒童的理想生存環境

一個生命從母體中出來, 降臨在這個複雜的物質世界裡。 這個世界蘊涵著複雜的關係, 複雜的心態, 複雜的意識形態, 而嬰兒對此一無所知, 他僅僅帶著巨大的生命動力來到世界。 母親, 是他與世界聯繫的紐帶。

在知道母親不在眼前也依然存在之前, 他首先需要時時看到母親, 觸摸到她, 嗅到她的氣味, 聽到她的聲音, 得到她的關注;痛苦時需要母親迅速來到他的身邊, 幫助他, 使他舒服。 孩子能經驗到這世界是安全的、好的, 他便會將此關係延伸到家庭之外、母親之外的環境中去。

Advertisiment

原本, 孩子小的時候, 母親不離開孩子, 孩子永遠在母親的視線內, 孩子的呼喚媽媽永遠都能及時地回應;等到孩子長大些了, 探索的範圍更大, 孩子需要的時候, 也能在媽媽勞作的地方找到媽媽, 不會產生離開媽媽的焦慮, 直到他有足夠的能力, 不再時時依賴母親的呵護。 母子的分離, 是一個自然、漸進的過程。 但現實是, 目前不可能達到這樣的狀態。

我們的現實是我們必須去掙錢, 要生存;或許, 我們有的人自我也沒有成長好, 在剛剛獲得自由的時候我們要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她需要和接替媽媽的外婆建立新的依戀關係。 在新的依戀關係建立之前, 與媽媽的漫長分離讓孩子產生不安全感

安全感是兒童生存的基本需求。

Advertisiment

兒童是否感到環境、他人對他沒有威脅, 通常取決於帶養孩子的人同孩子之間的關係的品質, 這個關係的品質決定了兒童同外人以及外在環境之間的關係, 而不取決於成人的主觀願望。

首先, 兒童是否能得到帶給他安全感的愛, 取決於他生活中那個客觀存在的關係。 理想狀態下, 帶養孩子的是母親。 但是母親本身不能保證孩子處在一種能給他帶來安全感的關係氛圍中, 更根本的是, 帶養他的人能否為他創造一個安全的氛圍。 例如:帶養她的成人, 即便是親生父母, 如果經常吵架, 兒童待在旁邊也會感到害怕, 感到惶恐, 感到被拋棄, 感到不明白, 這是一種情感上的被拋棄, 這種被拋棄在一邊的同成人之間的關係,

Advertisiment
容易造就具有這樣一種心態的兒童。

再比如:帶養孩子的成人在孩子爬高時驚恐地說, “會摔”;使用一樣東西的時候驚恐地說, “會傷”;走在某個環境中時, 驚恐地認為, “會丟”;端杯子的時候驚恐地說, “會燙”等等。 這種非常害怕出事, 不給孩子空間的擔憂的心態, 以及這種擔憂所派生出來的行為, 都能被兒童感受到。 成人這種對待事物的態度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讓他感到外界是如此不安全。 而這一切並不由成人是否認為自己愛孩子來決定。

平時, 家長應該多給孩子愛, 無私的愛, 讓孩子感受到親情, 正確引導寶寶安全感的建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