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讓寶貝“開步走”?

不再需要爸爸媽媽的攙扶和幫助, 寶貝獨立邁出自己的第一步, 這無疑是寶寶一生中最重要的成長里程碑之一!也是父母們最興奮且一輩子也忘不了的一幕!不過, 如何讓寶貝“開步走”, 父母不妨採用一些大膽的做法, 或許能使寶貝少走彎路。

在這方面, 不少爸爸媽媽各有各的招兒——

學步帶真的很好

學步帶是個好幫手, 它一端固定在寶寶的身體上, 另一端由成人牽著, 寶貝想去哪兒, 父母就跟到哪兒。 當然, 你需要根據自己和寶寶之間的距離、調整帶子的長度。 通常, 1-1.5米的長度相對適中, 父母能比較好地控制寶寶。

Advertisiment

好處:使用學步帶走路的最大好處是寶寶有了更大的自由活動空間, 能自己做主, 而不必亦步亦趨;這有助於提升孩子學走路的興趣, 加速其進程, 還能説明寶貝調整身體的重心、保持身體平衡。 同時, 它也有效地解放了父母。 扶著寶貝學走路, 一個小時下來准保你腰酸背疼!而使用學步帶, 不但解放了一隻手, 身子也能挺直了, 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安全提示:需要注意學步帶的鬆緊, 寬度大小與寶貝的身體相當, 以免寶寶有不舒服的感覺。

走走爬爬“二重奏”

剛學走路的寶寶, 跌跌撞撞的, 走幾步就摔倒了, 索性給孩子穿上“工作服”——深色罩衣、厚襪子或軟底鞋, 如果是在戶外, 再準備一副手套, 任由孩子連走帶爬。

Advertisiment
父母可以和寶貝保持一定的距離, 這個距離比寶寶實際可走的路程稍長一些。 如果孩子中途摔倒, 就鼓勵:“乖乖不怕, 爬到這來!”這個“爬”的過程, 實際上是寶寶休息的過程。 然後, 誇誇他:“真棒, 這麼快就爬到媽媽跟前來了!來, 自己站起來, 接著走。 ”媽媽也同時往後退。 重複前面的過程, 直到寶寶累了為止。

好處:邊走邊爬, 既延長了走路的時間, 又鍛煉了寶寶的耐力。 同時, 下肢肌肉和足弓肌肉也得到了休息, 腿和腳負擔不重, 避免“X”形腿、“O”形腿和扁平足的發生。

安全提示:遠離過於光滑、坑窪不平或有尖利石子的地面和有棱角的傢俱, 能有效地避免寶貝摔傷;如果在家裡練習走路, 最好鎖上廚房、浴室的門, 防止不必要的割傷和燙傷。

Advertisiment

走路不穿鞋

讓寶貝光著小腳丫“開路”, 更能體驗腳踏實地的感覺。 開始時, 父母雙手扶住寶寶的腋窩, 一雙小腳踏在自己的大腳背上, 寶寶就能隨著爸爸媽媽一起走路了!一起走的時候, 父母有意將身體向邁步的一側倒, 目的是教寶寶學會變換身體重心。 等寶寶習慣了和父母同步, 就放手讓他自己雙腳踏在地板上。 父母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 伸出雙臂迎接他:“寶寶, 過來吧!”看著寶寶吃力地走到你面前, 別忘了鼓掌為他祝賀。

好處:孩子的小腳直接親近地面, 相當於給足底做按摩, 能改善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同時, 也刺激了足底皮膚的發育、提升肌肉和韌帶的力量, 對足弓的形成大有幫助。

腳上的一些穴位與大腦神經“相通”,

Advertisiment
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連接神經反應點。 光著腳走路能使這些“反應點”受到直接的刺激, 迅速興奮起來, 通過中樞神經的回饋作用, 調節大腦, 增強了大腦的靈活性和思維的靈敏度, 記憶力也提高了。

安全提示:寶寶不穿鞋學走路, 只局限于“家裡行為”。 為了避免受涼, 可以給他穿一雙寬鬆的純棉襪;如果地面太滑, 最好準備幾雙防滑襪, 薄厚與季節氣候相當。

走路也是遊戲

以遊戲的方式訓練孩子走路, 效果會更好。 帶高靠背的小三輪車就是不錯的幫手。 起步前, 父母先創造一個情境:“我們馬上要開車了, 小熊請上車!”隨即把玩具熊放上車。 讓寶寶站在小三輪車的後面, 兩隻小手抓穩靠背上的扶手, 推著車一點點往前走。

Advertisiment
等到了一個固定的地方, 說:“到站了, 小熊請下車。 ”開始做這個遊戲時, 可由爸爸媽媽協助寶寶掌控小推車, 等寶寶熟練了, 家長就退居二位, 把主動權給寶寶。

另外, 也可以買些個頭大的、能拖拉的玩具給寶寶當“拐棍”, 鍛煉他拉著行走或倒退。

好處:對小寶貝來說, 學任何東西的過程都是遊戲的過程, 所以, 要避免寶寶煩走路或懼怕走路, 就得想方設法把這個學習的過程變得精彩、有趣、輕鬆。 遊戲恰恰扮演了這個角色。

安全提示:小推車扶手的高度要適合寶寶, 過高使孩子吃力, 也容易摔跤;拖拉玩具最好輕巧一些, 如果比較重, 走不了幾步就累了, 還可能引發厭倦情緒, 也不利於孩子身體的發育。

相關用戶問答