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稚園中, 有的寶寶吃耐嚼一些的食物吃得非常好, 有的寶寶卻是拒絕吃那些不好咀嚼的食物。 這個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寶寶在添加輔食時, 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造成的。 在寶寶添加輔食時, 家長應該如何讓寶寶正確吃輔食呢?
人在吃入食物的時候, 無論是半固體還是固體, 都會經過牙齒的咀嚼、舌頭的攪拌、吞咽等動作。 在吞咽時, 人體的厭軟骨, 即在氣管開口處的一小塊軟骨, 會反向性地蓋住氣管, 避免食物掉入氣管造成嗆咳。
在進食時, 人體的口腔以及周圍的30餘條肌肉共同依靠大腦的控制進行協作。
Advertisiment
寶寶在四個月之後就可以添加輔食了。 父母在最初用勺子喂寶寶吃半固體, 即糊狀與泥狀的食物, 大部分寶寶都會用舌頭將食物頂出或者吐出來。 即使不頂出來, 在吞咽的時候也會產生哽噎的情況。 這些現象是由於寶寶還未形成與吞咽協作動作的條件反射。
不過在經過多次嘗試後, 寶寶就會進步很多, 最終可以順利吞咽半固體食物。 而這個過程會依據孩子個人情況不同而導致嘗試時間的不同。
寶寶的每一項本領都有特定的關鍵期, 如果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再學習就會困難很多。
Advertisiment
常見的家長對於孩子咀嚼能力鍛煉的兩種態度為:其一, 在嘗試了幾次半固體食物後, 家長因為看見寶寶總是把食物頂出或者吐出, 認為他不愛吃這類食物, 或者害怕寶寶出現哽噎現象, 於是放棄了。 其二, 在母乳非常充足的情況下, 沒有給寶寶添加米糊, 而是等寶寶1歲斷奶後再給他吃稀飯與米糊, 這時寶寶就很難進行吞咽動作的練習。
以上常見的兩種家長的態度會造成寶寶由於錯過了咀嚼的關鍵期, 會導致餵食訓練難度增大。
Advertisiment
因此, 媽媽們應在寶寶4個月開始就給其添加米糊與麵糊, 再逐漸加入含蛋白質的蛋黃、魚泥以及肉末。 等寶寶出牙後可以給他吃一些軟麵包或者饅頭, 以及在粥內添加一些碎菜, 幫助寶寶咀嚼。 在寶寶咀嚼的關鍵期讓寶寶訓練好這個本領, 可以避免出現害怕固體食物而導致的營養不良。 媽媽們千萬不要因為寶寶吐出來食物就放棄對寶寶的訓練, 這樣對寶寶身體發育造成嚴重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